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帆船梦

我叫徐行顺,在1954年出生在云和县石塘镇滩下村。从我记事开始就知道父亲徐时兰是当时丽水造船界的老把式,有着一身好手艺。18岁那年,我就到丽水造船厂跟随父亲学习造船手艺,一学就是9年。出师后我开始闯荡江湖,招收徒弟制造各种船只,包括运输船、过渡船、捕捞船、旅游船、帆船等,至今已有30多年。

追溯起来,我已经是第三代传承人了。我的外公张冈昌就是一个造船高手,造船技艺高超,祖居石浦。为了发展造船事业,他带着我的母亲举家迁往龙游,开办造船厂,生意火红。到上世纪30年代初期,龙游开通了火车,航运事业衰退。他迁回丽水市大港头镇,继续经营造船业。他办的船厂,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每4天可出一艘新船,在当地也是数一数二的。


非遗传承 | 我的帆船梦


非遗传承 | 我的帆船梦

卜伟绍/摄

古时候,八百里瓯江及其密布的支流,织起了大山深处的水网。山里人因陆上交通不便,所以选择乘坐帆船走出大山。而在河流平缓地带,帆船更是当地人的谋生工具:或做摆渡生意,或靠捕鱼谋生,也有人做水上运输生意,往返龙泉和温州,将青瓷、雪梨、香菇、竹、木、柴、炭等通过水路外销温州地区,返回时装些盐等生活用品。我因造船技术精湛,很是吃香,专门请我去造船的人非常多。不仅云和紧水滩库区周边的渔民请我去造船,连莲都、龙泉、景宁等地的居民也慕名前来订做船只。经年累月我制造的瓯江帆船已不下2000艘。


非遗传承 | 我的帆船梦


非遗传承 | 我的帆船梦


非遗传承 | 我的帆船梦

陈忠人/摄


从木头变成帆船


非遗传承 | 我的帆船梦


制作一条6.5米长的小船要一个星期,制作一条13米长的船要半个多月时间,而我做过最大的一条船长有18米,做了将近3个多月。一艘好的瓯江帆船是要经过设计、制材、木工、漆工等十几道繁复的工序,材料主要是木材、油灰、钉、麻丝,工具用的是锯、刨、凿、锤、手提电钻。一般瓯江帆船身长10.10米,宽2米,高1.72米,前方正中竖一木帆桅,高8-10米,帆宽约2米。造船时,首先要根据所建造帆船的大小,设计各部件的尺寸和结构,挑选树龄老、木质坚硬耐用的松木、杉木、樟木、苦槠木作为材料,根据船身的大小制作船底板、漂板、短板、龙槽、马腿、梁头、板榫,然后将各个部位利用其中的榫卯结构和船底钉、船漂钉、龙糟钉和垫板钉等配件将船组装起来,然后在船板缝里嵌入桐油灰,涂刷几层桐油,这样新船才能下水。这些工序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这些活的技术要求是非常高的,每一步都不可以粗心。船造好了是要常年在水上跑的,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一点都马虎不得。


非遗传承 | 我的帆船梦


非遗传承 | 我的帆船梦

现在的造船生意一点都不好做,这些年来瓯江沿岸撤渡建桥以后,很多渡口都消失了,渡船人的生意明显减少。再加上公路运输发达起来了,运输船也基本上没有了,我也就很少有机会再去做大的运输船了。但最近两年库区水域面积不断增加,许多人喜欢前往库区钓鱼,也开始时兴乘船垂钓。还有就是库区渔民,要到水库里捕鱼、捕虾等,小帆船用起来方便、灵活,他们也喜欢用。再加上这几年造船的人少了,我造船技术在丽水一带也是有口碑的,因此就有许多人前来找我帮他们造船。现在,不仅云和紧水滩库区周边的渔民请我造船,莲都、龙泉、景宁等地的许多人也慕名前来。


非遗传承 | 我的帆船梦


非遗传承 | 我的帆船梦


虽然我已经制造的帆船不计其数,但是造新船时还是要非常仔细。每条船的承重不同,船体的结构要求就不同,给捕鱼的人用起来很舒服的船,给捕虾的人用可能就不舒服了。比如要是发动机、螺旋桨装得太前面或太后面了,水的阻力就大,船就开不快,位置装偏了,船开得快时可能会翻掉。一条6.5米长的帆船,我要日夜赶工一个星期,才能按时交到客户手中。还好,我造的两千多艘船,没有一艘船被客户退回来重新加工过。


非遗传承 | 我的帆船梦


非遗传承 | 我的帆船梦

邹金清/摄


造船技艺濒临失传


非遗传承 | 我的帆船梦

这辈子我总共带了三个徒弟,算算年纪现在都40多岁了,除了一个叫饶文武的还在紧水滩龙门和我一样从事造船外,其他徒弟早已经改行。现在会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全丽水也已经屈指可数,我徒弟已经算是年轻一代了,其他的年龄多数在60岁左右。

造船比较辛苦,收入也不算好。这几年,铁船、水泥船的出现,尤其近年来公路、桥梁的大量建设,村村通了公路,使大量渔民上岸改行。许多造船手艺人纷纷改行转业,作为造船人的后代,我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遗憾——担心瓯江帆船制作工艺要失传。远的不讲,就连我自己家的两个儿子都不愿意子承父业,大的儿子在云和开起了挖掘机,小儿子在义乌搞汽车修理。而当年和我一起跟随父亲学艺的弟弟,如今已经转行到一家装修公司做师傅了。

瓯江帆船的制作工艺是瓯江流域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取料到新船下水,整个工艺流程和技术,没有一张图纸和说明,图纸都在我脑子里。我现在也老了,眼看着当年一同造船的同行都不干了,年轻人都不愿意学,心里有些着急。


非遗传承 | 我的帆船梦


非遗传承 | 我的帆船梦


非遗传承 | 我的帆船梦

卜伟绍/摄


瓯江帆影重焕生机

石塘滩下帆船节

近几年,云和县大力推广旅游项目,小顺村的农家乐、渔家乐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石塘镇小顺村开农家乐的陈幼和就请我帮他造船。起先是造了七八艘木船,没想到竟然吸引了很多专门前来钓鱼的客人,大家都抢着租船,简直是供不应求。后来他又请我再帮他造了十几艘木船,那段时间真的是忙的没日没夜。现在想想,虽然很累人,可也是很值得的,不然就没有“瓯江帆影美如画”这一说了。


非遗传承 | 我的帆船梦


非遗传承 | 我的帆船梦

如果没有人造船了,那瓯江帆影的美景也就消失了。我想不管生意好坏,我都会坚持下去。这辈子我就认定造船了,虽然我的小辈们都不愿意学了,但如果还有人想拜我为师,我会将自己的手艺毫无保留地传给他们,让这门手艺继续传下去。


非遗传承 | 我的帆船梦


非遗传承 | 我的帆船梦


本文由徐行顺口述,叶林红整理。

徐行顺,省级非遗项目“瓯江帆船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叶林红,女,云和县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

排版整理:云和文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