乌镇姑嫂做酥饼

浙江乌镇是风景如画的水乡,那里民风朴厚,人杰地灵。乌镇的名点姑嫂饼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有关姑嫂饼的传说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晚清年间,镇上一户姓方的人家开办着一间糕饼小店,因本小利微,很长一段时间只是从其他大买卖庄批发些点心来卖,勉勉强强维持着生活。随着家中添丁进口,这小生意已难养活4口人了。夫妻俩思来想去,总希望能创出个什么好牌子,把生意做得更大一些。他们无意间想到了当地酥糖的配料方法,于是试着开始研制一种别样的糕饼。他们精心筛选配料,用炒过的面粉、熬过的白糖、去壳的芝麻和滤清的食油等,细细拌匀再蒸熟,然后用模子扣出一个个小酥饼来。这酥饼又香又糯,酥而不散,甜中透着油香,口味别具一格。

乌镇姑嫂做酥饼

随着酥饼的上市,小店骤然顾客盈门,人们无不争相品尝。转眼间红火了20多年,到了这家儿子该娶媳妇的时候,小店早已壮大发展成几间大门面了。为了维护自家糕饼的风味,一家人长期恪守自产自销的经营策略,不设分号,绝无假冒,博得了顾客的一致认同。不仅如此,家中的丈夫还始终遵循旧传统,在配料和制作工艺上一直固守“传子不传女”的古训,许多秘笈就是允许儿媳妇知道也绝不透露给女儿半分。时间长了,难免引起女儿的不快。

有一天,妹妹见到哥嫂正在配制新一批的糕饼料,不由得生了歪主意,她借故调开了家人,偷偷在粉料中加了一把盐,就是存心要看嫂子的笑话。可谁也没想到的是,这批酥饼上市后销路却空前的好,顾客们都认为方家的点心又有了改良新配方,赞不绝口。可家人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父亲的一再追问下,姑娘才说出了其中的原委。如此一来,方家索性将计就计,并借题发挥,大加宣传,说这是嫂子与小姑和睦相处、携手同心做出来的新口味,并正式命名这种糕点为“姑嫂饼”。姑嫂饼的名声由此驰誉四乡八镇,店铺的生意如日中天,当地也因此流传下来一首民谣:“姑嫂一条心,巧做小酥饼,白糖加椒盐,又糯又香甜。”

选自由国庆《老广告里的美食滋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