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6岁作一首诗,在父亲看后大怒,将幼年的她送入道观

在古代,由于严酷的等级观念,导致很多的女子都没有机会能够接受当时的私塾教育,而本就歧视女子的那个时代,也不可能会出现那种让女子参加科考的景象。不过还是有一些凤毛麟角般的女子,在最后成为了一代才女,而在唐宋那个时期属于集中比较多的,比如下面这个人。

这个人叫李季兰,是唐朝的一个才女,唐朝虽然在文学熏陶上和宋朝相比各领风骚,而社会开放程度的高超也让很多人都感慨。她6岁就能够出口成诗,曾经做过“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这样的诗句,但是在父亲看过之后,却因为里面的“架却”和“嫁却”因为同音,所以让父亲决定这个孩子将来肯定不守节操,为了不让自己的家风被败坏,于是将他狠心送入了道观之中,不再过问。

女子6岁作一首诗,在父亲看后大怒,将幼年的她送入道观

如此才能的女子就被亲生父亲送入了道观,可见当时的观念之深重。而在道观之内,李季兰规规矩矩的生活了10年,在此期间,每天的生活就是读读书,种种花草。日子倒也平静,可对于年轻人来讲,这样的生活其实早已经让人感到无聊生厌。在过惯了这样的生活后,她十分向往着道观外的生活,在当时他对于参观的文人都十分的热情,还经常对那些男文人有一些暧昧之举,这似乎印证了父亲当年给她下的结论。

不过虽然在人物性格上李季兰开始逐渐变化,但是他从小就培养出来的文采却没有什么影响,在当时他的文章也是反响很大,许多人都在互相传递李季兰的诗稿,而在见到如此秀色可餐的美人居然后如此的文采,不禁让很多见过她的文人都心生羡慕,在当时就算没见过她的人,也因为她的名气而让人心驰神往。甚至还吸引了当时的玄宗皇帝的召见,不过相比身边杨玉环这样的美人,李季兰的美貌就稍逊一筹了。于是唐玄宗对李季兰的美貌不置可否,最后拂袖而去。

女子6岁作一首诗,在父亲看后大怒,将幼年的她送入道观

而作为一个风流才女的李季兰,虽然和不少的才子有过情感的交流,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和其共度余生,6岁就被送入了道观,从小就缺少家庭的关爱。而她最想要的,就是别对于她那份情真意切的宠爱,但是他即使文采斐然,但受制于道姑的身份,而且风流之事都已经传遍了天下,谁敢对她交付于真心,而一次次的追求真挚的爱情,到头来都只不过是匆匆一瞬而已。而最后李季兰的结局也十分悲哀,在当时传言,李季兰在战乱之后返回长安,在当时被卷入了一场叛乱之中,李季兰在辩解的时候毫无悔意,最后被朝廷扑杀。

女子6岁作一首诗,在父亲看后大怒,将幼年的她送入道观

而传言李季兰的第一份感情,便是茶圣陆羽,在当时作为她的初恋也是感情甚笃,不过后来也落得情灭的下场,而之后和陆羽的友人尚皎然和诗人阎仕何、朱放都有过短暂的交往。而最后一段感情是一个叫朱泚的人,这个人就是让李季兰身死的一个因素,在当时李季兰曾赠与其自己所做的诗文一首,后来朱泚叛乱失败,最后被杀,而李季兰也相当于为其殉情。而当时如果能够被父亲好好教育的话,那么这个才女会不会改变命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