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古典名著在華語電影中的表現,《聊齋》兩部經典奠定地位

我國古代有豐富的文學作品,比較出名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遊記》四大名著組合。這些作品在很久以前就被搬上銀幕,但是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這些經典的文學作品銀幕化之後往往效果不理想,和原著小說形式下的影響力和藝術魅力,完全不是一個水平。

雖然香港在20世紀90年代誕生了《大話西遊》系列電影是依託於《西遊記》這個大IP,但是就電影的內容而言,根本是對古典名著在內容和形式上的一次顛覆,根本算不上對古典作品的致敬和延續。然而卻有一部作品呈現黑馬的姿態,用兩部優秀的電影作品,奠定了它在古典改編電影系列的江湖地位。它就是清朝著名的文學家蒲松齡的作品《聊齋志異》。

論古典名著在華語電影中的表現,《聊齋》兩部經典奠定地位

其實關於《聊齋》影像化的作品也不是很多,筆者覺得主要的原因還是,經典已成,再去過多的改編,很難引起觀眾的興趣,這些是製片方所顧慮的。比如19年的賀歲檔,成龍大哥就有一部作品《神探蒲松齡》,票房還好,但是口碑卻跌落谷底。但是在華語電影史上,卻有兩部根據《聊齋志異》中的故事改編的兩部頂級作品,成為了今後華語電影創作中,不得不提的神作。一部是先有李翰祥拍攝,後來又有徐克和程小東翻拍的《倩女幽魂》,一部是華語武俠電影大師胡金銓的《俠女》。這兩部作品都成為了後來類型片的典範,都是之後的同類型的電影製作的過程中,不得不被研究一番的作品。

論古典名著在華語電影中的表現,《聊齋》兩部經典奠定地位

這兩部作品,關於《倩女幽魂》可能大家都比較熟悉了,這主要是因為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被徐克和程小東翻拍了一部,並且成為了香港電影史上前10的經典佳作。這部電影的故事內容改編自《聊齋志異.人物篇》中的《聶小倩》一文。其實最早的將該故事銀幕化的,是邵氏早年的絕對核心導演李翰祥。在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上,李翰祥在整個電影史的導演中,穩進前五。他製作了很多和傳統故事有關的電影,比較出名的如:黃梅調《梁山伯與祝英臺》、《紅樓夢之金玉奇緣》、《風月奇譚》等作品。而他的這部《倩女幽魂》在當時也引起關注。

論古典名著在華語電影中的表現,《聊齋》兩部經典奠定地位

所以到80年代,徐克想做一部和愛情有關的傳奇電影的時候,就想到了這部《倩女幽魂》。後來這部電影捧紅了王祖賢,王祖賢憑藉此角色迅速躥紅,並且後來又多次飾演類似的角色。這部電影的成功得益於幾個方面:首先是這部電影之前已經有了李翰祥的前作的經驗,再者當時徐克和程小東在特效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而王祖賢飾演聶小倩這樣的角色,簡直就是《聊齋志異》中的聶小倩在世,讀書的時候大家都沒辦法把聶小倩形象化,但是王祖賢出來之後,那種幽怨唯美的氣質,一下子都把觀眾吸引住了。而且這部作品中能夠明顯感覺到《聊齋志異》原著中的那種內在氣質,這才是對經典作品的改編,這種改編是對原著藝術內涵的繼承,只是換了一種方式。

論古典名著在華語電影中的表現,《聊齋》兩部經典奠定地位

而關於另外胡金銓改編的《俠女》這部作品,大家可能稍微有點陌生,因為畢竟這部作品年代久遠,而且這部作品最初的發行地點是臺灣,由於特殊的政治原因,所以很少人看到過這部作品。但是筆者如果說出向它致敬過的武俠作品,可能大家都能明白這部作品的價值所在了。觀眾在李安的《臥虎藏龍》,張藝謀的《十面埋伏》,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等作品中都能看到《俠女》的影子。而且這部作品是首部在西方電影節上獲獎的華語電影,當時獲得的戛納電影節的一項技術獎。

論古典名著在華語電影中的表現,《聊齋》兩部經典奠定地位

這部作品的導演胡金銓和李翰祥是好友,兩人之前同為邵氏四大導演,後來又因為各種原因相繼出走。值得一提的是《俠女》的主演徐楓,後來做了製片人。而大名鼎鼎的《霸王別姬》就是她促成的。但是為什麼這麼多的導演,在嘗試了很多古典名著的題材後,為什麼單單《聊齋志異》的題材取得了好的成績呢。這裡面有以下幾點原因。

論古典名著在華語電影中的表現,《聊齋》兩部經典奠定地位

小說都是一部整體的作品,像《西遊記》、《紅樓夢》等作品都是長篇小說,這些作品的全部內容放在2個小時的電影中拍攝肯定不現實。那中間省略的部分怎麼處理就成了一個難題,而且觀眾看過作品之後,很難感覺到故事的完整性和邏輯性,畢竟小說的故事大家都太熟悉了。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四大名著的作品拍攝的電視劇還都是很經典的,這是四大名著改編難度比較明顯的地方。而《聊齋志異》恰恰的杜絕了這一缺點,它的作品都是中短篇,而且故事內容多是傳奇,電影本就是呈現奇幻的影像,所以在改編電影的過程中,《聊齋志異》的作品具備先天的優勢。

論古典名著在華語電影中的表現,《聊齋》兩部經典奠定地位

《聊齋志異》還有個比較好的特點是用文言文寫作,蒲松齡當時繼承的是唐宋傳奇的風格,相對而言這樣的作品文學化程度較高。這樣的作品在銀幕化的時候很容易抓住作者的故事內涵,這種內涵往往比較直接,如《聶小倩》一文就是講的人鬼奇緣的愛情故事,而《俠女》一文作者就是表達俠女這一傳奇經歷。這些作品本身故事內容並不豐富,所以在電影編劇改編的時候,又可以將故事在銀幕上更自由的添加一些內容,以突出主題。

論古典名著在華語電影中的表現,《聊齋》兩部經典奠定地位

經典文學作品銀幕化,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好萊塢對於極其經典的文學作品也鮮少的取得巨大的成功。倒是有一些不太出名的作品進行改編後取得了好的效果,因為故事本身的精彩,還在於它的出其不意。流傳度太廣的故事改編成電影,往往限制太多。而《聊齋志異》因為裡面故事類型比較豐富,文言文對於現代人而言,看過之後本就理解的沒有那麼通透,所以流行程度和四大名著相比就要略低。這也就是他能夠成為黑馬的原因。

論古典名著在華語電影中的表現,《聊齋》兩部經典奠定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