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古时期,都不愿意做首领,甚至唯恐避之不及

到后来,舜又把领导地位让给大禹,从此有了五千年治国哲学,“禅让”更准确的说,分为“内禅”跟“外禅”,“内禅”就是首领把自己的领导地位传给同宗同族的人,“外禅”则是把首领位置传给外人,比如尧传给舜,那就是“外禅”,在上古时期,从黄帝开始,首领位置就不传给嫡长子。

黄帝把位置让给少昊,少昊又让给颛顼,在颛顼去世前,先把帝位传给长子,但是长子早逝了,所以又把帝位让给了喾,要是论血脉的话,喾就是黄帝的曾孙,喾又把帝位传给挚,挚又传给尧,尧又传给舜,最后舜给了禹。

禅让在上古时期,都是心甘情愿的把帝位让给贤人,其中没有任何私欲,但是再看看封建时代的禅让,大多都是被逼禅让,这也能理解,毕竟像黄帝、尧舜禹,这些都是上古君主,都是流传千古的圣贤,这种不一般的胸襟,也让后来人仰望。

但是有一点非常令人好奇,那就是在禅让帝位时,很多有资格继承帝位的人,都会一再推脱,甚至害怕继承帝位,这又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在这些贤人看来,继承了帝位就得治理国家,怕自己能力不够,辜负上一任帝王的心意,而且在上古时期,那时的人们没有被利欲熏心,跟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

所以小编认为,在上古时期,贤人志士是很多的,但是他们远离政治,不光是不想辜负老百姓对自己的期望,最关键的是可以在民间体尝百姓疾苦,帮助百姓做更多的事,这些贤人志士虽然对帝位不感兴趣,但是依然心怀天下,他们看透了世俗的纠纷,权力和欲望遮掩不住他们的眼,因为他们心里真正想的,只有老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