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的这几种人,可遇不可求(深度好文)

人生中的这几种人,可遇不可求(深度好文)

CFIC导读:

生命中来来去去,下面这几种人,是最可遇不可求的。

人生在世,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有的人只是过客,见了面点个头,就过去了;有的人是旅伴,一起说说笑笑地走过了一段路,最后分道扬镳;还有的人是缘分,来了,就不走了。

生命中来来去去,下面这几种人,是最可遇不可求的。

人生中的这几种人,可遇不可求(深度好文)

懂你的知己

君马黄

唐·李白

君马黄,我马白。

马色虽不同,人心本无隔。

共作游冶盘,双行洛阳陌。

长剑既照曜,高冠何赩赫。

各有千金裘,俱为五侯客。

猛虎落陷阱,壮夫时屈厄。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人生中最难遇见的一类人就是知己。

我们遇见爱不稀奇,但遇见懂得就很难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迥然不同的经历和想法,若是这个时候发现有这么一个人,懂得自己的开心与悲伤,懂得自己的兴趣与想法,那就真的是一见如故了。

知己是与自己的心贴得最近的人。若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人生中的这几种人,可遇不可求(深度好文)

旗鼓相当的对手

夏夜小雨独坐

宋·郑刚中

杜门惟一静,夏日不知长。

竹下小窗暗,灯前飞雨凉。

棋低无对手,饮少信中肠。

此意此时节,寻眠未用忙。

拥有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有人说,如果你的对手是大山,那么你就必须成为大海。拥有了对手,就拥有了目标,就意味着自己要变得更优秀。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若是人生没有对手,这是多么寂寞的事。

人生中的这几种人,可遇不可求(深度好文)

正当年纪的伙伴

少年行四首·其一

唐·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有些人仅仅出现在我们生命里的某个阶段——或许是童年的玩伴,或许是高中时代的同学,告别了青春之后,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了。

但是,那些美好的记忆却永远保存在记忆深处,熠熠生辉。

有人说:“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

曾在正当年纪的时候,遇到一群正当年纪的人,做了一些年少轻狂的事,想一想,就十分美好。

人生中的这几种人,可遇不可求(深度好文)

欣赏你的伯乐

赠孟浩然

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人处在社会上,就需要不断被他人认同而得到活着的价值。

千里马之所以能成为千里马,就是因为伯乐的存在。“金子总会发光”,但是也要等到发现他是金子的人出现,才能被打磨成金。

若是生命里有这么一个相信你的才华并坚定地肯定着你的人,那将是一辈子的财富。

人生中的这几种人,可遇不可求(深度好文)

给你鞭策和忠告的人

送梓州李使君

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人贵在能自省。孔子就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但是,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孔夫子,不一定能做到每日自省,也可能会有得意忘形的时候。

那么,一个能够在你忘形时给你鞭策和忠告的人,就十分重要了。

因为他们的话,让我们反思,让我们清醒,让我们看清楚自己的错误。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珍惜那个给你忠告的人吧。

人生中的这几种人,可遇不可求(深度好文)

对你伸出援手的人

大雪送炭与芥隐

宋·范成大

无因同拨地炉灰,想见柴荆晚未开。

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与其锦上添花,不若雪中送炭。

春风得意时,宾朋满座,或许觉得没什么;潦倒落魄时,门可罗雀,才发现那对你伸出的援手是多么珍贵。

不管是亲人、朋友还是爱人,亦或是一个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只要能在你陷入泥潭的时候拉你一把,就足够我们感激一辈子了。

人生中的这几种人,可遇不可求(深度好文)

懂你的知己、旗鼓相当的对手、正当年纪的伙伴、欣赏你的伯乐、给你鞭策和忠告的人、对你伸出援手的人,这六种人,可遇不可求,若是遇上一二,便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那么朋友们,看到这里,你眼前有没有浮现出几个身影呢?

摄影:天马行空

延伸阅读一

左宗棠:笑着低下头的,都是聪明人

生活总是充满酸甜苦辣,懂得笑着低下头的,都是聪明人。

有人问左宗棠:“天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左宗棠回答:“三尺。”

提问者不以为然道:“我们每个人都超过三尺,如果天地间止有三尺,天空岂不都是窟窿?”

