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要被历史上这个“门神”骗了,其实他是一个自私的伪君子

大家不要被历史上这个“门神”骗了,其实他是一个自私的伪君子

海瑞是历来被标榜的清官,是百姓敬仰的青天大老爷。大家对海瑞先生的评价大抵是:他是个道德楷模,却没有能力,并不会做事,不知人情世故,不圆滑处世,经常好心办错事。所以海瑞先生是一个努力却不得好的可怜人。

海瑞真的是没有头脑的人吗?大家都被他骗了!史料也证明海瑞先生并非脑子有什么问题,智商也并不低。如果他智商低,能中举人吗?真的认为海瑞呆呆傻傻,是个只知按圣贤书上所说僵化行事的书呆子,那这么想的人恐怕就是最大的呆子。

大家不要被历史上这个“门神”骗了,其实他是一个自私的伪君子

海瑞最大的名声就是“清廉”,而且清廉到不可思议。我们知道,虽然明代官员傣禄较低,但官员们依靠基本工资明明也可以过上强于一般人生活,这个没问题吧?海瑞家里除了母亲、妻子女儿外,只有一个老仆,开支并不大。按说他的生活水平不会比一般老百姓的样过得差吧?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清廉形象,他就是要往穷里过,不但自己过这样的日子,也不让自己的老婆孩子过得幸福。海瑞的母亲过生日,海瑞才去买了两斤肉,以致于卖肉的都惊呆了,喊出了“想不到我这辈子也能做海县令的生意啊”这样的感叹。这说明海瑞平时是不买肉的。我不认为海瑞家的人不爱吃肉,但有一点很明显,老母生日才有二斤肉,平时大家想吃肉那简直是梦想。大家想想,一个县令靠傣禄,真的是一年到头两斤肉都吃不起吗?这就又引起了另一起事故:海瑞的女儿在饥饿之时,接受了一个男仆人给予的一块饼,恰巧被父亲海瑞看见了。海青天不由怒向胆边生,破口便骂:“一个好女子怎能随便地接受男人的东西呢?只有你饿死了,才是我海瑞的女儿!”在此番羞辱之下,小女孩竟然铁下心绝食七天,直至死去! 海青天在此期间也是不管不问,任凭女儿绝食七日,这是一个正常的父亲的表现吗?这是没有人性的表现啊!

大家不要被历史上这个“门神”骗了,其实他是一个自私的伪君子

海青天还是一个典型的妈宝。什么是妈宝?就是一辈子都躺在妈妈怀抱里,唯母亲命令是从,自己没有任何主见,让他往东不敢往西。海家三代单传,海瑞从小就没了父亲,由母亲一个人抚养长大,强势的母亲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了儿子,儿子性格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影响。母亲还要求海瑞从小就要跟自己一起睡,海瑞一直到40岁了还同海母一起同床而眠,以尽孝道,却让妻妾日夜独守空房。这件事细思极恐,反正我是不敢往下想。

说起海瑞的老婆,海瑞一生娶过三个老婆,纳过两个妾。但作为海瑞的女人实在是倒了八辈子霉。 第一任老婆因为和海母不合而被海瑞休了;第二任老婆进门不到一个月,又因为和海母不和被休了;第三任老婆直接被逼暴死。他的一个妾也因在家过不下去自杀身亡。另据史书记载,海瑞70岁时,还在娶纳小妾打算为自己传宗接代。

大家不要被历史上这个“门神”骗了,其实他是一个自私的伪君子

历代不断地赞扬海瑞“爱民如子”,把海瑞装扮成坚定地站在贫苦农民的一边。到底海瑞爱的是什么“民”呢?

