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典:保时捷与大众收购战,到底是谁收购了谁

上周的我们介绍了保时捷和大众的收购战,不过案例还没有讲完,而且是在最高潮之前戛然而止了。今天我们就把这个案例说完。而且让你想象不到的是,你以为的故事的高潮其实并不是高潮,这次收购战后面还有新的峰回路转。

1、对冲基金的灭顶之灾

商业经典:保时捷与大众收购战,到底是谁收购了谁

我们先来简单地回顾一下当时的局面:

之前由于不看好保时捷能够以小博大,并且逾越各种法律法规条款地收购大众,所以非常多的对冲基金经理都闻风而动,各种做空大众的股票。

而我们之前说过,做空的原理是“先管别人借某项资产,之后再从其他地方买回来,最后还回去”。但是当时做空大众股票的总额度已经到了大众股票总数的10.4%,而当时市场上真正在流通的股票,也就是可以买到的股票只有5.8%了,这意味着哪只基金没有抢到大众股票,被挤到中间4.6%的缺口,就是灭顶之灾。因为一旦你没有东西可“还”,意味着你的亏损上限就是正无限。

我们来看看当时实际发生了什么,你就明白为什么这对于那些对冲基金来说是灭顶之灾了。

在2008年10月26日,一个周日,保时捷的发言人宣布了自己对大众的持股情况,准确地说是持有的股票加上期权的情况。这个爆炸性的信息一公布,大家都知道了当时4.6%的缺口意味着什么。然而那天是周末,股市不开盘,所以除了保时捷以外,所有人都度过了一个难以忘怀的夜晚。

果不其然,到了10月27日,交易所一开盘,所有基金都开始疯抢大众的股票。

当天收盘之后,大众的股价已经从上一个交易日的210欧元涨到了519欧元,而第二天直接涨到了1005欧元。两天直接涨了四倍!

商业经典:保时捷与大众收购战,到底是谁收购了谁

在那一天,大众汽车的总市值接近3000亿欧元,一度超过了美孚石油,成为了世界上市值第一的公司,也就是苹果如今的地位。

这种疯狂持续了三天就结束了。因为到了第三天,为了避免整个市场崩盘,法兰克福交易所出面协调,让保时捷释放出5%的股票来,供那些缺货的对冲基金买,最终才让这个事件平息掉。

但是释放归释放,结算价格可一点不能打折,全部都按照当时的市场价结算。于是很多对冲基金在这一笔交易之后就倾家荡产,直接关门。

2、为什么对冲基金们输得这么惨?

假设你是一家对冲基金的经理,现在开始做空大众。大众股价是219欧元,你觉得未来它会跌到150欧元,所以你先以200欧元一股的价格卖出大众股票,然后期望比如六个月之后以150的价格买回来,还给市场。这样你就能盈利了。

然而事实证明,收购很有可能成功,而最关键的是,做空也就是借大众股票的人太多,导致需要买大众股票的人太多,于是供给严重不足。但是大家都需要这个东西,那么很简单,大家就竞价吧,价高者得——所以这个时候大众的股票理论上是可以涨到正无限的。

所以这个问题对于你来说就变成了,你准备花多少钱来买一个你必须还,还不上就只能等死的东西?

大众股票现在是219欧元,你出300欧元,代表每一股你就要亏掉1/3——但是你出300欧,别人很可能出更高,你可能买都买不到,所以你只能不断加价,最终市场出到了1009欧,也就是每股亏掉80%也要把这个债还上——否则你还可能亏85%、90%、95%……

这就是当时短短两天内发生的事情。如果保时捷没有释放出那5%的股票,整个市场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而无数对冲基金也在那一天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失败,甚至是灭顶之灾。

最令人唏嘘的例子就是阿道夫·默克勒,这位曾经在德国财富排名第五、《福布斯》富豪榜位列第94名的亿万富翁,在做空大众汽车上巨额亏损,最终在2009年1月5日卧轨自杀。

商业经典:保时捷与大众收购战,到底是谁收购了谁

阿道夫·默克勒

3、大逆转来了

故事讲到这里,你可能觉得保时捷一定大赚了一笔,成为了这一战的最大赢家。但这个案例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每次你觉得事态要向着一个方向发展的时候,它就会突然转变一个方向。

