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巩义和安徽肥东的包公墓,究竟哪个是真

河南省巩义市的宋陵内,有座封土不高的包公墓。墓前立有石碑,碑上题有“大清碑记”四个字,碑的正中间是用楷书写成的“宋丞相孝肃包公墓”,碑阴面刻有“宋丞相包公文墓碑记”,这就是位于河南巩义市的包公墓。

而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解集乡的包村,也有一座类似的包公墓。据当地文物部门考证,位于包村的包公墓,才是包公的原葬墓。


河南巩义和安徽肥东的包公墓,究竟哪个是真


包拯、包龙图,字“希仁”,安徽合肥人,生于999年,死于1062年,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及第,历任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改在谏院任职,在任期间,曾多次弹劾权贵。嘉佑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其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常被后人称为“包龙图”。


河南巩义和安徽肥东的包公墓,究竟哪个是真


包拯为官清正,执法如山,被当世人称“包青天”。嘉祐七年(1062年),64岁的包拯在枢密副使任上病逝,为了彰显其在位时的功绩,宋王朝追赠其为礼部尚书衔,谥号“孝肃”。


河南巩义和安徽肥东的包公墓,究竟哪个是真


包拯在为期间,刚正不阿、不畏强权贵戚,又敢于为民请命,因此人们对他的一生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包拯的死,被民间说成了各种版本的狭义传奇。

关于包拯墓地究竟在哪里,至今仍是众说纷纭,比较可信的说法有两处,一是河南巩义,二是安徽合肥。


河南巩义和安徽肥东的包公墓,究竟哪个是真


在河南巩义的宋陵——永定陵附近,有一个叫作“包拯墓”的墓碑,墓牌与北宋名相寇准墓遥遥相望。墓旁置有石刻四件,分别是两件石虎、一件石羊及一件望柱。


河南巩义和安徽肥东的包公墓,究竟哪个是真


1973年4月,安徽省博物馆等文物部门对合肥市肥东县解集乡包村的包氏家族墓地进行了历时四个月的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12座。其中一座迁葬墓中发现了一堆凌乱的尸骨和两块墓志铭,墓志铭显示墓主人是包拯及夫人董氏,另外在包拯的大儿媳崔氏、次子包绶及妻子文氏和长孙包永年墓中,均发现了确认墓主身份的墓志。


河南巩义和安徽肥东的包公墓,究竟哪个是真


安徽方面认为,包公墓志上3000多字,不仅记录了包公一生的生平事迹,而且其死亡时间及死亡后由河南运回合肥的经过都有着详尽的叙述。这些史料的发掘,有力地证实了包公墓在合肥的事实,为河南安徽两省的“包公之争”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河南巩义和安徽肥东的包公墓,究竟哪个是真


包公墓神龛两端的巨柱上悬一长联。上联为:“十五卷谠论排阊,江河不废仰止高山,正道自千秋,宇宙声名尊孝肃”;下联是:“九百年明德在世,人物凛然长留生气,凌云应一笑,岁时乡国荐芳馨”。全联上写“论”,下写“德”,可谓对包拯的一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图片源自网络,如侵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