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紅色文化浸潤青少年心靈

今年春季學期起,江西各級各類學校開設紅色文化課程,讓紅色文化進課堂、進課本、進頭腦。教材由教育部發展研究中心、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廳組織編寫,包括幼兒、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含中職中專)、大學(含高職高專)共6冊,是我國首套系統性紅色文化教材。

應該看到,紅色文化進課堂早已有之,翻閱中小學教材,不難感受到紅色文化的氣息。而江西所要推進的,是將紅色文化更全面而深入地“鋪陳”到教材中,此舉富有深刻意義。正如業內人士所稱,編寫紅色文化教材就是從小在孩子們的心靈中種下愛黨、愛國和愛人民的種子,讓這些樸素的感情轉化為他們日常的行為和一生的理念。

用好紅色文化教材,讓紅色文化入腦入心,需要改革教學模式,變填鴨式灌輸為生動形象展示。事實上,江西的紅色文化有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蹟,有震撼人心的烈士精神,也有波瀾壯闊的奮進征程。將這些紅色文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表達出來,少一些說教,多一些推心置腹;少一些板著面孔的威嚴,多一些聲情並茂的傳遞,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用紅色文化浸潤青少年心靈


讓紅色文化入腦入心,不妨嘗試情景教學。很大程度上,說得再鮮活,不如帶孩子到現場看一看。曾有媒體報道這樣一個案例:每到開學季,總能看到一撥又一撥的師生來到紅井革命舊址群,在紅井旁上“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一課。課程結束後,學生們還會在景區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打來井水,喝上一口。這樣的創新值得稱道,教學的課堂絕不只是在學校,還可能在紅色文化的產生地,親臨現場、觸摸歷史,更能體驗到紅色文化的真諦。

讓紅色文化入腦入心,應在傳承中釋放紅色文化的魅力。用紅色文化“武裝”孩子的頭腦,能激勵孩子志存高遠,努力學習,在改變個體命運的同時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貢獻才華。進而言之,紅色文化是有力量的,是凝聚人心的。在凝心聚力的過程中彰顯紅色文化的深厚價值,也便提升了民眾擁抱紅色文化的自覺。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紮根,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紮根人民、奉獻國家”。傳承紅色基因,正是對此的生動實踐,也是塑造合格接班人的必由之路。

江西推行紅色文化進課堂帶了個好頭,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既是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敬意,也是為民族復興注入澎湃動力的重要措施,值得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