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題材的影視劇的故事,真真假假,重要嗎?

歷史題材的影視劇的故事,真真假假,重要嗎?

近一二十年裡,影視題材的電影電視劇,層出不窮,《甄嬛傳》《羋月傳》《如懿傳》,好吧,我數不過來了。每當有某個題材的電視劇,火熱直播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少人腦海裡有個念頭,去查查歷史,看看歷史上人物的彼此關係。

比如,《甄嬛傳》,有誰去查過,嬛嬛究竟與若曦之間有什麼關係?

歷史題材的影視劇的故事,真真假假,重要嗎?

如果真的有,估計他們都會一頭霧水,看的暈頭暈腦,總覺得哪裡不對。事實上,現在很多電影電視裡表現的歷史典故,有的從時間上錯位,有的從人物關係上錯位,有的乾脆把一個人事安到另一個人身上,以此來營造戲劇衝突,情節上的跌宕起伏,能夠抓人眼球!能受歡迎,有收視率,有票房,歷史是個什麼東西,從來不會按照真實記載的歷史去拍片。

導演如此,觀眾也如此。因為大家在心理,多少也明白,這是藝術加工,有點錯誤也能接受。

歷史題材的影視劇的故事,真真假假,重要嗎?

潛意識中,有的人或許還不知不覺的,就把影視劇裡的歷史,和真正的歷史畫上了等號,這件事的本身,是不是也很有意思呢?

其實,大家對“歷史”還是感興趣的;其次,我也覺得大家對歷史典故,還是有所信賴的,畢竟歷史是前輩努力留給我們的無形資產。

歷史是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只是現實世界卻以各種形式呈現過去。有些展現方式,是根據歷史學術研究方法所得的知識,有些則是夾雜想像與虛幻,有些更是反事實的歷史敘述,例如神話、傳說與謊言。歷史、神話、傳說與謊言有時難以絕對而普遍的方式加以區分。在不同文化中,標準也不盡相同。

歷史題材的影視劇的故事,真真假假,重要嗎?

以所謂歷史偉人或著名人物為例,或許我們可以先簡單知道真實、非真實、謊言之間的動態關係。我們可以想想科學史中的牛頓,他是科學革命集大成者的偉大科學家,但後來卻也搖身一變成為《最後一位鍊金術師》;政治史中的政治人物,如鄭成功,也曾從反清的亂臣賊子變成後來反清復明的延平郡王。更誇張的當然還有。許多歷史小說中的假,傳遞久遠竟也變成了真!這種小說與歷史互相指涉的緊張關係,簡直就是文學批評裡的(互文)關係了。歷史成為小說養分,小說又回頭成為現實的(證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歷史題材的影視劇的故事,真真假假,重要嗎?

前些日子,新聞報導說有些學校以《甄嬛傳》出寒假作業,測試題中有貴妃、嬪、貴人等的位階排序。學校認為觀看歷史劇有助史觀養成,但,測試題卻仍偏重知識填空,不涉及歷史思考。我知道光憑一個題目下這判斷有失公允,但總不免幻想,學校若能借此歷史劇熱潮,引導學生(順便多少也能影響其家人吧)思考史書、史料、課本以及歷史劇(媒體)各種作品的特殊性。知道這是一種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的劇本!

歷史題材的影視劇的故事,真真假假,重要嗎?

最有說一個印象裡,很深的故事。當年小燕子,火遍全國,香妃劉丹意外身故,使“香妃”這個話題熱議了很久。去查查史書,歷史上沒有香妃,唯一的維吾爾族的妃子,是容妃。生前並無任何“體香”的傳聞,死後在文人墨客筆下,有了一個活色生香的“香妃”!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人體無法自己產生香味,香味只能靠外物。但觀眾不需要了解這些,能隨著影視劇中人物的劇情,喜怒哀樂就夠了。

所以,影視劇中歷史,真假先放在一邊,去跟著劇情喜怒哀樂就足夠了。真正的歷史事實,是歷史學家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