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的二月強臺


罕見的二月強臺

馬紹爾群島,遠離大陸4000多公里,這裡是西北太平洋的腹地,遠離大陸的塵囂,由於地處低緯度地區,太陽的直射使得該地區熱量充足,即使在北半球大陸處於一片寒冬之際,這裡仍然不停爆發對流活動。

這裡對流雲團就像一個個調皮的小孩子,出現了,又消失,如此反覆,直到北半球迎來了久違的2月份,太陽光重新靠近赤道,冷空氣開始退居西伯利亞,西北太平洋已經有點等不及了,它很想一展往日雄風!

2月14日,一個低氣壓在馬紹爾群島附近海域形成,該熱帶擾動形成後沿著副熱帶高壓脊向西方移動,時速大約20千米。六天之後,20日凌晨2時,隨著這個熱帶低壓加強成為熱帶風暴,“蝴蝶”誕生了,“蝴蝶”一詞由澳門提供。

“蝴蝶”所處的海域環境對它而言是天賜良機:接近30℃的海溫,微弱的垂直風切變,良好的高空輻散,“蝴蝶”開始持續加強,並發展出中心緻密雲團,各大機構都看好“蝴蝶”的發展,認為其很可能會加強成為強颱風甚至超強颱風。

22日,當“蝴蝶”開始發展出“雲捲風眼”後,中央氣象臺將其升格為強颱風,但隨著高空輻散環境變差,令“蝴蝶”久久不能打開高層風眼,“蝴蝶”眼看就要在強颱風的等級上戛然而止。

然而,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次日,高空輻散環境有所改善,“蝴蝶”爆發增強,並打開了一個渾圓的風眼,中央氣象臺將其升格為今年第一個超強颱風,“蝴蝶”就這樣走上了它的第一次巔峰,經歷了冬季的寂靜後,西北太平洋上,重新出現了一個美麗的白色旋渦!

24日,“蝴蝶”進入眼壁置換週期,強度開始減弱,移動速度也慢了下來,中央氣象臺將其降格為強颱風。但“蝴蝶”的征程還沒有結束。

罕見的二月強臺

25日,達到巔峰強度的颱風蝴蝶

25日,“蝴蝶”眼壁置換完成,雖然此刻“蝴蝶”所處海域的水溫僅27℃,但其所處的環境垂直風切變微弱,高空輻散良好,“蝴蝶”再度增強,不僅推翻了之前各大預測機構的預測,還創造了新紀錄——“蝴蝶”成為有記錄以來全年最早達到日本氣象廳“猛烈的”形容詞級別的風暴,亦是有記錄以來全年最早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中的五級強度的颱風!

然而,輝煌總是短暫的!

26日,隨著垂直風切變的增強,海水水溫的降低,“蝴蝶”開始迅速減弱,強烈的垂直風切變猶如一把巨大的剪刀,把“蝴蝶”的對流與雲系剪斷。在接下來的3天裡,“蝴蝶”的強度連降三級。

28日下午,名震一時的二月風王“蝴蝶”已經減弱成為熱帶低壓,中央氣象臺取消了對“蝴蝶”的編號,“蝴蝶”壽終正寢。雖然“蝴蝶”打破了西北太平洋2月份的颱風記錄,但這個月份的環境是不允許颱風靠近大陸的,在蝴蝶西行北上的過程中,愈加“惡劣”的環境已不再容許颱風的活動,導致“蝴蝶”最終消失在西北太平洋上。

罕見的二月強臺

超強颱風蝴蝶路徑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