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陈果:你要寻找的是你自己,而不是哲学

复旦陈果:你要寻找的是你自己,而不是哲学


1

东西方文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对于自我的探索。西方,我们知道,雅典有一座祭奠太阳神阿波罗的德尔菲神庙。

2000年来,它静静地矗立在雅典的郊外,它残破斑驳的石柱上,镌刻着那句举世闻名的箴言:“人啊,认识你自己。”从此点燃了古希腊光辉灿烂的哲学历程。

在东方,无论是儒家、道家、或是佛家精神,都绕不过一个重要的思想内核,我们称之为“明心见性”,也就是看清自己的这颗心,了解自己的本性。但不论是认识你自己,还是明心见性,人类始终对这个神秘的自己和这个神秘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2

虽然“认识自己”是西方哲学提出来的,但是它的实现,却主要是在我们东方文化中。

要看清自己的心,要看清自己的心性。唯有你明心见性,你才能够在自己明见心性的基础之上,在自我了解的基础之上,修心养性。

然后你把自己的心性修养好了,就能够在关键时候,自己给自己一种处理方法。当别人需要的时候,还能够致人。

所以东方文化、东方思想,它注重的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向内求索,明见自己的心性,然后在这个明见的基础之上修心养性,然后,自渡、渡人,帮助自己,尽力去帮助别人。

3

我当然了解我的心性,我是个性急的人啊,碰到事情我比较焦躁。我是个性子缓的人,上课迟到五分钟,既然迟到了,那就迟到更久……我们好像很了解自己的心性,但其实不然。

陈老师讲了一个苏东坡和他的朋友佛印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这么回事:

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在林中打坐。过了很久,佛印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酷似佛祖。”苏东坡大喜,他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拖在地上,便对佛印说:“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佛印听了,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道:“我看你却像一尊佛”。

苏东坡心想不禁暗暗得意。回家后,他把这件事告诉了苏小妹。

苏小妹听了哥哥的话,说道:“哥哥,你又输了。佛家有经云:心有所想,目有所见。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而你看他像牛粪,是因为你心中只有牛粪呀!”

4

以何眼观世界,观到何种世界?你的心眼决定能力,佛印心中是佛,以佛眼观世界,所见之处处处是佛,苏东坡心中是屎,以狗眼观世界,所见之处处处是狗屎。

那么你用何眼观世界?观到何种世界?我们经常在教育当中说到一个世界观,什么叫世界观?就是这句话,你是用什么样的双眼在看这个世界。

如果你心眼大,你所见的世界宽广无边,如果你心眼小,充满了羡慕嫉妒恨,所见的世界也是偏狭。心境,决定眼界,心境高,你的眼界也高。你这个人活得太low了,你看到的世界不会太美。

5

老师在2017年2月25日发表的文章中提到一个问题,明心见性、寻找自我,学习哲学是不是绕不开的一条路?

如果你把哲学理解为一门专门的学科,那么我认为,明心见性、寻找自我,不一定要学习哲学,事实上,很多明心见性的智者大师,都不是哲学专业出身;而哲学专业出身的人,心智迷茫者也不在少数,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关系。

就像问题中所说的,你要寻找的是你自己,而不是哲学;而人生的幸福也在于我们活出自己,而不是活出哲学。所以,明心见性,不一定要学习哲学,但一定要花时间研究你自己。

认清自我是超越自我的第一步。就像了解病情是治愈病情的必要前提。不知道“我”为何物的“无我”,是无知;知道“我”为何物后的“无我”,才是修养和解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