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水浒传里的毒鸡汤女王,害死四条人命,让打虎英雄报国无门


她是水浒传里的毒鸡汤女王,害死四条人命,让打虎英雄报国无门


一、

咪蒙之前,这人世间从不缺少“毒鸡汤女王”。

她们行为不端,且道德感薄弱,但熟知世情,善于揣摩人心,凭借煽动性语言,迎合情欲,贩卖焦虑,从而一饱私囊。

在宋明时代,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三姑六婆”,是善良正派人家应谨慎防范不许上门的。

其中,《水浒传》的王婆就是最成功的一个。她的故事,在书中仅四回而已,其形象却毫不逊色于叱咤风云的英雄好汉。

表面上看,这位王干娘的出身既非富家大户,亦非巾帼英豪,不过是一位开茶馆的市井小民。按说,此等人物,本不值一题。

但在《水浒传》中,这样一位年老体衰、出身低微、无足轻重的小人物,却爆发出无限的能量,其炮制的毒鸡汤,在阳谷县中掀起轩然大波,不仅让武松一家家破人亡,而且弄出了四条人命。一时之间,哄动街坊,惊动官衙,直至闹到府里、省院和京城。

二、

作为毒鸡汤女王,王婆的本事首先表现在极强的观察力上。

西门庆的“心事”,一下子被她看穿。问其原因,她倒不掩饰:“自古道:‘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老身异样蹊跷作怪的事,都猜得着。”

王婆在小说中正式出场,正是在西门庆路过武大家门,被潘金莲叉竿打落头巾之时。作为熟悉世道人情的茶馆老板娘,坊间八卦、街坊琐事,是不可能不了如指掌的。西门庆有钱有势,“满县人都饶让他些个”,其贪婪好色的品性,王婆自然是清楚的。至于一墙之隔的潘金莲,她的招蜂引蝶的容貌,她的所嫁非人的苦衷,自然更逃不过王婆的眼睛。


她是水浒传里的毒鸡汤女王,害死四条人命,让打虎英雄报国无门


因此,当西门庆挨“打”时“酥了半边”的神态,“笑吟吟”喜不自胜的表情;潘金莲“叉手深深地道个万福”的赔礼,“奴家一时失手,官人休怪”的道歉,迅速被这位毒鸡汤女王的锐眼捕捉了。

王婆心中明白,她推波助澜的机会来了。

三、

王婆在语言文字方面的艺术造诣,已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完全不亚于后来者

她在小说中一出场,旁观了这场“帘子风波”,第一句话就不同凡响:“兀谁教大官人打这屋檐边过?打得正好!”

按普通人的思维,应该是同情西门庆被打,责怪潘金莲失手。毒鸡汤女王却有意颠倒,反倒编排起西门大官人的不是来。似真似假的打趣,不仅透出与西门庆的熟稔,还替潘金莲撒娇,“正好”二字又微带挑逗暗示意味。


她是水浒传里的毒鸡汤女王,害死四条人命,让打虎英雄报国无门


金莲失手打了人,对方不恼,反笑脸相迎,已是过意不去,王婆的一句戏语,更让西门庆猛然省悟,进一步向她道起“冲撞娘子,休怪”的歉来,怎能不油然而生感激之情?西门庆给潘金莲留下的第一印象,十分美好也十分重要。这就为之后的幽会偷情,扫清了心理障碍,也为后来的合谋杀夫,奠定了感情基础。

王婆出场的第一句话,显出巨大的威力,引出无限风情,无数文字,放到现在妥妥的10万+没跑了。难怪金圣叹也赞道:“积世虔婆语, 使读者肉飞眉舞。”

此后,她与西门庆一番对话更是精彩,堪称绝世奇文。其中,“潘、驴、邓、小、闲”、“十件捱光事”的描述,创意独特,思维缜密,使人击节赞赏

由于篇幅有限,今天暂不细表。有兴趣的人,可以看原著体会。

四、

在《水浒传》中,王婆最终被官府凌迟处死。

这样的结局是必然的,因为杀人偿命。她一手策划用砒霜害死武大的狠毒主意,并安排了毒杀的所有细节,并在武大服药后七窍流血,潘氏吓得“手脚软了,安排不得”时,从容不迫地帮助潘清洗尸体,还帮助备办棺木、香纸,窜掇潘氏假哭、戴孝……


她是水浒传里的毒鸡汤女王,害死四条人命,让打虎英雄报国无门


不过,假如王婆不是毒杀武大的主谋,会不会保住一条性命?这也很难说。

试想一下,一个无依无靠的老年妇女,仅凭三寸不烂之舌,成天散布毒鸡汤,不传播三纲五常正能量,竟能主导坊间舆论,其影响之大,怎能不令人凛然生畏?

而官府长期以来,居然让其高枕而卧,任其逍遥法外,其社会之昏暗、官场之腐败,岂不历历如见?!

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毒鸡汤女王必须死。

如喜欢此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蜜小糖(mizhitangguo)。我们主聊《西游记》,偶尔也说说金瓶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