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兩會,這些關於教育的聲音值得我們記住

今年两会,这些关于教育的声音值得我们记住

“2019全國兩會青年期待”調查顯示,“促進教育公平,教育資源均衡發展”議題(71.1%)最受期待。

今年的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人大代表,也帶著大家的期許提出了許多富有建設性的提案。

今年两会,这些关于教育的声音值得我们记住

圖源:中國青年報

兩會過後,這些教育提案又值得我們怎樣深入思考?

21世紀教育研究院作為教育創新研究機構,關注教育動態,致力於通過專業化研究和廣泛的公眾參與,推動中國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此次兩會,我們收集了十項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的教育提案,涵蓋師生“減負”、學前教育、農村教育,流動兒童學校等多個領域。和您一同思考2019中國教育之路。

全國政協委員韓平

中小學生減負最受關注,課外活動成包袱

校園活動是對教育教育活動的一個有益補充,對提升孩子綜合素養、核心價值觀的培養都有好處,但是如果過多過濫,就會成為一種不必要的包袱。韓平建議,應從國家層面進行統籌,該整合的整合,該取消的取消。就浙江省而言,接下來會出臺相關指導意見,對學生的校園活動進行梳理,設立准入機制,並將其中的一部分整合到課程中去。

根據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內容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劉希婭

減少教師“隱性”減負

老師在日常教訓中有很重的負擔。比如,隱性教學時間多,各級各類任務攤派讓教師非教學任務過重,家庭、社會轉嫁給教師過多的教育責任。劉希婭提出三條解決辦法:量化教師工作量,將超時工作納入工作量;減少任務攤派,減輕教師非教育教學任務;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共同分擔教育責任,形成教育合力。

根據澎湃新聞內容整理

今年两会,这些关于教育的声音值得我们记住

全國政協委員朱永新

學習類APP進校園應避免“一刀切”式監管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兩會他帶來了《關於完善學習類APP進校備案工作促進互聯網+教育健康發展的提案》。朱永新表示,規範化的管理是好的,但“一刀切”的管理方式會對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我國教育行業的應用造成影響,也容易導致在線教育合法性受到質疑,引發民營資本的退出,影響教育資源公平利用及均衡發展。朱永新建議一是要主動積極發展互聯網+教育事業,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二是要完善學習類APP進校備案工作。三是要避免“一刀切”式的監管。

根據中國青年網內容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常委周洪宇

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放管服”如何改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在當日舉行的北京長江教育論壇上表示,今年他向兩會提出了“深化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的議案。當教育進入新時代,如何以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為抓手,推動教育治理現代化,這份“深化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的議案引起了兩會代表、委員及學者的高度關注。

‘放管服’的‘放’是簡政放權,‘管’是管辦結合,‘服’是優化服務,這三者,放是前提、管是基礎、服是目的。尤其是放,其核心是對政府角色進行重新定位,釐清政府、市場、社會邊界的相互關係,關鍵是如何對政府在管理上的越位、缺位和錯位進行有效控制和彌補,真正讓政府能夠歸位。”周洪宇說。在他看來,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首先要解決的是教育行政權力配置的科學性與效率性問題,要真正釋放基層教育改革的活力和創造力,就要敢於自我革命。

根據中國教育新聞網內容整理

全國政協委員俞敏洪

優質教育應向農村傾斜

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帶來了多份提案,包括《關於多部門統籌保障適齡殘障兒童平等享受義務教育的建議》,以及《關於保障貧困地區兒童課外閱讀消除城鄉閱讀鴻溝的建議》

俞敏洪認為,農村老師的待遇應該要比城市老師的待遇有更明顯的提高,只有這樣優質教育資源才會往農村傾斜,這需要靠國家政策和財政支持。俞敏洪去年在一些農村小學調研時發現,很多偏遠地區的學校教學樓等基礎設施已經很完善,也有國家配置的信息系統,但幾乎沒有書籍。“閱讀會拉開農村和城市孩子的差距。”為此,俞敏洪認為,網絡教育能成為為農村教育提供優質教育資源的渠道和工具。

根據澎湃新聞內容整理

今年两会,这些关于教育的声音值得我们记住

全國人大代表買世蕊

建議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範疇

建議從九年義務教育向12年義務教育擴展,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範疇。如今雙職工家庭非常多,小兩口在城市裡打工,孩子學前教育問題是個大問題。但如今學前教育費用偏高,普通家庭負擔重。早在2011年,針對入托難、入園難問題,買世蕊就重點走訪了16所幼兒園,與86名幼教座談,向全國人大提交了“關於將幼兒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建議”。

