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美国零售巨头退出中国:曾豪言不会离开中国,却4年关200家店

12月5日下午,macy’s(梅西百货)在天猫旗舰店中发布公告称,将于12月3日起停止接单,之前所有订单仍会正常发货,未来将通过美国官网继续服务。对此,阿里方面表示,这是梅西自己调整策略,将全面退出中国市场。令人唏嘘的是,这次退出中国市场距离之前梅西百货中国区行政总裁 Dustin Jones豪言说“梅西百货不会离开中国,我们要成为中国的梅西百货”仅仅才过去了两年时间。

又一美国零售巨头退出中国:曾豪言不会离开中国,却4年关200家店

2015年,天猫国际迎来了第一家进驻的美国百货公司——梅西百货。梅西百货公司是美国的高档百货商店,主要经营服装、鞋帽和家庭装饰品,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美誉。梅西百货公司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在美国和全世界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梅西创始人之一的伊西·施特劳斯曾在世界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1912年4月10日,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巨轮——泰坦尼克号正准备从英国南安普敦港口出发驶向美国纽约,展开其首次航行,而67岁的伊西·施特劳斯和他63岁的妻子艾达·施特劳斯也在这艘船上。关于泰坦尼克号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伊西·施特劳斯,这个身为美国屈指可数的大富翁和众议院议员的老绅士,自沉船开始就始终坚守在这艘巨轮上,他没有去通融关系,寻求特权,而是坦然地面对死亡,而他的妻子在临上救生艇的那一刻也选择了和他的丈夫在一起,她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一个年轻的女佣,这对老夫妇就这样蹒姗地走到甲板的藤椅上坐下,相互依偎着,安静地等待着最后的时刻。而12年后,梅西百货在纽约第7大道隆重开张,当时就被宣传为“世界最大的商店”,直到今天仍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你没到过梅西百货,那就等于没到过纽约。

又一美国零售巨头退出中国:曾豪言不会离开中国,却4年关200家店

4年关了200多家店:梅西百货曾经有过无数辉煌的历史,但随着电子商务和购物中心的兴起,百货行业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电子商务的兴起让人们线下购买商品的欲望下降,而购物中心的崛起预示着购物模式正在向娱乐休闲模式改变,拿中国为例,以万达、大悦城等为代表的新一代购物娱乐中心正在崛起,这个趋势在美国也很明显,百货商场的作用正在发生改变,今天的美国人越来越少去购物,更多是去看电影、吃饭,和中国的年轻人一样。 正因如此,2017年以来,美国大量的零售商因为未能适应零售业变革,宣布的门店关闭数量已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梅西百货也未能幸免,2014年,梅西百货巅峰时有800多家店,但到2017年1月底已下降至673家,如今已不足600家。

实际上,梅西百货并没有坐以待毙,它已经连续4年都在关店自救,从地产方面减少成本、全力投资电商,把线下精力放在业绩最好的前150家店——这些都是他们早早开始执行的,但对于体量如此庞大的梅西百货来说,转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又一美国零售巨头退出中国:曾豪言不会离开中国,却4年关200家店

但梅西百货并非前景一片黯淡,在08年金融危机以后,梅西百货也曾遭遇低迷期,但它在2009年成功推行了“我的梅西”战略,即根据各个门店周边顾客的地域特点配置商品种类:比如偏北方寒冷的门店,即使在夏天也会准备毛衣等商品;而在南方偏热的门店则配置更多的白色牛仔服;在公务员集中的华盛顿特区出售更多的职业装等,在实施这一战略的3年里,梅西的利润增加了一倍,股价从2008年低点上涨了近6倍。除此以外,梅西还通过多渠道整合,尤其是线上线下的融合,让顾客在实体店体验到线上的咨询和比价,在线上能够轻松选购合适的商品和尺寸,这与今天的中国的“新零售”有异曲同工之妙。

实际山,在中国类似梅西百货这样的企业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就拿中国的鞋王百丽来说,曾经它也因线下广泛布局、体量持续扩充而转型困难,但在真正拥抱互联网后,今年仿佛又回到了春天。在不久前的双十一大战中,百丽在经历痛苦的转型之路后获得了大丰收,在双十女鞋店铺排行榜上的百丽、百思图、天美意、他她均属于百丽集团,复兴之势十分迅猛。未来,线下线上融合依旧是大势所趋,最终比拼的还是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而梅西百货在这方面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又一美国零售巨头退出中国:曾豪言不会离开中国,却4年关200家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