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之后,香港终于也要迎来自己的硬核科幻电影

《流浪地球》之后,香港终于也要迎来自己的硬核科幻电影

在2015年放出第一支概念片后。

时隔4年,电影《明日战争》终于放出了第二部视频。

相比首部视频偏重介绍设定概念与美学风格,主要为争取投资。

《流浪地球》之后,香港终于也要迎来自己的硬核科幻电影

第二支视频有了更具体的故事脉络与角色冲突,看起来更像一部完整的电影了。

当然预告最吸引人的,依然是特效和赛博朋克(cyberpunk)美学。

特别是极具质感的动力外骨骼、装甲车与机器人,满满的ACG范儿,看起来非常之硬核。

《流浪地球》之后,香港终于也要迎来自己的硬核科幻电影

如果不是出现熟悉的面孔,还以为这是部好莱坞科幻电影,或者《质量效应》一类游戏大作的过场CG。

但这的的确确是一部“香港制造”的科幻电影。

作为地球最具“赛博朋克”风格的城市,香港曾为无数科幻影视作品提供了灵感与舞台。

《流浪地球》之后,香港终于也要迎来自己的硬核科幻电影

《流浪地球》之后,香港终于也要迎来自己的硬核科幻电影

遗憾的是,号称东方好莱坞的香港,却一直缺乏自己的硬核科幻片。

想想我们看过的那些所谓港式科幻片吧:《机器之血》、《未来警察》、《特警新人类》、《机器侠》、《卫斯理蓝血人》、《拳神》、《百变星君》……《2046》,全是打着科幻幌子的动作片、枪战片、喜剧片、文艺片,甚至还有《蜜桃成熟时33D》这样的情色片,都在挂羊头卖狗肉。

《流浪地球》之后,香港终于也要迎来自己的硬核科幻电影

刘德华《未来警察》

倚重特效的科幻片堪比电影领域的航空母舰,需要强大技术储备、专业人才和资金投入,依靠的是全方位的综合实力。

香港电影擅长以小博大,揾快钱。即便在港片黄金时代,仅靠香港本埠、台湾和东南亚市场,也很难支撑和培养出真正的科幻电影。

《流浪地球》之后,香港终于也要迎来自己的硬核科幻电影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高速爆发,票房体量已经赶超美国。

单纯靠中国市场,便能支撑大体量高投资的电影,这无疑为华语科幻电影的制作提供了基础和底气。

2019年贺岁档《流浪地球》横空出世,口碑与票房齐齐丰收,更是把这种工业化转型推向前台,甚至有声音喊出了“中国科幻元年”的口号。

相比之下,《明日战争》没能成为这股风气的引领者,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流浪地球》之后,香港终于也要迎来自己的硬核科幻电影

电影在2015年就已有创意概念,当时名字还叫《矛盾战争》。

影片2016年在广电总局备案立项。

导演人选几经变更,由最早的陈木胜,变为罗志良,再到现在的吴炫辉。

吴炫辉多数人不熟悉,他是导演新人,却是业内知名的特效专家,曾主导《寒战》、《太极》、《维多利亚壹号》、《十月围城》、《风云2》等电影的特效制作,拿过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特效奖。

从这一安排也不难看出,《明日战争》将是部以特效为主导的电影。

《流浪地球》之后,香港终于也要迎来自己的硬核科幻电影

电影于2017年2月开机,4个月便宣布杀青,一贯的香港效率和香港速度。

然后开始了漫长的后期制作,时间长达2年。

这也是重特效科幻片惯有的创作规律,花在后期上的时间精力,远远高过实拍,《流浪地球》也是如此。

《明日战争》对外号称投资3亿,是迄今为止香港制作难度最高的电影。从目前预告片的质量看,即便有夸大,估计也相差不远。

《流浪地球》之后,香港终于也要迎来自己的硬核科幻电影

如果全片可以达到预告片水准,那的确堪称香港电影的技术标杆。

CG味确实重了点,与真人画面的融合将是考验技术的关键。完全对标好莱坞的A级科幻制作,有点吹毛求疵,也不现实。

毕竟投资换成美金,也就5000多万,也就是好莱坞一部中等规模动作片的预算水准。

电影主演都是常见的香港熟脸——刘青云、张家辉、刘嘉玲、姜皓文,还有永远的港片男一号——古天乐。

《流浪地球》之后,香港终于也要迎来自己的硬核科幻电影

这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古天乐。

把《明日战争》称为古天乐的电影也不为过。

他不仅是这部电影的男一号,也是电影的投资人,更是电影的特效制作公司“天下一”的老板。

放眼整个香港,只有把这部电影交到古天乐手中,才会让人放心。

《流浪地球》之后,香港终于也要迎来自己的硬核科幻电影

因为他是真正用生命在热爱ACG(动画、漫画、游戏),热爱科幻的男人。

古天乐有两个众所周知的“秘密”,一个是热心公益,在内地悄悄捐建了上百所学校;另一个就是收藏玩具,从单纯玩家玩成了专业收藏家。

娱乐圈喜欢玩具的人很多,比如黄晓明、夏雨、汪东城、霍尊、大鹏、池子,但真正把玩具收藏做到极致,数量和质量足够开博物馆的,除了远在好莱坞的宅男皇帝导演吉尔莫·德托罗,就只有古天乐了。

