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边后卫球员,都是怎样的存在?

只用了一场半,边后卫王刚就进入了国家队。


中国的边后卫球员,都是怎样的存在?



上一次王刚进入国家队,还是9年前,当时21岁的他还是个留洋葡超的边锋,踢得也就那么回事。

此后,王刚被布拉泽维奇看中入选了国奥队,有身高,有速度,还有一定的突破能力,布拉泽维奇曾经以为王刚是个很不错的中锋模板,结果却发现基本的中锋技术他基本不会,同阿曼队踢了半场球就被弃用。最后没办法,布拉泽维奇还是改用了董学升。

王刚从葡萄牙回来后,在鲁能踢了两场边后卫,后来大部分时间,无论是在鲁能还是在人和,都是边锋。

中国的边后卫球员,都是怎样的存在?


直到去年,西班牙教练加西亚开始主动将王刚的位置后撤,让他更多的出现在边后卫的位置上,全年共14场比赛出任边后卫。就因为这14场球,王刚来到了急需边后卫的国安。

李明在与王刚谈判的时候说:你就把自己当成谢峰,谢峰也是30岁改踢的边后卫,结果大红大紫,还进了国家队。


中国的边后卫球员,都是怎样的存在?



谢峰的故事王刚肯定清楚,国安的中老球迷也很清楚。谢峰一直都是国安队锋线上的一批快马,当年同AC米兰的比赛,就是谢峰的门前包抄帮助国安赢得比赛。但说实话,谢峰在北京队的得分效率并不高。

1995年金志扬上任后,将国安的442阵型变成了352,谢峰变成了右翼卫,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谢峰从一个“有特点的前锋”,变成了“最佳右后卫”。


中国的边后卫球员,都是怎样的存在?



因为位置的后撤,谢峰的长距离奔跑速度得以体现,同天津三星的比赛,谢峰从后场发动进攻,依靠速度甩开多名防守球员低射破门,成了当年的经典进球。除了速度,谢峰在高速跑动中的右路传中技术也成了甲A的标志性动作。1997年十强赛,中国队在试用了几名边后卫都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启用谢峰,结果谢峰大放异彩,坐稳了国家队的主力位置。


中国的边后卫球员,都是怎样的存在?



王刚现在走的路,确实跟当年谢峰有些相似,都是人高马大,速度出色,但在前场的时候,受到进攻空间的压缩,无法完全施展冲击力。而为后撤,留出大面积开阔地让他们的速度优势有了发挥的空间。

只不过,王刚现在还有两点需要提高。一是传中技术,毕竟边后卫的传中和边锋的传中不一样,边后卫的传中技术脚法运用也和边锋不同。二是作为边后卫的防守,尤其是协防站位方面的准确性。

这两点,相信王刚在适应一段边后卫位置后,会有所改观。

王刚和谢峰的故事,让人不由的想到一个问题,在边后卫位置踢得风声水起的他们,如果一出道就是边后卫,而不是前锋,那么在传中技术、协防站位等方面就不会存在短板,这样他们会成为一个多么优秀的边后卫呢?

在王刚和谢峰身上,找不到答案。因为他们都是通过位置改造来焕发青春的典型,谁也不知道,如果一开始他们就是边后卫,那他们的成就有多高。

同样的例子还有张呈栋,张呈栋一开始踢后腰,后来去葡萄牙开始踢边锋,踢中锋,回到国安开始踢边前卫,偶尔客串边后卫,到了华夏幸福主踢边后卫,偶尔客串边前卫。而在中国国家队,张呈栋主要出任边后卫,还以主力边后卫的身份参加了亚洲杯。而在西甲联赛时,张呈栋也是主要出任边后卫。巴列卡诺的主教练就认为,张呈栋最适合的位置还是边后卫。


中国的边后卫球员,都是怎样的存在?