左宗棠回答说:“所以啊,我们学会了低头。”

学会低头,百事可为。

低头不是软弱,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气度,一种智慧,一种修养。

左宗棠戎马一生,虽以举人身份入仕,但学富五车。人生在世不如意,愿君学学左宗棠,这些经典的话,至今仍具有教育意义。

人生中的这几种人,可遇不可求(深度好文)

- 01 -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这是左宗棠的一副对联。首富李嘉诚也很喜欢这副对联,在他香港的办公室里便挂了这副对联。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说的是人要胸怀远大,只求中等缘分,过普通人的生活。

“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是说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要留有余地。

这两句话对于普通人的生活,也十分具有指导意义。

有大志,才有前进的动力,古人说志存高远,没有志向没有目标,得过且过什么事也做不成。

人生没有完美,有点缺憾才正常,人要知足,懂得宽容。

- 02 -

能受天磨真铁汉,

不遭人嫉是庸才。

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很多磨难与挫折,只有熬过这些困苦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熟。

在困难面前不要退缩,要有越挫越勇的精神。苦难和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也是人生的必修课。

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会有不同的看法,无论你做什么,都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满意。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对许多闲言碎语和批评的声音,只要你没做错,就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尽心去做。

一个人的价值不是寄托在别人的赞美或批评上的,别太在意他人的言语,尽力生活就好。

人生中的这几种人,可遇不可求(深度好文)

- 03 -

好便宜者,不可与之交财;

多狐疑者,不可与之谋事。

与好贪小便宜的人在金钱上有往来就会产生不愉快,与多疑的人共事也无法达到合作的效果。

我们常说,多个朋友多条路。

人要广交朋友不假,但朋友有很多种,在交友的过程中要多加选择。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我们总会潜移默化地受身边人的影响,选择干净的朋友圈子十分重要。

- 04 -

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

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

人在逆境中要保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在顺境中则要保持低调,宽以待人。

做人要有底线,不能为了物欲追求丧失了自己的原则。

孟子说“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自己应有的人格力量。

对待不如自己的人的态度,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修养与人品。

不要居高临下地评价在某一方面不如你的人,要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

人生中的这几种人,可遇不可求(深度好文)

- 05 -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

读已见书,如逢故人。

读书就是与写书人交友,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增长知识还能提升人的思考能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阅读对我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 06 -

自奉宁过于俭,待人宁过于厚。

一切均从简省,断不可浪用。

此惜福之道,保家之道也。

自己的生活用度,宁肯过于节俭;对待他人宁愿宽厚。

节俭,是修身持家之道。

左宗棠认为“惟崇俭才能广惠”,不仅自己节俭度日,还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在生活中做到节俭不铺张浪费。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

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生活中“面子消费”、“炫耀消费”等铺张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

这种消费观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使人在奢靡之风中丧失自我、不思进取。

人生中的这几种人,可遇不可求(深度好文)

- 07 -

与人共事,要学吃亏。

终身让畔,不失一段。

这是左宗棠在《答张朗斋提军》中的一句。

没有人愿意吃亏受委屈,可偏偏生活总会让你受委屈。做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愿意吃亏。

《菜根谭》说“世事亏乃福,人情淡始长”,你先吃点亏,往后就会有福报。

与他人共事,自己主动吃点亏,往往能把棘手的问题解决好。

如果两个人针尖对麦芒,谁都不肯吃亏,合作自然也就无法展开了。

吃亏是一种隐性投资。在交往共事中,事事都要占便宜的人,早晚变成孤家寡人。

适时吃点亏,才能换回更多的回报。

- 08 -

慎交游,勤耕读;

笃根本,去浮华。

要成为一个品格端正的人就要做到这几点。

谨慎交友,踏实用功。

做人应踏踏实实,不要投机取巧。

好高骛远,带着浮躁的情绪做事,只会一塌糊涂。

只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摒弃浮躁心态,才能在基础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为日后的发展积累下实力。

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成功的道路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如果没有踏踏实实的努力,即使遇到再多的贵人,再好的机遇,也不会成功。

延伸阅读二

一个人格局越来越大的3种迹象

人生中的这几种人,可遇不可求(深度好文)

电影一代宗师里说:“习武之人有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这句话,可以用来诠释什么是格局。

如果只“见自己”,那是谈不上格局的。能看到天地,能看到众生,把天地众生容纳到自己的思考框架里,这个人就可以说有格局了。

在金庸小说里,凡是一流人物都有格局,郭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格局,欧阳锋坏的彻底、从不掩饰也是格局。

