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證監會未核發IPO批文 回顧歷史九次暫停後A股表現

證監會本週五未核發IPO批文。這是自2015年11月IPO重啟以來,時隔三年再一次按下IPO“暫停鍵”。

自本輪新股發行重新啟動以來,證監會一直保持新股常態化審核、常態化發行,於每週五公佈當週核發IPO批文的情況。歷史上,A股市場共經歷過9次IPO暫停與重啟,IPO暫停的原因多與市場下跌有關。2018年以來A股市場弱勢。截至10月底,上證綜指、創業板指數、深成指跌幅分別為19.07%、23.07%、28.74%。

週五是中國證監會IPO批文慣常核發日,但11月2日晚卻意外“爽約”。結合近期管理層對股市的呵護表態,不排除證監會調整IPO發行節奏的可能。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截至2018年10月底,證監會共核發了共92只新股上市,融資規模1252.94億元;而去年前10個月共計有378只新股,融資1915.28億元。這意味著新股數量和融資額分別下降75%和35%。

“談IPO色變”確實是困擾A股多年的問題,每遇行情波動,市場上就會出現停發IPO的建議。歷史上,A股市場共經歷過9次IPO暫停與重啟,IPO暫停的原因多與市場下跌有關。但實際上,IPO對二級市場指數的影響並不都是負面的。

據統計,在此次IPO暫停之前,A股歷史上總共有9次IPO暫停,現在,就讓我們回顧下歷次暫停及重啟後對A股影響。

本週證監會未核發IPO批文 回顧歷史九次暫停後A股表現

上一次IPO叫停還是三年前的2015年7月4日,至2015年11月6日恢復,期間上證綜指下跌2.63%。不過,根據中國股市特點,從歷史數據看,暫停IPO期間,市場指數漲多跌少。

除了證監會未按慣例核發IPO批文,上交所昨日晚間也釋放“呵護”信號。上交所要求在交易一線監管過程中,不再採用口頭提醒等“窗口指導”方式,嚴格慎用暫停賬戶交易等監管措施,被業內視為對短線遊資的“關鍵鬆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