海瑞为了自己的廉洁之名,视百姓的疾苦而不顾海瑞的廉洁之剑,首先是指向了自己,所谓不能正己,何以正人?他因为对自己的苛刻和对同僚的不依不饶,很快成就了自己在朝野之间的“清廉”之名。但接下来,海瑞却为了发扬光大这个“名”,让自己所管辖的人民吃尽了苦头。他任应天巡抚之时,为了“扬善惩恶,移风易俗”,搞得苏州城里好像家家都在办丧事一样:大户人家纷纷将朱红的大门改成黑色,坐轿服饰皆避喜庆之色,以示家中之朴素。但海瑞仍不满意,甚至干涉官民的私生活,甚至佩戴首饰和吃甜美的零食,也在禁止之列。试想,一个不希望百姓过上好日子,甚至看别人过好人子就不开心的人,不是自私又是什么呢?海瑞的做法已经违背了人们生活的本来目的,他严于律己、严于律人的处世哲学中,有着明显的自虐和他虐倾向,甚至严重的道德洁癖。

海瑞爱民吗?爱,但他只爱富民。海瑞说:“官民界限凛不可越。可知“民”只是与“官”相对称的一个概念。他在《劝赈贷告示》中更明确地说“贫民富民,均一天地所生之民也。”因此,升斗小民是民,没有做官的地主富农,海瑞也称之为“民”

为了富民的根本利益,为了保证富民的剥削地位的封建王朝的根本利益,海瑞看出“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兴革条例》),所以就主张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办法,给穷民们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准的条件,使他们不谋反作乱。他一生的退田、丈田、召募逃民、赈济穷民等等,无非是些钓饵。而且这些钓饵,连他自己也承认是“小民之肉”。海瑞的“明智”之处,就在于他为了挽救朱明王朝于既倒,实施了某些改良措施。其前提是依旧保持封建政权,而不是推翻它;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削弱或扑灭农民的革命烈火;其限度是地主阶级所允许的,而不是穷民要求的满足。

大家不要被历史上这个“门神”骗了,其实他是一个自私的伪君子

海瑞对穷民,特别是对农民的态度怎样,可以从他中举时作的那篇《治黎策》中去找解答,这是他讨伐黎族人民起义的第一篇檄文。他中举之后又接连写了《平黎疏》、《上兵部图说》,进一步发挥了他的反革命的策略思想。他反对跟善于与封建军队周旋斗争的黎族起义军讲和,说什么“误宋者在一和字”,主张乘大军之势,平定“首恶”之后,马上在琼州开通十字路,以便互相呼应,进剿“黎寇”。在任淳安知县时,为了加强军事力量,保住印把子,他一方面很善于治兵,办法有二,一是“寓兵于农”,强化“保甲法”,“觉察各户动静”,即建立特务系统,一是练兵于官,即抓军队的训练,包括军事训练和灌输反革命思想;另一方面又很会向农民进行反革命宣传,教育农民“毋斗争,毋作强贼,毋殴杀人,毋从白莲教自事负其生”(《劝农文》)。在罢官后琼山闲居时期,他还喋喋不休地进行说教:“做百姓不可做刁顽不听法度的百姓。”一丝不苟地执行“三尺王法”的海瑞,根本不是他们的穷人的“救星”,而是他们的“公敌”。

大家不要被历史上这个“门神”骗了,其实他是一个自私的伪君子

海瑞为人处事也有很大的的问题。他以“天下第一直人”为目标,以反腐败的名义,不惜与所有的同僚为敌,看谁都不顺眼。甚至要求皇帝减少嫔妃太监,要求大官们也和他一样开荒种白菜,每一次上疏进谏都以死相拼,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的力量,甚至皇上,都推到另一边去了,而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官罢了一次又一次,说是愤然,其实无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海瑞还的确是一个不懂得“和谐”这两个字的含义的人,也是一个为了“名”而不懂什么是政治的“直人”!海瑞虽然作为一股清流反对贪腐,为人刚正不阿,确实值得敬佩,身后留名一个“穷”字,哦,是一个“廉”字。虽然人无完人,但是在家庭教育和个人性格上,海瑞是出了严重问题的。同时,也令后人怀疑,如果连自己最亲近的人都不去爱惜,苛刻至极,这样的人如何用包容之心去爱自己的百姓?

做为当时比较赏识海瑞的徐阶、张居正,也只把他供起来,不敢用他。为什么呢?因为海瑞本人作为政治上的不安定分子,容易被人当枪使,二是因为治国方略实在是不相同不融洽,所以张居正终生不用海瑞。

大家不要被历史上这个“门神”骗了,其实他是一个自私的伪君子

就是这样一个只爱自己,自私的官僚,居然在百年后被神话了,不免感觉可笑。

一家之言,请看官们指教。欢迎关注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