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8年擲出窗外事件如何成為三十年戰爭的導火索?

導言:作為歐洲中世紀和近代國際政治的分水嶺之一的三十年戰爭,它的導火索最著名的當屬1618年的擲出窗外事件。


自從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運動興起以來,新教與天主教的對抗愈演愈烈,其中哈布斯堡家族主導下的西班牙和神聖羅馬帝國對新教徒的壓制十分積極。對於17世紀的擲出窗外事件,源於波西米亞國王對新教徒們的加害。當時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正在試圖加強對波西米亞的控制力度,而作為哈布斯堡眼中釘肉中刺的德意志新教聯盟與波西米亞的新教徒有聯合的趨勢。時任神羅皇帝魯道夫二世對此雖有不滿但也只好先做讓步,在1609年7月簽署了“大詔書”,給波西米亞所有的非天主教徒以信仰自由以及選舉自己“信仰保護人”的權利。

波西米亞新教徒1611年在布拉格建立了自己的武裝力量,決心維護自己的一切權益。翌年,馬提亞繼任捷波西米亞王位,雖然曾被迫承認“大詔書,但1617年馬提亞指派斯提里亞(今奧地利境內)的斐迪南(1578- 1637年)為波西米亞國王后,竟然公開違反“大詔書”,把波西米亞作為附庸國對待,極力維護天主教的既得利益,要求其世襲領地都統一,信仰天主教、對波西米亞新教徒進行鎮壓。新教的教堂被拆毀,參加新教儀式的教徒被因禁。1618年5月5日,波西米亞議會中的新教徒集會,對馬提亞違犯“大詔書”表示強烈抗議,但皇帝和國王均粗暴地予以拒絕,對新教徒的加害更是變本加厲。

1618年擲出窗外事件如何成為三十年戰爭的導火索?

引發波西米亞境內的新教徒們的憤怒衝入抵抗,他們衝入布拉格城堡,為了解氣他們將兩名帝國大臣和一名書記官從窗戶上扔了出去,所幸三人落在了糞堆上存活了下來。但消息很快傳遍德意志地區,奧地利則藉此大造輿論,雙方戰事一觸即發。就這樣三十年戰爭第一階段,波西米亞-普法爾茨階段便開始了。

新教徒們在1619年推選普法爾茨選帝侯成為波西米亞的國王,由於普法爾茨選帝侯是英國詹姆斯一世的女婿,故而客觀上也促使英國加入三十年戰爭。(儘管起初詹姆斯一世並不想加入戰爭)同年費迪南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新皇帝,即費迪南二世。

1618年擲出窗外事件如何成為三十年戰爭的導火索?

他以金錢和土地為代價,得到巴伐利亞公爵、天主教同盟首領馬克西米利安世的支持,在約翰·特澤爾克勒斯·蒂利的指揮下出兵,鎮壓波西米亞起義者。起義軍從奧地利敗退到波西米亞的土地上。1620年11月8日,兩軍在布拉格附近的白山戰役中,經過激烈決戰,波西米亞的新教徒軍隊2.5萬人被天主教同盟軍2.4萬人所擊敗。普法爾茨選帝侯被批逃亡荷蘭,帝國軍隊佔領布拉格。這此舉又招致戰火蔓延到整個德意志地區,同時丹麥也捲入了戰爭。三十年戰爭開始向國際戰爭轉變。

1618年擲出窗外事件如何成為三十年戰爭的導火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