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专权篡位几乎改变清帝排序 只是寿命运气太差

清王朝入关迁都北京初期这段历史,名为顺治朝,实际执掌朝政的统治者是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如果多尔衮不是在顺治七年出塞狩猎时意外受伤而死,顺治帝能否亲政都在两可之间。

顺治帝福临6岁被扶上皇位,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孩童,他对十四叔多尔衮是既敬又怕,与母亲孝庄处处惟多尔衮马首是瞻。多尔衮后期功高自重权倾朝野,几乎想怎样就怎样,顺治帝母子即便忍气吞声也毫无还手之力。

多尔衮专权篡位几乎改变清帝排序 只是寿命运气太差

(剧照)

多尔衮在其皇兄皇太极死后与豪格争帝位未果,作为权衡之计才把皇九子福临推上龙椅。但他内心的皇帝梦想一直没有泯灭,对皇位的觊觎不可能就此终止。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儿童皇帝顺治由长辈摆布,在笃恭殿履行了拜多尔衮为大将军仪式,亲赐十四叔大将军敕印,令他统大军南下,入关与李自成和明王朝争夺天下。

辅政不久,多尔衮的核心地位凸显,权势也不断攀升。同样辅政的郑亲王济尔哈朗谕诸大臣,凡事先向睿亲王多尔衮上报,书写奏章称呼也要以多尔衮为先。

从顺治四年以后,如果下属官员奏书中将“皇叔父摄政王”还称作“九王爷”,或是不用全称而丢字漏字,都会受到多尔衮革职处理。而且多尔衮宣称“以后凡行礼处,跪拜永远停止”。他已经开始不向顺治帝行君臣礼了。

顺治五年末,多尔衮的权威又向前进了一步,变成了皇父摄政王。其后,多尔衮“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就是说,多尔衮不仅实权在握,而且在礼仪排场上也开始与皇帝看齐。

这时的多尔衮,没有谁可以再左右他的言行举止。虽居一人之下,但那一人是自己刚满10岁的侄子,孤儿寡母,形同虚设。

自此,凡一切政务,多尔衮不再有谦恭请示之举,未奉皇帝旨意,他也一律称诏下旨,俨然如同皇帝无二。

但是,多尔衮缺乏“明君”之公允仁慈。他处处任人唯亲,任意罢免和提升官员。特别是不让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廷奏请办事,而是命令上述人每日必须到他的摄政王府前候命。明目张胆的架空了朝廷和顺治帝。

多尔衮对曾与自己争夺帝位的皇太极长子豪格,一直怀恨在心。顺治三年,多尔衮利用豪格勇猛善战的特点,指令他为靖远大将军,统兵往四川镇压张献忠的大西军。顺治五年二月,豪格凯旋回京,不但没有受到奖赏,反被多尔衮以犯有包庇部属、冒领军功及提拔罪人扬善弟吉赛等罪名,囚禁于牢狱。一个月后,豪格冤死在狱中。多尔衮还无耻的将豪格的一个福晋也就是侄媳妇纳为己有。

顺治七年(1650年)八月,多尔衮僣位追尊自己生母太祖妃乌喇纳拉氏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祔享太庙。顺治帝与孝庄及朝臣都未提敢出异议。

多尔衮专权篡位几乎改变清帝排序 只是寿命运气太差

(剧照)

在史料记载中,顺治帝曾评价多尔衮“各处征伐,皆叔父倡谋出奇。攻城必克,野战必胜。叔父幼而正直,义无隐情,体国忠贞,助成大业。”还说“又辅朕登极,佐理朕躬,历思功德,高于周公···”。可见其当时何等卑谦。

然而,多尔衮应了那句“多行不义必自毙”的俗语。

顺治七年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行猎时意外坠马跌伤。十二月初九(1650年12月31日),他因伤重而死于古北口外喀喇城,时年39岁。

从多尔衮意外死后顺治帝的最初表现看,他并没有想把多尔衮追罪惩罚的打算。

史料说:“顺治帝闻之震悼。率王大臣缟服东直门外五里,迎多尔衮遗体。下诏追尊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丧礼依帝礼。顺治八年(1651年)正月,尊多尔衮正宫元妃博尔济吉特氏为义皇后。祔享太庙。多尔衮无子,赐以豫亲王子多尔博为后袭亲王,俸禄是其他诸王的三倍。又以多尔衮的近侍詹岱、苏克萨哈为议政大臣。

此刻,多尔衮生前未曾名正言顺的皇帝梦已经全部成真。

多尔衮死时39岁,少年皇帝福临(顺治)13岁。以这个年龄情况分析,刚近不惑之年的多尔衮正是成熟干练的年华,而13岁的顺治帝则处于刚能明断是非的少年阶段。若论把握时局、玩弄权术、左右朝政,顺治帝完败下风。而且,多尔衮已经弄权在手,他岂会轻易允许少年皇帝亲政?