根據大河網內容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李先蘭

逐步打破戶籍限制,外來工子女在當地平等入學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來自廣東的全國人大代表李先蘭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提交了《關於加大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前和義務後教育保障的建議》。李先蘭提出,各類民辦外來務工子女學校在軟硬件、教學質量方面都與公辦學校存在較大差距,導致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前和義務後教育質量得不到保障。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享受“同城待遇”,就讀公辦學校的願望非常強烈。

李先蘭建議:一、擴大隨遷子女教育政策覆蓋範圍。在義務教育階段年限暫未有變化的情況下,把學前教育和義務後教育納入隨遷子女教育政策中,享受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就學政策,同時放寬積分入學政策,把更多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納入到公辦學校的招生範圍。

二、加大城市公共教育資源供給力度。各地應突破計劃控制的思維定式,通過科學地預測人口,順應人口流動和快速城市化的大趨勢,簡化和降低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進入公辦幼兒園和高中的條件;加大省級統籌,推動政府購買民辦學校學位服務,並全部納入生均公用經費和“兩免一補”補助範圍,在條件滿足時,將購買的民辦學校轉化為公辦學校。

三、促進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當地平等入學。落實和完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當地升學考試政策,逐步打破戶籍地域限制,開放高中教育,推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異地中考,確保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與本地戶籍學生同檔同分錄取。

根據澎湃新聞內容整理

全國政協委員李健

為職業教育正名,大專生應增設“副學士”學位

破解職業教育生源和質量難題的掣肘還是要解決“名分”問題。“現在很多家長和孩子不能安心在職業院校就讀,就是覺得職校生不入流,是考不上大學沒有學位可讀的無奈之選。” “為了完善我國學位制度,更為了配合我國技能人才的培養提升,建議增設副學士學位,形成‘副學士-學士-碩士-博士’四個層級。”增設副學士學位,能極大引導高職院校明確培養定位,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畢業生的社會認可度,滿足社會經濟建設對高水平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根據人民政協網內容整理

全國政協委員楊文

擴大學前教育專業招生計劃,提高幼教待遇

據《2017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我國幼兒園在職教職員工419.29萬人,在園兒童4600.14萬人,師生比為1:11,離《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暫行)》規定的1:5-1:7標準仍有較大差距,全國幼教師資缺口至少在400萬以上。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繼續實施,這一缺口數字會持續上升。一是師資數量缺口較大。二是職前師資培養與崗位需求不對接。三是在職教師專業化程度不高。

楊文在提案中從四個方面提出了建議:第一,擴大學前教育專業招生計劃,緩解幼教師資的社會需求矛盾。一是增加學前教育專業本專科招生計劃。在國家和各省市本專科招生計劃增量中,適度向學前教育專業、特別是優質學前教育專業傾斜,彌補幼教師資供與求嚴重失調的問題。二是擴大免費師範生培養規模,實施免費師範生農村或偏遠地區專項計劃,並將免費師範生政策向辦學規範、師資力量雄厚、社會認可度高的民辦高校開放。

第二,推進師範類專業認證,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第三,完善職後幼教師資培訓體系,提升幼師從業水平。第四,提高幼兒教師社會地位和待遇,增強職業吸引力。

根據澎湃新聞網內容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鄧麗

加快家庭教育立法

2018年8月,家庭教育立法正式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五年立法規劃第三類立法項目。為了進一步推進家庭教育立法,本次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婦聯黨組成員鄧麗聯名代表共同提交《關於加快家庭教育立法的議案》。“加快家庭教育立法,是解決當前家庭教育突出問題的迫切需要。”鄧麗代表提到,從未成年人突出問題分析看,未成年人產生的絕大多數社會問題的根源與家庭或者父母的監護密不可分。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屢禁不止,未成年人自殺及違法犯罪案件時有發生,這些現象背後,反映出一些家長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教而不當的突出問題,體現出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當對未成年人成長以及家庭、社會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加上長期以來家庭教育被認為是私領域的事情,家庭教育支持服務未被納入公共服務,工作推進缺乏必要的機制、政策和資源保障,目前存在著家庭教育質量水平不高、城鄉區域發展不均、陣地建設滯後、經費投入不足、專業人才缺乏、部門聯動統籌協調資源乏力等突出問題。

為此,她建議,亟須通過加快立法提升家庭教育地位、明確家庭教育核心內容、擴大公共服務供給、規範家庭教育行為,從制度層面推進解決家庭教育面臨的突出問題,促進家庭教育工作持續發展,為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供法治保障。

根據中國婦女報內容整理

兩會是集民智、聚民心、匯民意的“好聲音”舞臺,2019全國兩會已落下帷幕,但教育的思考並不會就此止步,教育改革一直在路上。2019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教育如何走上“康莊大道”,21世紀教育研究院和您一起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