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精美故事100篇之(8)——《人民才是主人》

原无/文

(公元前706年)

春秋早期,随国(在今湖北省随州市)是楚国东部一个比较大的诸侯国。野心勃勃的楚国一直对它垂涎欲滴,很想把它兼并到自己的版图内。之所以迟迟没有敢动手,就是因为随国有一个很有影响力的贤臣季梁。

公元前706年,楚武王实在把持不住了,就带兵东进试探性地攻打随国。他不敢贸然进攻,就将军队远远地驻扎在楚国东部。找不到战胜之法,只好给自己出兵找一个体面的台阶,于是向随国提出议和,随国国君赶忙答应。和平盟约签订后楚军撤退。这时随国的大臣少师想投机赌一把,就请求带兵追击楚军。

国君准备答应他,季梁出来说“不”了。他说:“上天正授予天命给楚国,楚军做出软弱姿态,大概是要引诱我们,您急什么呢?下臣听说过小国能抵抗大国,是由于小国有道而大国邪恶。所谓道,就是对百姓忠心,对神灵诚信。当领导的想事情从利于百姓的角度出发,这就是忠心;祭祀官用真实的言辞祝祷神灵,这就是诚信。现在百姓天天挨饿而君家为所欲为,祭祀官也假报功德以祭告神灵,下臣不知道这样的小国怎能抵抗大国。”

春秋精美故事100篇之(8)——《人民才是主人》

孟云飞书法《所谓道》

国君辩解说:“我祭祀用的牲畜都很肥壮,祭祀的谷物也都丰盛齐备,怎么不诚信?”

季梁回答说:“百姓才是神的主人,圣明的君王应先关心好百姓赢得民心,然后才尽力奉神。所以祭祀时奉献牲畜祷告说 ‘又高大又肥壮’,本意应该是百姓已经普遍富有了,饲养的牲畜高大肥壮,各种牲畜应有尽有。而且牲畜繁殖很快,不生什么疾病。奉献谷物祷告说‘谷物又洁净又丰富’,本意应该是春、夏、秋三季都没有妨碍农事,百姓和睦,年成丰收。奉献甜酒时祷告说‘米又好,酒又香’,是说上上下下都有美好的品德,无违背德行的念头。所谓芳香远闻,不单指祭品而言,也是指没有邪恶之心。所以要提倡致力三时,推行五教,亲近九族,以此来虔诚地祭祀宗庙鬼神。这样一来,百姓和睦,神灵也降福给他们,因此事情一做就能获得成功。现在百姓各存一心,鬼神也缺乏主人,君王虽然自己祭祀丰盛,又能有什么福分呢?君王姑且治理好政事,同时亲近同姓的兄弟国家,也许才可以免于患难。”

随国国君听了这一番言辞犀利又语重心长的话,心里没有了底气,开始认真着手治理政事。楚国因此好长一段时间没有敢来侵略。

春秋精美故事100篇之(8)——《人民才是主人》

孟云飞书法《夫民》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蠃,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

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něi)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 牲 牷(quán)肥 腯(tú), 粢(zī)盛(chéng)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cù)蠡(luǒ)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lǐ)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tè)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yīn)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选自《左传 桓公六年》)

春秋精美故事100篇之(8)——《人民才是主人》

孟云飞书法《民和》

原无,本名吴志民。远祖籍贯春秋虞国,可怜的国君因为贪点小财,把江山就拱手交给了晋国。此后便成了晋地山西的子民。据说在明代,祖先从大槐树下迁移到河南上蔡,从此成了蔡民。1995年硕士毕业,落蹄中原某市,倒进媒体,成为躬耕的”卧槽马‘’,一晃二十余年,即将骈死于槽枥之间。曾以吴工平之名连缀一本《非礼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