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类养殖户将被“查禁”,不想中招的尽早转型

2018年3类养殖户将被“查禁”,不想中招的尽早转型。这两年在环保风暴之下,养殖业风波不断,对于农村不少养殖散户来说确实不是什么好消息。但从长远规划来看,养殖业的转型又势在必行,否则久而久之是整个行业失去竞争力。

2018年3类养殖户将被“查禁”,不想中招的尽早转型

禁养区的划定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但是很多农民为了生计,仍旧“顶风作案”,在已经被划定为禁养区的区域内,继续搞养殖。那么什么地方能被划定为禁养区呢?主要包括:①饮用水源保护区②风景名胜区③城镇居民区和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位于这些地方的养殖户原则上必须拆迁,如果有农民仍旧在禁养区内搞养殖,那么势必将被“严查”,农民要小心,避免中招了。

一、添加激素等药物的“禁抗”户

其次我们这几年,养殖行业比较蒸蒸日上,很多养殖户的设备及地区都符合国家标准,但是为了谋取利益,在养殖的过程中‘’添加各种抗生素、生长素或者激素等等!规定也标明了,养殖户如果在养殖畜禽的过程中乱添加抗生素或激素,缩短养殖周期,引导畜禽生长的一经发现将直接关停!进行暴力盈利。

二,直接向环境里排放牲畜粪便的养殖户

那些直接向环境排放牲畜粪便的养殖户,就是环保税的征税对象,当然要被“严查”了。

2018年3类养殖户将被“查禁”,不想中招的尽早转型

根据最新实施的《环境保护税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贮存或者处置固体废物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标准的,应当缴纳环境保护税。而作为养殖户来说,牲畜粪便是主要的污染源,根据国家规定,可以向经过授权的垃圾处理厂排放,或者如果有自己的处理、存储装置,且经过了国家的认可的,是不需要纳税的。因此是否有健全的粪便处理设备以及处理设备是否达标,也是衡量养殖户是否缴纳环保税的关键一点。没有任何粪便处理、存储装置的养殖户势必将被“严查”。

养殖场在禁养区内

禁养区的相关表述,最早出现在《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

《畜牧法》中则引用了这一概念,第40条规定:“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在《畜牧法》中规定,禁止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区域有:

一、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二、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养区域。

由此可见,“禁养区”是相关法律和法规中,禁止建设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区域的简称。

而一头牛、一只鸡都不让养的区域,叫“无禽畜区”。

现在国家在各个地区就划定了禁养区,这些禁养区通常都是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因,比如国家级生态保护区、靠近水源的地区等,肯定就不能搞养殖了。如果是养殖场建在这些区域,就要考虑尽早搬离了。

2018年3类养殖户将被“查禁”,不想中招的尽早转型

如今,禁养区仍在各地加速划定,国务院最新发文也明确,各地区要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意味着今年、明年仍将有大量的养殖户继续退出市场,环保因素对于生猪市场的影响仍在持续加大。

对于畜牧行业而言,环保的影响仍将持续深化,产业链上下游都必须意识到确保绿水青山的意义和重要性,环保红线不可触碰,企业方能持续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