对于保时捷来说,这笔金融交易当然是大赚了几十亿欧元,但问题是,虽然手上持有大众的期权,但期权也只是权利而已,那些股票还不完全属于保时捷,还是要花钱买回来才行。

然而2008年是什么时候你肯定知道,那一年出现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保时捷出现了15年来首次销售下滑。

公司本身非常依赖商业贷款运转,就像如今的特斯拉一样,但那个时候任何公司想要再去借债都非常艰难。到了2009年1月,保时捷完成了大众51%的控股,但发现自己持有的现金已经不够收购剩下的股权了。

商业经典:保时捷与大众收购战,到底是谁收购了谁

2009年3月,保时捷从15家银行筹到了100亿欧元的贷款,准备进行强行收购,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全球经济局势越来越差,保时捷突然发现,自己销售下滑现金流紧张,而这些商业贷款加上未来可能还要借的钱产生的利息,有可能拖死自己。

金融危机这一折腾,仅仅几个月之后,不但收购大众越来越困难,连自己的生存都是问题了。

2009年5月,保时捷提出想要和大众合并,组建新的公司。

不过这个时候,手里有大量现金的大众汽车反而掌握了主导权——毕竟它们也没做空自己的股票,几个月来都是正常经营,老老实实卖车,所以腰杆很硬。

反过来,保时捷负债率很高,利息每个月都要还,每多拖一天都会更危险。所以大众干脆摆起了架子,要求保时捷必须先降低自身的负债率,再说合并不合并的事。

所以这时候局面就变成了:保时捷有51%的大众汽车股份,但是自己的汽车公司面临着高额负债;对于大众来说,自己的绝对多数股权被保时捷掌握,但是自己现金流不错,虽然买回股权是没戏了,但是公司运转很健康。

最后两边一商量,达成了一个折衷的方案——

2009年8月,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谈判,大众斥资大约40亿欧元购买保时捷汽车公司49.9%的股权。三年之后的2012年7月,大众汽车再次出资44.6亿欧元认购剩下的50.1%的保时捷股权,完成100%控股保时捷。

商业经典:保时捷与大众收购战,到底是谁收购了谁

4、保时捷和大众到底谁收购了谁?

所以如今你可以看到,保时捷汽车已经是大众旗下的汽车品牌了。而大众集团下面的品牌如今已经有:大众、奥迪、保时捷、斯柯达、宾利、布加迪、兰博基尼、杜卡迪等等,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

商业经典:保时捷与大众收购战,到底是谁收购了谁

不过我知道,听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有些乱:大众和保时捷到底是谁收购了谁?谁持有谁的股权?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细节需要注意:之前我们说过,保时捷为了规避一些德国的法规,把自己改组成了一个欧洲公司,也就是是欧洲保时捷控股公司。而这个控股公司旗下有各种子公司,比如最著名的就是“保时捷汽车”(Porsche AG),还有有些同学可能知道的“保时捷设计”,而最终100%卖给大众的是保时捷汽车这个子公司。

所以事到如今,保时捷汽车品牌已经归属为了大众汽车集团的一部分,但大众汽车51%的股权还是掌握在保时捷家族手里。

更有意思的是,在大众和保时捷这场收购战中,站在对立面的两个人叫做沃尔夫冈·保时捷与费迪南德·皮耶希。

从名字就能看出,这个沃尔夫冈·保时捷是保时捷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孙子,那么费迪南德·皮耶希是谁呢?其实她的妈妈叫露易丝·皮耶希,而她的原名叫做露易丝·保时捷,皮耶希是她嫁人之后改成的夫姓。也就是说,费迪南德·皮耶希其实是保时捷创始人的外孙。这一场争斗,是保时捷家族后人绵延了几十年的争斗的一场缩影。

这一次,大众集团重归保时捷家族,两家的纷争也暂告一段落,到今天为止,我们对这个案例的解读也暂时告一段落了。然而未来的某一天这场战争会不会重新开启,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