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的估值“謊言”

這是一篇舊文,拿來回顧是因為銀行股變得寂寞!

銀行股的估值“謊言”

銀行股,

看上去是那麼地高大上,

各類網絡空間乃至營業部投資者群體中,

多年來都是充滿了對該類公司的“價值投資”呵護之聲。

至於說如何評估這類公司的股價合理性,

自然也是方法疊出,

理由各異。

就像房地產個股稍微一熱,

就有不少聲音說,

不高估,

按照NVA還很低估!

落到銀行股,

除了常規的PE、

PB等等,

還有如:存貸總額、

核心一級資本率、

資本充足率、

存貸比、

貸款撥備率、

利息回收率、

正貸遷徒率、

加權風險資產淨率.....

其實,

一切的一切,

最根本之,

就是常規估值,

即PE

老羊堅持認為,

真正的價值投資就是建立在公司持續經營基礎上的淨利穩定增長

銀行股的估值“謊言”

當股本不變為假設前提下,

十年前若每股淨利1元,

十年後每股淨利10元,

則十年內整體股價必然是上漲的。

銀行股的估值“謊言”

除非其上市之初,

遇見好時機,

市場給予超高估值,

直接1000倍,

那就完蛋了!

銀行股的估值“謊言”

好,

閒話少說,

直接拉建行過來看看!$建設銀行(SH601939)$

因為2017年底~2018年1月底的一波快速拉昇,

漲幅最高達近40%,

所以很多段子都出來,

比如“原來只打算吃個分紅利率,

不料成了價值投資”,

那這個拉昇真的是所謂戴維斯雙擊典範?

銀行股的估值“謊言”

不!這是謊言!

當採集歷年淨利同比增速來看,

很顯然是一個不斷走低的趨勢!

銀行股的估值“謊言”

即便如此,

其實淨利絕對增加額,

是一點都不少啊,

2009年突破千億後,

2013年就突破2000億元,

但此後增速就大幅平緩了!

原因?樹怎麼能漲到天上去啊!

那為何又讓投資者們,

重新燃起增速的慾望

其實就是2016年的事而已,

將時間軸縮短些看,

似乎增速又大幅提升,

未來或許上天呢?怎麼可能啊!保持個位數的增長,

長期穩定,

已經是上佳局勢。

銀行股的估值“謊言”

要知道,

銀行業和GDP、

M2等等緊密之關聯!

因此,

我們要認清楚,

就建行而言,

已經在2014年度開始告別此前兩位數的淨利高增態勢,

迴歸正常!

而且這個迴歸,

其實是從2011年後就定下的,

即告別4萬億的超級巨浪後,

就開始了!

既然不存在戴維斯的這一擊,

那我們再看看所謂淨利增加,

估值增加的謊言。

銀行股的估值“謊言”

簡單曲線形式,

就能明白,

2007年9月上市後的高估值迅速被抹平,

2008~2011年度淨利同比增速和淨利絕對額,

都是上市後迅猛上揚的階段!

但估值並未雙擊,

而是老老實實,

向著地心引力而去!股價也是誠實地反映著上述數據,

修正上市初期的虛火後,

便靠譜地橫盤!

因此當您將,

2010年度~2017年度,

對應估值拉平去看,

均值就是6.6倍PE

銀行股的估值“謊言”

簡單說,

當某年估值低於這個水平線到一定距離,

比如小於5倍,

那市場先生形成的交易共振,

就會將其拉回水平線,

若當時市場熱情稍有溫度,

那就會矯枉過正一段!

比如越過6.6倍,

上揚到7倍以上!

請看,

2013年因為低於5倍,

股價跌至4元多(2014年初更是跌至4元以內),

2014年就被矯正,

到14年底達到6.7元多!2015年再有衝高!

銀行股的估值“謊言”

2016年情況類似,

由於股災等因素,

2016年2月底,

股價跌破5元,

對應估值僅為5.4倍,

那就有拉回合理水平線的客觀需要!

因此,

2017年回升,

且同樣矯枉過正,

2017年底達到7.5倍!

銀行股的估值“謊言”

至於說2017年底~2018年初,

再狂拉40%的衝擊,

無疑是規模化資金引起,

眾多投資者跟隨的“起風”羊群效應使然!就像2018年大藍籌終將平穩,

中小創再度楊帆,

一樣!

這段40%的大漲,

是市場針對2018年業績展望的憧憬!但面對9元的股價,

對應的是8.6倍高估值,

上次出現還是2010年的事情,

那憧憬之美好幻像,

必然破滅!

銀行股的估值“謊言”

老羊的《估值天道》理論,

從市場最原本的估值角度,

為建行2018年度的估值之錨,

可下定義!

即,

2018年合理的PE估值錨定(合理中樞水平線)為7.1倍

即對應股價=1.0171×7.1=7.2元

因此,

18年2月初以來的股價下跌超過20%,

實屬正常估值迴歸!

銀行股的估值“謊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