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福建各地級市GDP出爐:兩年之後看泉州,三年之後看福州


2018年福建各地級市GDP出爐:兩年之後看泉州,三年之後看福州

山川網:今日初二,按照民間舊俗,是祭財神,回孃家的日子。這一天中國民間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 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

一轉眼間,我們的2018年區域經濟覆盤系列,就已經推送了9期之多。截至昨天,我們陸續推送了分省排名、分市排名、廣東篇、江蘇篇、山東篇、浙江篇、河南篇、四川篇、湖北篇。如果按照2018年年度省份經濟總量排名看,前7位的省份,我們已經悉數推送。

在第7位的湖北省之後,應該是第8位的湖南省和第9位的河北省。但由於目前兩省的分市數據都還沒有更新完全,所以我們先行跳過,今天推送第10位的福建省。等到湖南、河北二省分市經濟數據完整之後,我們會第一時間進行推送。

2019年1月30日時,福建省統計局發佈消息稱:經初步核算,2018年福建省實現生產總值35804.0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3%,增幅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379.82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17232.36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16191.86億元,增長8.8%。

具體到9個下轄地級市中,各自的2018年經濟成績如何,一起來看。


2018年福建各地級市GDP

2018年,福建省年度經濟總量,繼續保持逆勢快速增長的勢頭,完成了8.3%的成績。這個成績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福建是2018年度東部沿海省份的增速冠軍。

2018年,伴隨著國內外經濟局勢的進一步複雜,傳統的東部沿海省份經濟增速,整體上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滑趨勢。從北到南,各沿海省市的年度經濟增速如下:遼寧5.7%、河北6.6%、天津3.6%、山東6.4%、江蘇6.7%、浙江7.1%、廣東6.8%。

結合2018年全國整體經濟增速6.6%的及格線,我們認為在過去一年東部省份的整體經濟表現並不算很好。其中成績最好的浙江,也僅領先全國平均增速0.5個百分點,相比去年同樣是有所收縮的。關於這點,在過去幾天已經推送的山東、江蘇、浙江、廣東篇中,大家都能夠有所瞭解。


2018年福建各地級市GDP出爐:兩年之後看泉州,三年之後看福州

就目前我們已知的數據顯示,2018年年度經濟增速超過8%的省級行政區,共有9個。分別是:四川8.0%、福建8.3%、安徽8.0%、陝西8.3%、江西8.7%、雲南8.9%、貴州9.1%、青海8.41%、西藏10%。

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增速在8%以上的省份,幾乎全部為既有經濟體量整體較低的中西部省份。福建,是其中唯一的東部沿海省份。

而福建年度8.3%的增速,即使是和中西部省份一起對標,同樣也並不遜色,超過四川和安徽兩省的8.0%,和陝西的8.3%相持平。這樣一來,在2018年中國大陸31個省級行政區年度經濟增速排名上,福建可以排到全國第6位。

排在福建前面的5省,年度經濟體量分別為:西藏1400億元,青海2865億元,貴州14806.5億元,雲南17881.1億元,江西21984.8億元。而同期,福建的成績是35804.04億元。同樣是年度經濟增速8%+,誰的含金量更高,一目瞭然。


2017年福建各地級市GDP


2018年福建各地級市GDP出爐:兩年之後看泉州,三年之後看福州

在去年的區域經濟覆盤系列福建篇中,我給推文定下的標題是“八山一水一分田下的3800萬猛人”。為什麼我會認為,福建人民當得起“猛人”一詞呢?當然毋庸置疑,這是個褒義詞。

這就要從福建省對標其餘中國東部各沿海省份的數據來看。

首先,福建是東部沿海省份中人口最少。截至2017年,

東部各省人口總量如下:遼寧4368.9萬、河北7519.52萬、山東10005.83萬、江蘇8029.3萬、浙江5657萬、廣東11169萬。福建呢?3911萬。

東部省份中唯一和福建還有可比性的省份,只有遼寧,而即使是遼寧,人口總量也比福建多了400餘萬。但是2018年,遼寧省經濟總量是2.5萬億+,福建省則是3.5萬億+,差距依舊是十分明顯。

其次,福建是東部沿海省份中地級行政區最少的。截至2018年,東部各省地級行政區劃數量如下:遼寧14個、河北11個、山東16個、江蘇13個、浙江11個、廣東21個。福建呢?9個。

當然了,提行政區劃一定要附帶介紹一下土地面積背景,不然對比就失去了價值。東部沿海7省中,福建省面積為12.4萬平方公里,與之最接近的是江蘇的10.72萬平方公里和浙江的10.55萬平方公里。

