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泉港」時代之殤

「晚安泉港」時代之殤


文 | 小安 · 後期 | 墨翔


「晚安泉港」時代之殤

《晚安泉港》出了整整15期百歲老人。

半個月,第一季的15個人物全部整理完成。

如果要小編用一句話來總結編這15期的感受,小編想說的是——這其實是時代之殤。

為什麼這麼說。也許很多人都會覺得,一個人活到百歲還不好嗎。

好與不好,其實不是爭論的焦點,活著地繼續活著,死去的已化為塵土。好與不好,只是局外人的看法,幸與不幸才是百歲老人的一生。

「晚安泉港」時代之殤

在我們年輕時,我們會因為身邊某個親近的人的告別而感慨;在我們中年時,我們會因為親人的離世而痛哭流涕;在我們老年時,我們也會因為家人的遠行而黯然神傷。

人的一生,生、老、病、死是必經的一個過程,我們無法抗拒,也無法違背。

有沒有人一輩子都不會經歷痛苦。

“有,一出生就死了”。

現在看來,這個答案有多可笑,一個胚胎的形成到漸成人型,再到呱呱落地,那一刻,誰說沒有痛苦,生命就是一個歷經坎坷的過程。但,時代會造就一群人的特質,而我們身邊的百歲老人所擁有的特質是一個時代之殤。

「晚安泉港」時代之殤

比如莊慶珠,106歲高齡,還要經歷兒子殘疾,兒媳是精神疾病患者的痛苦;比如劉鍛娘,一百年的人生裡,其實沒享幾天清福;比如這15名百歲老人,在年輕時或中年時,不是經歷過大饑荒、文革,就是經歷喪夫失子,那是一個時代的傷疤,也是這些百歲老人不堪回首的往事。

因而,我們都在感嘆她們可以活這麼老的時候,沒人注意過她們經歷過什麼。

人們常說,人越老越能看破一些東西,其實那不過是聊以自慰罷了。人越老,對一些事是越無能為力,不看破又能怎樣。

我們小時候,父母說的話,是聖旨;我們長大了,父母說的話是意見;等我們成家立業後,父母的話是嘮叨。

當然,這不是那個時代才有的特質,這是每個時代都有的特質。我們在瞭解這15個百歲老人時,她們對年輕時的印象就是苦。

苦是什麼,我們現在的苦也是苦,那時候的苦有時候意味著絕望。


「晚安泉港」時代之殤

比如104歲的林美珠,小時候童養媳的身份讓她早早地失去自由,那個年代,這樣的陋習比比皆是,難能可貴的是,至少林美珠碰上地是一個相對好的家庭;比如104歲的陳榮娘,小時候還是大戶人家,但在解放後以及文革期間因為地主成分,被打壓到險些沒了性命。

而這些苦,不是我們現在人所能理解的,那些傷疤也是我們《晚安泉港》不願意提起的,我們只能通過藝術的加工,讓老人的一生看起來精彩美好一些。

其實,寥寥2000多個字,怎能把人的一生概括完整,更何況是百歲高齡的老人。

小編記得,曾經在讀書的時候,有個很喜歡高談闊論的同學,他說的很多話小編都不太認同,但有一句話小編一直記到現在。

他說:

“寫小說,寫故事,不管你寫什麼,一定要寫人們願意看到的,這樣就會有人喜歡”。

小編想,大多數人是不願意看到悲劇的,我們在看書的時候,一個悲劇的結尾會讓我們感傷很多天;我們在看電影時,一個暗黑的結局會讓我們大氣都喘不上來。因而,當我們發現身邊有這麼多百歲老人時,我們會覺得這是這個時代的幸事。可殊不知,我們忽略了這些老人最不願提及,也是最深刻的往事。

這些往事,何曾是圓滿的呢。


「晚安泉港」時代之殤


小編在整理這些網友發來的故事時,每每都被這些百歲老人的堅韌感動著,但感動是屬於別人的,苦樂自知。

我們也無法回到過去,去真正體驗老人過去所經歷的一切。

其實,在我們出這幾期文章時,有人曾提出過這樣的質疑,應該是某個百歲老人的子孫,他問我們:

“你們有真正傾聽過老人的心聲嗎?”

“不是沒有,都是太苦的回憶,我們所處的時代是美好,為何我們不能讓百歲老人的晚年也活得精彩一點,留給後人的,至少是些美好的回憶呢”。

時代之殤,不僅是那個時代的傷疤,也是給我們這個時代進步的動力。我們在回憶中前行,只願這個時代能變得更好。

最後,再一次感謝訂閱我們《晚安泉港》的讀者們。

今後還會有更多系列和大家分享,願你們闔家歡樂、健康長壽。


「晚安泉港」時代之殤


我是小安,我在泉港與您分享心情,晚安,泉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