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海絲信俗參訪團來訪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

3月13日下午,東南亞海絲信俗參訪團到達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

東南亞海絲信俗參訪團由馬來西亞關公文化推廣中心會長孫艪華;秘書紀靜思; 新加坡道教法師聯合會總會會長拿督李開翔;泰國忠義堂堂主張堅豪;世界緣者來總會副理事長張國興等一行人組成。

東南亞海絲信俗參訪團來訪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

在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道長的帶領下,東南亞海絲信俗參訪團一行人參訪了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福州海絲信俗文化交流中心與福州海絲信俗文化交流中心內設的海絲信俗同源信俗博覽館,博覽館藏海絲沿線各國家、地區與中國同根同源的信俗類展品近500件,如:海絲沿線各國財神形象系列展品、各國信俗類木構件系列展品與各國信俗類文創系列展品等。

新加坡道教法師聯合會總會會長拿督李開翔在看到海絲沿線各國家 “土地公”信仰時,拿著新加坡土地“拿督公”的展品感嘆道:“原來我們拜“拿督公”的時候只知道他是 “土地公”,不知道他是怎麼形成的,也不知道他和“拿督”這個爵位有什麼關係,今天才知道,原來以前的“拿督”逝世後,會被稱為“聖蹟”供奉,祈求他能夠庇佑地方安寧。後來華人把“土地公”信仰帶到了東南亞以後,和新加坡、馬來西亞這邊的原生“拿督”信仰與服飾文化相結合,又融入了後來的伊斯蘭信仰,從而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身穿中國傳統服飾、拿馬刀、戴星月帽的 “拿督公”形象,也是第一次知道拿督公身上有“唐”字樣的是華人土地公、“番”字樣的是新加坡土地公這種分別。”

世界緣者來總會副理事長張國興參觀完海絲同源信俗博覽館後說:“原來一直以為海上絲綢之路只是帶動了商貿活動,今天才知道原來它還帶動了這麼多的文化交流,有其是信俗類的文化傳播,能與當地文化不斷融合,共同發展,這正是體現了信俗文化在傳播與發展中的包容性與影響力。”

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住持楊道長與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三個國家的法師代表一同為宮中新塑關公像舉行開光儀式,關公信仰是海絲同源信俗文化的典型代表,儀式中,東南亞海絲信俗參訪團的團員們在一旁仔細觀看,並不時討論著關公形象和開光儀式與新加坡、泰國的共同點。

開光儀式結束後,馬來西亞關公文化推廣中心會長孫艪華說:“剛剛我與李會長與張堂主把我們幾個國家開光儀式與中國的開光儀式做了一下比較,發現雖然各國儀式各有特色,但主要的流程與內容是相通的,這說明這一傳統信俗儀式正是隨著一帶一路的貿易活動與華人的遷徙從中國傳向了東南亞各國,並且留存至今。”

祈福儀式結束後,雙方互贈禮物,並達成了長期交流的意向。

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楊道長說:“東南亞各國家與地區的許多信仰民俗源自於中國,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家與地區的華人華僑文化同根,信俗同源,福州三坊七巷天后宮收集保存了大量的同源信俗類展品,正是希望用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同源信俗類展品,通過類似的參訪活動,增強東南亞各國家、地區華人華僑的民族與文化認同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