格局不是好人坏人的标准,却是一个人是否能成大器的条件。

当一个人具有下面3个迹象,TA就可以说有了格局,也有了笑傲江湖的潜能。

1

拒绝抱怨

一开口抱怨你就输了

罗天是我刚开始学习写作时,认识的一位朋友,我们参加了同一期写作课。

她习惯于抱怨。比如看到别人发表了文章,她会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给我这个选题,我会比她写得更好,只不过我没想到这个选题罢了。”或者“都怪老公和孩子,我都没时间看书写文章。”

最开始,我出于礼貌,会安慰她几句。后来,不堪重负,很少回应,联系基本中断。

前几天,罗天突然找我聊天,说最近看到你的文章被好多平台转发,你越来越厉害了。我说,谢谢关注。内心惊讶,她终于懂得不抱怨了。

接下来画风一转,你真是有个好老公,支持你看书写文章。我每天被孩子和家务缠死了,根本没空。如果我也有时间,肯定写出很多爆文了。

后来的话,我假装没看到,不再回复。之后,我把她从好友列表删除了。

一年过去了,还是满嘴抱怨。她的写作之路,从一开始就没真正启动过。因为罗天从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没时间,要照顾孩子,要做家务。

抱怨的背后,是对现实永远不满的消极抗拒心理。这里不如意,那里也不如意。这些不如意的累积,带来了她人生的不顺畅,而她本人,不过是一个生活的受害者。

可是,真的如此吗?

我开始学写作时,刚生下儿子一个月,白天照顾孩子,见缝插针地看书学习;晚上喂夜奶,还要吭哧吭哧写文章,有时候甚至到凌晨两三点。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人,满嘴要上进,要改变人生,做得事儿却全是等待天上掉馅饼儿。

他们有太多的理由,解释自己的无能为力,比如没有时间,比如怀才不遇,比如缺乏天时地利。

这种思维模式,其实就是格局太小所致。只看得见自己,一切都要为自己服务。所以,一旦现实有不如意,就必然满嘴抱怨。最终导致自己的人生之路,越来越狭窄。

跳出自己视角,停止抱怨,人生的路才会更加宽阔。

李庭是我的一位朋友,几年前,到某个律所工作。

当时律所环境并不友好,老板喜欢颐指气使,而且比较抠门,干活不给钱,或者给极少的数额。在这种氛围下,大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集体抱怨,把自己能力差归因于老板差劲。

李庭却抓住机会参与老板的案子。即使一分不给,他也毫不在意,还经常感谢老板给他学习的机会。老板的案子很多都是大案、要案,他说自己从中能学到的,远比自己接几个小案子更多。

他不计得失的付出,最终打动了老板,成为老板特级助理团中的一员。

五年后,李庭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律师。今年,他开始申请成立自己的个人律师事务所。

他曾经和我说过一句话:“不论是谁,只要养成开口抱怨的习惯,人生就彻底输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提到,积极主动的人,会专注于影响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你改变不了要花时间照顾孩子的事实,但是你可以改变照顾孩子的方式,可以改变自己学习写作的时间。

消极被动的人总是紧盯着环境问题,对超出个人影响圈范围的事情不放,越来越怨天尤人。

一个积极主动的人,会让自己的影响圈越来越大,能控制,能处理的事情,自然会越来越多。

而一个消极被动的人,影响圈一定会越来越小,能掌控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少。

拒绝抱怨,从自己的影响圈开始着力,这是一个人格局很大的第1个迹象。

2

我赢,也要让你赢

双赢才能越做越大

连锁超市巨头沃尔玛,曾经和日用品制造商宝洁公司,有过一段不愉快的合作经历。

沃尔玛早年占领市场的策略是走低价路线。零售价压低了,开始想方设法,让自己的供货商也压低价格。

宝洁公司不同意降价。沃尔玛就想出了“奇招”,比如威胁宝洁,不降价就会把产品摆在不显眼的位置,甚至会全部清退下架。

宝洁作为日用品巨头,当然不肯妥协。之后停止供货。两家公司持续僵化状态。结果是,谁也没讨到好处,利益同时受到重创。

宝洁产品的销售,在美国国内受到很大影响,而沃尔玛陷入了“压榨供应商”、“恶性竞争”的丑闻。

本可以锦上添花的合作,却成了一个败笔。根源就在于双方都想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寸步不让。