张呈栋踢边后卫的情况跟王刚很像,有速度,有身体,有体能,但在传中上不过精细,在防守选位上略有欠缺。可谁让张呈栋不是从小就踢这个位置的。

在中国队的边后卫历史上,有很多球员,因为改踢边后卫而成功,也又因为不踢边后卫而成功的。比如陶伟,比如郑智,比如徐亮。这三个人后来都成了中国本土的中场大师,但他们出道的时候,都踢边后卫。

陶伟在跟随健力宝留学时主要踢左后卫,健力宝首次归国的公开比赛,陶伟也是作为主力左后卫出场。后来回到国安,陶伟也是左后卫。在霍顿手下,陶伟还是左后卫。2001年老彼德带领国安一度有望冲击联赛冠军,陶伟甚至成了三中卫体系里的左中卫。


中国的边后卫球员,都是怎样的存在?



很奇怪为什么国内外那么多教练都认为陶伟适合边后卫。因为陶伟的速度不算快,体能不算好,身体对抗也不突出,他在边后卫位置上,除了一脚出色的弧线球传中技术外,并无法发挥他控球、传球、突破、摆脱方面的特点。

后来,国安成绩不佳,当时的国安教练组组长杨祖武参考了全运会上洪元朔对陶伟的使用方式,让他改踢前腰,解放了的陶伟成了国安的救命稻草。从此,陶伟成了国安中场的指挥官,也成了国安实力最强的本土前腰,在当年的中国足坛,陶伟在前腰位置绝对是No.1。而陶伟也一度成为国安队历史上进球最多的球员,他的左脚传球,左脚定位球,左脚射门至今在没有中国球员能够超越。

比陶伟小两岁的郑智,也是边后卫出身。他们同在霍顿国奥队出场,陶伟是左后卫,郑智是右后卫。现在回想起来,很多球迷都会为当时霍顿的用人而啧啧称奇,在这位国际足联教练员讲师的手下,中场四名球员除了黄勇有一定的技术外,剩下三人都是后来国内成名的防守型后腰:李铁、肇俊哲、隋东亮。而那只国奥队的两个边后卫,却后来都成了中国足坛的中场大师:右后卫郑智,左后卫陶伟。

当然,用郑智踢边后卫显然比用陶伟踢边后卫的理由更充分。至少郑智身体对抗很好,而且体能充沛,速度也不算慢。所以,阿里汉认为,如果郑智从出道就踢后卫,他会成为亚洲最好的后卫。


中国的边后卫球员,都是怎样的存在?



不过,后来郑智在鲁能开始踢前腰,在深圳也踢前腰,后来又改踢后腰,仍旧成了国内最好的中场,亚洲最好的中场之一。

再比郑智小两岁的,是徐亮。徐亮在沈祥福执教的国青队和国奥队里就是左边后卫,他在左路的圆月弯刀,在辽宁和广州踢球的时候,徐亮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左后卫,偶尔客串左前卫,当然是在没有人可用了,也踢过后腰。但显然,他算是边后卫出身的球员。

徐亮的体能不算好,速度不算快,这些都跟陶伟类似,同样类似的是,徐亮有一脚出色的左脚弧线球传中技术,可能就是因为这点,他被放在边后卫的位置上,就算是往前顶,也是踢边前卫。


中国的边后卫球员,都是怎样的存在?



让徐亮在中场大红大紫的是帕切科。2011年,徐亮踢出了现象级的表现,他成了那支国安的中场节拍器,他不仅肩负着球队的组织和梳理进攻的作用,同时还掌控这比赛的节奏,很多最后一传也来自他的脚下。当然,他的左脚任意球同样令人生畏。

从那以后,徐亮再去上海申花也好,再去深圳也好,他都是以中场组织者的身份出场比赛。

三个前锋:谢峰、张呈栋、王刚,最后在边后卫的位置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三个边后卫:陶伟、郑智、徐亮,最后改踢中场才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不得不说,中国足球有够奇怪,边后卫这个位置究竟压制了多少球员,又究竟成就了多少球员?


中国的边后卫球员,都是怎样的存在?



看得出来,中国足球长久以来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存在。即,身高体壮速度快的,一定要去前锋线,因为这样得分就变得更容易。而身体不是那么好的,技术、意识强的球员,就去后卫线。

这不是本末倒置么?

所以,从王刚改打边后卫的成功不难看出来,中国足球的理念之落后,令人咋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