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改編電影,為什麼只有《西遊記》產出了經典

現在國內外電影產量巨大,電影行業的極速膨脹,從電影院的增加速度就可見一斑。繁榮的電影市場需要更多更新奇的題材進行填充,國際上的電影中心好萊塢為了充實題材,全世界的找故事進行改編。美國的漫畫行業為美國電影輸送了很多的經典題材,如漫威和DC。另外最近美國還將日本的漫畫題材搬上了銀幕,除了這些他們還會去改編其他國家經典的影片,如之前香港的巔峰警匪電影《無間道》就被好萊塢著名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改編為《無間道風雲》。這充分說明了電影業想更好的發展,改編和整合故事的能力是基礎。

而在題材這個方面,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有著深厚的基礎,這其中首先被想到的就是處於古典小說金字塔尖的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改編電影,為什麼只有《西遊記》產出了經典

這四部作品內容豐富,人物生動,題材多樣,無論是哪部作品都應該是改編電影的絕佳題材。然而在漫漫的華語電影歷史上,雖然關於四大名著的改編電影不少,幾乎每年都會有相關題材的電影出品。但是關於四大名著的經典電影卻乏善可陳,這和四大名著在小說界的光芒是很難形成對應關係的。不過其中有一部作品的改編電影卻值得一提,那就是《西遊記》題材的作品,在華語電影歷史上,《西遊記》題材改編成為經典電影的,主要是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無厘頭喜劇愛情片,這種類型題材的電影以周星馳的《大話西遊》為代表。另外還有一種就是動畫題材的電影,這其中誕生過兩部經典的作品,一部是20世紀60年代的《大鬧天宮》,一部是2015年上映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

四大名著改編電影,為什麼只有《西遊記》產出了經典

其實關於《水滸傳》、《三國》、《紅樓》也有很多改編的電影上映,但是相對而言《水滸》和《三國》題材相對更普遍,這主要是因為兩部電影更容易被拍攝出動作片。可以發揮出電影相比小說更直觀的視覺、聽覺感受。而《紅樓夢》這部作品太過於龐雜,看過小說的讀者會發現它的每一個細節都很考究,這種題材改編成電影適合一種慢節奏,需要精雕細琢。而這對於現代的電影團隊而言是一種很苛刻的要求。所以造成改編《紅樓》題材的電影相對較少。

四大名著改編電影,為什麼只有《西遊記》產出了經典

再說《三國》和《水滸》雖然改編的電影也不少,但是真的能夠成為經典的基本沒有。如吳宇森的《赤壁》雖然足夠的大場面,大製作。但是卻反響一般。而關於水滸傳的電影,讓大家記憶比價深刻的應該要數梁家輝主演的《水滸傳之英雄本色》了。為什麼這些電影的改編成功率如此低呢?首先這兩部作品改編為電影的起點太高,因為這兩部作品在小說階段就是史詩級的,他們的經典是在大範圍的讀者和各個年代都被認可的。而且這些作品的影像化,在電視劇階段也特別的成功,這就造成觀眾對電影的期待程度和標準會更高。

四大名著改編電影,為什麼只有《西遊記》產出了經典

而觀眾對原著作品的認可,又造成故事不允許被做太大的改編。這些要求限制了電影的創作,拍攝和小說內容一致的故事情節,觀眾沒有新奇感,不買賬,拍攝劇情改編過大的作品觀眾認為是褻瀆經典。要想讓這些作品出經典,就必須下大工夫在細節上。但是這又不符合當下的電影投資方的要求,現在電影行業希望拍攝投資儘量少,見效必須快的作品,而這對於四大名著這樣的題材而言都是不太契合的。

四大名著改編電影,為什麼只有《西遊記》產出了經典

那是什麼讓《西遊記》題材如此成功呢?這和《西遊記》這部作品的特點有很大的關係,四部作品小編基本都看過,雖然都不算熟悉。就這四部作品而言,《西遊記》是最難讀懂的,它給現代讀者的閱讀感受並不好,這就造成在小說階段它在四部作品中,在國內觀眾裡的流傳程度是最低的,這就造成很多觀眾內心並不知道原著中作者是如何描繪其中的角色的。內地觀眾對於《西遊記》的印象更多的是來自六小齡童版的同名電視劇。這部電視劇是拍攝了一部分《西遊記》的故事,所以觀眾看西遊記這部電視劇的時候感覺前後聯繫比較少,這就造成《西遊記》這部作品基本是由前段孫悟空的大鬧天宮和後段81難的取經路組成的。

四大名著改編電影,為什麼只有《西遊記》產出了經典

這種後面的故事不需要太多前面故事的說明,前面故事的結果,不向太后面故事進行延伸的故事結構是比較容易形成電影的原因之一。這種是觀眾對《西遊記》這部作品的最初感受,這就會讓電影改編有了空間。而且觀眾仔細看《大話西遊》和《大聖歸來》這兩部作品,雖然都對故事進行了改變,但是故事的主題和原著小說的映襯依然相得益彰,雖然《大話西遊》這個作品的主題是愛情,但是至尊寶最後是克服情關依然走在了取經之路上。

四大名著改編電影,為什麼只有《西遊記》產出了經典

這種顯然是將唐僧在原著中的內心戲向孫悟空進行了嫁接。還有就是《西遊記》這部作品的主角比較鮮明,直接就是突出唐僧和孫悟空。這個相對於《三國》、《水滸》、《紅樓》就明確了很多,其餘這三部作品不僅僅主角不太鮮明,而且各種人物關係繁雜。在故事的發展中相互牽引,如:赤壁一段關羽放走曹操,這對於電影來說是很難讓觀眾馬上就明白前後的照應關係的,這個時候又不能把五關六將那一段演繹一遍,就只能用諸葛亮和關羽的對話來解讀,或者再加入旁白,但是這種措施很難引起觀眾的共鳴。

四大名著改編電影,為什麼只有《西遊記》產出了經典

《西遊記》容易改編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這個作品的畫面感更容易形成,本身《西遊記》的故事來自於神話傳說,神話傳說本身就是想象出來的場景,所以銀幕化空間相對較大。而另外三部作品多少都有歷史背景,這就會讓電影在製作的過程中要考慮更多。而且這四部經典名著的成書過程中,除了《紅樓夢》屬於作者獨立創作的作品,另外三部則是通過民間傳說和說書藝人的內容進行收集改編的。這就造成小說寫作的過程本身,就和銀幕化的故事要求有區別。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這四部作品其實都沒有《聊齋》適合電影改編。

四大名著改編電影,為什麼只有《西遊記》產出了經典

但是需要強調的是,這四部作品特別是《西遊記》之外的三部作品是改編難度大,絕對不是沒有改編成經典電影的可能,這就要考驗導演的功力,這也需要有一個相對精細的創作過程,以及更偉大的奉獻精神。想想以前在那麼艱難的情況下,國內都能拍攝出偉大的電視劇版本的四大名著,所以這四部作品影視化的可能性是絕對有的。期待有一個偉大的團隊能夠完成這一壯舉,讓我國古代的瑰麗文化,在大銀幕上留下經典的影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