能夠在各類資源相對處於劣勢的背景下經濟長期表現優異,這正是福建人“猛”之所在。


福建,低調而高效的行政區劃


2018年福建各地級市GDP出爐:兩年之後看泉州,三年之後看福州

我個人認為,福建現行的行政區劃,是值得國內許多省份學習和參考的。因為福建,是國內為數不多真正做到了區劃大小合理有序的省份。對福建地形有所瞭解的朋友就知道,福建全省多山地丘陵,所以在去年的年度整理推文中,福建篇的標題中才會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說法。

對於福建而言,西部地區地形丘陵密佈,人口較少,按照南北走向,大致平均分設為3個地級市,恰到好處;而東部沿海地帶,是整體地形較適宜生活,經濟商貿也整體較為發達的地區,按照南北向劃定為6個地級市。其中廈門作為計劃單列市,有其特殊的歷史與政治原因(加之面積也極小),這個可以單獨另說。


2018年福建各地級市GDP出爐:兩年之後看泉州,三年之後看福州

這樣一來,福建真正意義上行政區劃,大致就是西部3大市,東部5中市(另加1個小實驗市)的結構。正是這樣高度符合福建省實際區位地理、經濟基礎和人口分佈的行政區劃,幫助各類資源在東部省份中並不特別佔優的福建,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經濟發展效率十分突出。也就是說,福建的“人和”,做的十分到位。

合理的行政區劃,能夠帶來的好處,顯然並不止經濟增速上的表現。同樣會在人均數據上得以彰顯,我們仔細去查看福建省2018年的經濟數據表格就會發現。如果真要較真地省域均衡發展,低調的福建其實絲毫不遜色於高調的江浙兩省。

這裡我們舉個例子,不妨對比一下目前江浙閩三省地級行政區中,經濟體量最強和最弱城市的倍差:江蘇的首位蘇州18697.47億元與末位宿遷2750.72億元倍差為6.8倍;浙江的首位杭州13509.6億元與末位舟山1316.7億元倍差為10.26倍。而福建的首位泉州8467.97億元與末位南平1792.51億元倍差則為4.7倍。

省域經濟最強市與最弱市之間的經濟差距,正是衡量一個省份經濟均衡性的最佳體現。所以在均衡均富這件事上,福建或許低調,但卻絕不遜色於全國任何省份。

事實上,如果我們計算各省經濟末位城市佔比全省經濟總量的“末位城市度”,福建的數據依舊會是三省之中最好看的。當然,由於江浙兩省的人口體量明顯超出福建較多,這裡我們也就不再進行此項計算,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試著算算看。


兩年之後看泉州,三年之後看福州


2018年福建各地級市GDP出爐:兩年之後看泉州,三年之後看福州

細心的朋友或許也發現了一點,就是在上文中我們進行省域均衡數據對比時,江浙兩省的經濟首位城市,均為萬億GDP級城市。而福建這邊,首位城市還尚未達到萬億的門檻。

再結合我們之前已經推送的2018年區域經濟覆盤系列GDP百強篇中提到的,萬億GDP是劃分新一線城市與二線城市的重要門檻,福建的區域經濟格局,是否出現了過於均衡,從而導致和江蘇、山東一樣的頭部城市不夠強勢的情況呢?

關於這點,我們先要看福建省的地級市階梯分佈,由於福建省地級市數量總共只有9個,所以階梯數量相對也較少。基本可分類三類:泉州、福州第一梯隊;廈門、漳州第二梯隊;龍巖、三明、莆田、寧德、南平第三梯隊。

顯而易見,福建省並不是沒有強勢城市,同樣是長期以來的低調,導致無論是泉州還是福州,在全國人民心中的知名度並不是太高。省內知名度最高的廈門,由於土地面積和產業結構的原因,未來的城市定位也並非拉動全省經濟增長的區域中心城市。所以,外界對於福建城市的“名”與“實”之間,便存在了一定程度的錯位。

在全省年度GDP實際增長8.8%的背後,是福建9市出色的年度經濟表現。增長最低的南平,也以6.6%的成績成功達到全國及格線。而其餘的8市,更是全部超過7.5%,半數地級市增速超過8%。

其中,領頭的泉州和福州,更是雙雙取得了8.9%和8.6%的高速增長。作為福建省內經濟基礎和產業基礎最為紮實的兩座地級市,未來幾年大概率上同樣會保持相似規模的經濟成長。

而按照目前的經濟增速推算,兩年之後,泉州即有望衝擊萬億GDP門檻;三年之後,福州亦將緊隨其後。而到那時,省內第二梯隊的廈門,也有望從三線城市向二線城市發起衝擊。

兩年之後看泉州,三年之後看福州。這樣的福建,值得你的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