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大力度“吸儲”,公民的存款都去哪了?

每到年底或者年初,我們經常會接到各類銀行發來的短信或者是電話,告訴我們今年本行將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像什麼存款送禮品、上調利率、提高理財收益率......都是銀行吸引用戶存錢的“促銷”方式,像是什麼送積分更是基礎必備操作。我們只要走進銀行的營業大廳就會看到擺放的滿滿當當的各種禮品,小到水杯、牙刷、水果刀,大到微波爐、吸塵器、料理機,甚至還有銀行存款5000元就送拉桿箱。

銀行大力度“吸儲”,公民的存款都去哪了?

但是像這種“存款送禮”的行為是不正規的,《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不得違反規定提高或者降低利率以及採用其他不正當手段,吸收存款,發放貸款。但是在銀行的正常營業中,對利率之外的金錢、禮品贈送行為是否屬於隱形利率行為是很難界定的因此,很多銀行還是會推出“存款送禮”的活動。

銀行大力度“吸儲”,公民的存款都去哪了?

理財是近十年新出現的一個詞語,也是銀行“吸儲”的一大絕招,一些好的理財產品即能保住本錢,還能讓客戶拿到不錯的回報率以及增長率。所以現在各類理財軟件是層出不窮,也是頗受客戶的青睞。受到理財新規的影響,理財產品的門檻降低,各類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也是逐步上升。而且在這場“吸儲”大戰中,民營銀行的表現可以說是頗為搶眼,一大批智能存款產品橫空出世,很多款產品的年化率竟然可以達到4%,這個數字是遠遠高於傳統的存款產品的。為了讓客戶存錢,銀行們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國民存款現在處於停滯或者負增長的狀態呢?大家為什麼都不去銀行存錢了呢?

銀行大力度“吸儲”,公民的存款都去哪了?

第一點就是剛剛步入社會的一大批90後是沒有存款,60、70的那一代人是先掙錢再花錢,他們會有一個存錢省錢的意識。現在的年輕人是先花錢再還錢,隨之而來的就是各類小額貸軟件的火爆。而且現在房價上漲,幾乎每個家庭都在攢錢買房或者還貸款的路上奔跑著,而一套房子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甚至要消耗夫妻雙方家庭的全部存款,也就是傳言所說的六個錢包。

銀行大力度“吸儲”,公民的存款都去哪了?

第二點就是因為原來的人對投資渠道和認知都不足,有錢只能存在銀行,沒有其他可以選擇的渠道。而現在,連看門的大爺都知道理財通、餘額寶搞投資,都知道銀行利息低划不來,而且手機支付的大範圍推廣,讓我們平時存在餘額寶的錢能正常使用的同時還能賺取收益,那何樂而不為呢?對於這個事情你們又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