这段历史如不是多尔衮突然死亡,顺治帝这个傀儡皇帝还要当多久真不好预测。

关键是,多尔衮不仅仅对自己的侄子皇帝“多行不义”,他对其他王公大臣也结怨甚多。尤其是与他一同辅政的郑亲王济尔哈朗,早被他排挤打击的一无是处。因此,多尔衮死后不到两个月,由济尔哈朗牵头,多尔衮的政敌便纷纷出来翻案,揭发他的大逆之罪。

王公大臣首先议了多尔衮同母兄阿济格的罪。顺治八年一月二十六日,福临下旨将阿济格以谋乱罪幽禁。十二天之后,14岁的福临在太和殿宣布亲政。

在郑亲王等人奏请下,顺治帝决定恢复两黄旗贵族的地位,提升两红旗的满达海、瓦克达、杰书、罗可铎等人。白旗大臣苏克萨哈等见势头不对,也纷纷倒戈。

多尔衮专权篡位几乎改变清帝排序 只是寿命运气太差

(剧照)

很快,朝臣议出多尔衮十四条大逆罪状。被压抑许多年的顺治帝终于扬眉吐气,下旨追夺多尔衮生前死后的一切封典,毁墓掘尸。

多尔衮虽遭身后之罚,但其势力仍在。消除其影响,收回被分散削弱的皇权是当务之急。 顺治帝亲政后,便下令“复用诸王”于部院。其中被多尔衮严重打击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开始握有重权。

顺治八年闰二月,福临下旨处死谄附多尔衮而握有实权的大学士刚林、祁充格,八月杀掉固山额真、吏部尚书谭泰,十月令幽禁中的阿济格自尽,这一系列的举,沉重打击并消除了多尔衮残留的势力。福临大权集于一身,开始当上了名副其实的顺治皇帝。

顺治十年正月,福临下令要改变仅有满臣奏事的局面,此后,凡章奏,令满汉侍郎、卿以上会同奏进。福临阅读《通鉴》,问大臣历史上的各个圣明之君谁最优,陈名夏对他说唐太宗,而顺治帝以为明太祖的各种立法可以有利于后世。

这年三月,他赐太常卿汤若望号通玄教师。命令各部院奏事停用绿头牌。四月,亲自测试翰林官成克巩等人。五月,增置内三院汉大学士,院各二人。设立十三衙门。

顺治十二年正月,福临令修《顺治大训》,并且编纂《资政要览》。四月,下诏修《太祖圣训》、《太宗圣训》。五月,郑亲王济尔哈朗病逝。六月命名宫禁为紫禁城,后山为景山,西苑南台为瀛台。命内十三衙门立铁牌,严禁内监干政,所设太监级不过四品。

多尔衮死后两个月,就突然出现大反转,让他从荣誉的顶峰轰然跌落尘埃,多少有些戏剧化。但是,多尔衮对于清王朝入主中原所立下的特殊功劳,也并非政治对手列举的一些大逆罪名所能掩盖的。

顺治十二年正月,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一等子爵许尔安分别上疏,称颂多尔衮的功勋,几乎句句在理。但被重获皇帝信任的郑亲王济尔哈朗骂了个狗血喷头,还被予以流放宁古塔充军处罚。

迟至一百年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发布诏令,正式为多尔衮翻案。他对这位先祖的评价是:“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有年威福自专,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疆陲,创制规模。奉世祖入都成一统之业,功劳最著”。并下令为他修复坟茔,复其封号,“追谥曰忠,补入玉牒”。

如此铁案又再度被翻了过来,清王朝对多尔衮的评价算有了定论。

多尔衮专权篡位几乎改变清帝排序 只是寿命运气太差

(多尔衮画像)

多尔衮短暂的一生中,戎马战事占用了他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在其兄长皇太极统治的17年期间,多尔衮主要经历是统军作战,并逐渐成为皇太极的亲信,以此积累了军事实力和从政经验。

在清朝开国史上,多尔衮无疑是决定清朝命运走向的关键人物之一。他在明清更替兴亡的关键时刻,果断决策进关夺权,又在关键时刻指挥山海关决战,一举击败李自成。清朝得以进关定鼎北京。应是多尔衮开创了清朝历史新纪元。

被多尔衮这个野心叔叔傀儡多年的顺治帝,自亲政以后,亦复年少有为,显示了治国理政的才华和本事。后人评说他:这个皇帝虽然年轻,但一开始治理国事就表现得深谋远虑,受到各个阶层、各个集团的赞扬,胜过了头发灰白的最有才智的大臣们。他已经不再是一个傀儡了,在处理国是方面表现出惊人的判断力。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