《流浪地球》之后,香港终于也要迎来自己的硬核科幻电影

古天乐的收藏据说价值已经远超千万,其中很多稀有精品,要租用专门仓库才能完全摆下。

古天乐小时候就喜欢模型、漫画和游戏,对科幻也很着迷,尤其中意《星球大战》,特别是里面的黑武士,这些爱好一直保持到现在。

古天乐妈妈说:“古仔小时候就很珍惜身边的玩具,除了模型车之外,他每次都会用省下来的钱买很多漫画书。一层层地垒起来,这些都是他童年心爱的宝贝。”

《流浪地球》之后,香港终于也要迎来自己的硬核科幻电影

他甚至为写了一本书——《玩具大战》,介绍自己喜欢的玩具与漫画,以及自己基于此而产生的感悟。

从书中的文字,很容易发现,ACG真的是古仔的真爱,是他的精神港湾。

所以当听说古天乐决定投资并制作这样一部电影时,并不会让人感到意外,而且有特别的踏实感。

他做这部电影,固然有盈利的考虑,但更像是一个男孩在圆自己的梦。

《流浪地球》之后,香港终于也要迎来自己的硬核科幻电影

在资金需求很大,市场风险很高,港片融资渠道又日渐缩窄的时候,他肯真金白银地拿自己的钱投资这部电影,并很有魄力地把它做出来。

当然,仅从目前的梗概来看,《明日战争》从剧情上还未显现出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常见的末世阴谋题材,加入了机甲和外星人元素。

但预告片中的香港没有了市井人烟气,取而代之的是完全的荒芜感与破败感。这无疑对香港的赛博朋克风骨,是种损耗和浪费。

《流浪地球》之后,香港终于也要迎来自己的硬核科幻电影

《明日战争》大概率会是部重特效轻叙事的电影,技术上肯定会让人惊艳,但对叙事的把握和对人物的塑造,我会觉得担心。

很怕是披着硬核科幻的外皮,最后又上演俗套狗血的警匪枪战。

超大体量的投资又需要电影在票房上必须有突出表现,得到香港之外特别是内地市场的支持。

没有《流浪地球》的宏大叙事,《明日战争》可能无法从情绪上激发多数观众的参与热情,去打通公众情绪的共鸣点,只能最大限度深挖核心观众群。

而这个群体的规模有多大,消费力有多强,仍存疑问。

《流浪地球》之后,香港终于也要迎来自己的硬核科幻电影

缺乏刘慈欣这样的大家给予文本上的支持,剧本或许会成为电影的阿喀琉斯之踵。剧本会有多差,真不好说。希望最终不会沦为一场华丽空洞的陈词滥调。

无论《明日战争》票房成败如何,这都将会是一部重要且珍贵的电影。它让人再次意识到华语电影距离世界一流的科幻电影,虽还有差距,也非触不可及了。

它的出现也会是香港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笔。

《流浪地球》之后,香港终于也要迎来自己的硬核科幻电影

在《流浪地球》之后,香港也将迎来自己的第一部硬核科幻。

德托罗因为热爱拍出了“刀锋战士”、“地狱男孩”、“环太平洋”和“水形物语”;彼得杰克逊因为热爱拍出了“指环王”和“霍比特人”;卡梅隆因为热爱拍了“终结者”和“异形2”;古天乐会因为热爱而成全“明日战争”,成为香港科幻电影的开拓者么?

无论如何,能把这部电影拍出来,已经非常了不起。

《流浪地球》之后,香港终于也要迎来自己的硬核科幻电影

将儿时的爱好与梦化作现实,并以赤子之心对待这个世界,古天乐真的是“宝藏男孩”。

他既然有勇气投拍,我为什么没勇气买票看呢?哪怕就冲着自己一柜子的手办和玩具,冲着这一堆别人眼中破铜烂铁背后的中二青春呢?

在《流浪地球》刮起来的科幻之风后,希望《明日战争》也能顺着风口起飞,飞得更远,飞得更久。

《流浪地球》之后,香港终于也要迎来自己的硬核科幻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