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相比三星華為,我們唯一敢做摺疊屏動態展示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相比三星华为,我们唯一敢做折叠屏动态展示

2019MWC TCL展示摺疊屏類產品

3月19日晚間,TCL集團(000100,SZ)披露了2018年年報。年報顯示,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133.60億元,同比增長1.6%;實現歸母淨利潤34.68億元,同比增長30.17%。3月20日上午,TCL集團在華星光電研發樓召開了業績交流會,對2018年業績及未來發展戰略進行了解讀。

對於近期熱議的摺疊屏,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在會上指出:“坦率講還有很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大規模商業應用可能比大家預期的時間會晚一些。樣品可以做出來,但批量生產和樣品不是一回事。”

多元化經營or專業化經營

公告顯示,TCL集團主要產業為三大業務群:一是半導體顯示業務群,包括華星光電、華顯光電(00334,HK)以及與半導體顯示業務相關的新技術和新業務佈局;二是智能終端業務群,包括TCL電子(01070,HK)(包括商用顯示業務)、TCL通訊科技、家電集團,以及包括智能家居等與消費電子終端相關的新業務佈局;三是新興業務群,統籌管理集團平臺服務業務、戰略新興業務及財務管控業務。

對於2018年淨利潤的提升,李東生解釋稱:“智能終端業務群在2018年有所改善,從2017年鉅額虧損(主要來自移動通訊終端業務)轉為當期盈利,2018年度實現利潤近3億元。其中:彩電業務強勁增長,全年銷售(含ODM業務)2896萬臺,銷量排名居全球第二位;家電和智能音箱業務穩定發展,移動通訊終端業務虧損大幅收窄。”

然而,李東生強調:“該項業務利潤率偏低,產品技術升級迭代很快;除了智能電視達到了有競爭力的規模外,其他業務總體規模較小,盈利能力和增長動能不足,而且智能終端業務的組織流程和管理邏輯與半導體顯示業務差異巨大。為集中資源將半導體顯示業務做強做大,公司決定剝離出售智能終端業務。”

年報顯示,上述重大資產重組已得到股東大會批准,預計近期將完成資產交割等後續工作。重組後,TCL集團將以半導體顯示及材料為核心主業,並繼續保留產業金融及投資業務和其他業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到,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部分企業會選擇多元化佈局來擴大自身規模。此前,TCL集團便採用的是多元化戰略。而若重大資產重組完成,也將意味著TCL集團由過去的多元化經營轉為專業化經營。

在談及多元化與專業化經營時,李東生表示,每個產業有不同的發展路徑,“華星光電所處的是長週期、大投入、技術門檻很高的行業。我們決定投資一個項目到這個項目產生收入至少要三年,所以華星光電的所有投資至少要看五年。2018年我們決定投t7(華星光電第11代超高清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得看五年以後市場怎麼樣,這是華星光電業務的商業邏輯,整個組織體系要支持長週期、大投入。”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相比三星华为,我们唯一敢做折叠屏动态展示

TCL集團2018年度業績交流會現場

“智能終端業務則要適應快速變化,能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迭代,特別是隨著人工智能、互聯網快速發展,團隊必須要適應變化,有更高效率。”按照李東生的說法,分拆之後,智能終端業務則更像美的,“美的是相當多元化的,比方說美的收購庫卡等品牌”。

摺疊屏部分技術問題仍待解

除了重組事項外,摺疊屏也是本次業績交流會的熱點。在2019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華為、三星、TCL等廠商曾展出了摺疊屏手機。除此之外,蘋果和微軟也在儲備摺疊屏手機的技術。基於此,不少機構認為,2019年將是摺疊屏手機元年。

對此,李東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內的媒體表示:“(柔性摺疊屏)坦率講還有很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大規模商業應用可能比大家預期的時間會晚一些。”

李東生進一步解釋稱:“樣品可以做出來,批量生產和樣品不是一回事。這次MWC展,三星、華為的產品都是做靜態展示,並沒有在現場讓客戶去體驗。我們的產品雖然也不能讓客戶去摸,但我們是動態展示,整個屏在展示過程中不斷開合。當然這不代表我們做得就比三星好,但是我們至少在MWC展中是唯一一個敢做柔性屏動態展示的,一天中有八個小時不停翻疊。TCL在柔性摺疊屏這一塊的技術還是有積累的,我不敢說能趕上三星,但在國內的同業當中,後來居上是我們的目標。”

按照華星光電首席財務官楊安明的說法,TCL通訊摺疊屏手機2020年一季度會在市場上推出,“可能會比國內稍微慢一點,主要是在海外做”。

據瞭解,華星光電目前有六條面板線。楊安明指出,“t1和t2是兩條G8.5代線,已經實現量產。t6和t7屬於G11代線,t6已經處於量產爬坡階段,今年底實現滿產。t7目前正在建設之中。t3和t4是武漢兩條手機面板線,t3已實現滿產,t4今年第三季度實現量產”。

華星光電首席技術官張鑫表示:“t4目前處於良率爬坡階段。良率爬坡主要是聚焦在設備材料和工藝穩定性、設備磨合問題上,一般良率爬坡需要一定的時間,我們預計t4在今年底良率會達到70%以上。”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