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人情原则:我让步,你付出

中国有句古话:“礼多人不怪,礼尚往来。”对于熟识的人,彼此打交道时,只要态度和蔼客气,对方也会同样地回报你。在人们内心深处都有一杆公平秤,“你敬我一分,我让你三分。”在亲朋好友之间,这种心理现象表现得最为明显,即怕欠人人情债。比如结婚的时候,别人送一千元的礼,下次回礼至少得一千以上,在国人对人情世故特别重视的国情下,只能多不能少。人们习惯于尽自己的所能,报答他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互惠原则。

中国人的人情原则:我让步,你付出

在日常工作、生活与社交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学会使用互惠心理策略,在你做出让步的时候要求对方给予回报,这样会助你争取到更多的利益。其效果比硬碰硬式的短兵相接要好得多。比如 说你在销售五金产品,你卖给一家五金店一大批货物,他们要求你在他们开业前的15天前发货。后来,他们的采购经理打电话对你说:“我们商店的建设日程要提前,你们能不能提前一周就发货?”你可能会想:“虽然比原计划提前了些,但货已经在我们仓库里备好了,提前发货,能尽早得到付款。如果你们愿意,我明天就发货。”所以尽管你的第一反应是想说“没问题,一切都OK。”但是你最好的方式是使用互惠心理策略。你可以这样说:“坦率地讲,我不知道是否能那么早发货。我得同调度人员商量一下。看看他们怎么说,但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能及时发货,你会给我们什么回报?”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就很容易开出一些对我们自己有利的条件。在谈判场合中,如果双方相持不下而形成僵局时,一旦有一方压低姿态,就隐含了这样一种强烈的暗示:“我都让步了,你也应该退一步才好吧!”这时候,对方都会很有默契地降低条件,以凝聚双方的共识,进而达成交易。

中国人的人情原则:我让步,你付出

李凯是一家大型企业的管理人员。人一次,公司派他去邀请一位知名的企业管理专家来公司给做培训。由于这是公司内部高层的临时性决定,时间也有些紧。接到这个任务后,他并没有太大的把握,因为对方是个名家,不一定能临时排出时间来。果然,李凯登门拜访,表明来意之后,对方便面露难色,但又不想让主动上门的生意白白溜走,所以,他就试探性地问李凯:“请问,贵公司的课程能否再重新安排一个日子?”“老师,这个日期是公司董事会临时决定的,没法做调整啊。如果您实在挪不出时间,我们只好请别的讲师了,但董事会对您慕名已久,特别交代我,无论如何,一定要把您请到,所以除非万不得已,我还是希望您能来!”那们讲师一听,高兴地点了点头,当场让秘书打电话,联络撞期的公司,看看是否可以让那边再重新调整上课日期。几分钟后,那们讲师告诉李凯:“现在一下子联系不到那家公司的负责人。不过,如果我现在答应按约定的日期到贵公司讲课,你是否能代表公司今天就与我签写协议?至于另一家公司的档期,我自己另行处理,你那边不必担心撞期,但价钱要在原先的基础上加两成。”李凯当场就同意了,并依照对方的条件签了协议付了款。这样,他的任务是完成了,但却超出了预算。

中国人的人情原则:我让步,你付出

这个案例从心理博弈的角度来看,无疑是哪位培训的老师成功地运用了互惠心理策略,从而让自己赢得了更多的利益。有时,有意识地运用互惠心理策略,还可以让自己意外收获。所以,在日常工作、生活与社交中,如果我们想要从对方身上获得某种要求,那就选择在自己做出让步的时候提出,这是最佳的时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