商场上的任何合作,都要以双赢为基础,只考虑己方利益的合作,看不见“众生”,必然会以失败告终。

其实不只是商场,职场,朋友之间,夫妻之间,唯有双赢,关系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彼此的利益才能得到最好的保护。一个公司,或者个体,如果只盯着自己,很容易就把自己逼到死胡同。

我赢,也要让你赢,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底层代码。

最近看《裂变式创业》,更是感受到了双赢的魔力。

大部分公司,和想创业的员工,都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员工要创业,就得辞职。创业后如果做同行,还可能带走骨干员工和客户资源,和原公司形成竞争关系。

但是芬尼克兹CEO宗毅,从2004年起,就在公司实行了双赢的“裂变式创业”。

公司想创业的小伙伴,可以通过投票竞选流程,从员工身份转成“合作伙伴”,和公司共同创业。母公司在新公司的持股比例为60%,母公司只控股而放权,总经理投资10%,管理团队和员工投资共占30%。

在裂变出新公司,帮助员工创业,和员工实现双赢后,母公司也发展地更好了。

到2015年,公司已经一共裂变出了7家公司,年销售收入高的有5000多万元,利润700多万元。表现最差的一个公司年回报率在70%。母公司芬尼克兹,销售收入是3亿,去年利润为2000多万元。

宗毅本人,在2014年被选为“中国商业最具创意人物100”,与马云、雷军齐名。

认真看看那些基业长青的公司发展史,你会发现,共赢的企业文化和领导意识有多重要。

比如,VIVO和OPPO的创始人段永平,竟然只占OPPO的大概一成股权,VIVO的不到2成。其他股份主要是核心员工和老员工们持有。

华为任正非,也逐渐将股权稀释到了1.4%左右,持有股份的员工有小10万名。

一个有格局的老板,懂得把大蛋糕切开分出去,实现和员工的共赢。也唯有如此,员工才能为公司“卖命”,公司也才有机会和能力,在时代湍流中迎面而上。

我赢,也要你赢,唯有双赢思维,棋盘才能越下越大。能做到这点,是一个人格局很大的第2个迹象。

3

增加认知锚点

让思维框架多元化

罗振宇在《知识就是力量》里提到,很多出租车司机,旺季的时候早上8点出车,下午3点一数钱袋子够了,收工回家;而在淡季,通常到晚上8点,可能还没挣够钱。公司的份钱,今天的油钱都没有挣够,所以会一直在街上开车转悠,等着人上车。

其实这种行为模式特别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旺季的时候拼命工作,淡季的时候,可以多休息,养养身体,陪伴家人。

为什么司机会出现这种错误的行为?

原因在于“锚定效应”

:把某件事、某种观念,作为自己做所有判断和决策的标准。司机在这里就是把“钱”作为唯一的标准。

罗振宇说:

当你只盯住钱的时候,这个世界的很多维度、很多真相,你是看不到的,你很容易去做出那种愚蠢的决策。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把出租车司机的这种现象称之为“狭窄框架效应”

当框架非常窄的时候,个体会陷在框架之中,看不到事情的全貌。出租车司机就是陷在了“钱”这个唯一框架里,用钱作为自己行为的唯一标尺,指导自己的行为。

走出单一锚点,对公司而言,也同样重要。

小米以低价手机杀入市场。之后,华为、OPPO等国内手机品牌,势头越来越猛。有段时间,小米的销量被抛在后面,很多人开始唱衰小米。

也有很多人在猜测,小米会不会用更低的价格,在红海里继续厮杀时,雷军却走出了手机这个单一“锚点”。

小米开始有了“生态链”:做电视机、扫地机器人、空气净化器、电磁炉等家电产品,做运动手环、行车记录仪。

根据2018年三季报,小米三季度收入达508亿元,同比增长49%。18年上半年总收入796.48亿元,同比增长75.4%。

我们很多人,都在自己的“狭窄框架”里,可能是钱,也可能是其他事情或者某种观念,比如用自尊心是否被触犯,作为衡量他人和事情是否友好的唯一标准。单一锚点,会让人变得鼠目寸光、无比偏执。

多为自己增加锚点,让大脑能够容纳更多的事物。

认知框架越大,人就越不可能成为短期利益的拥趸,也更不可能陷入烂人、破事中,与对方纠缠不休。

锚点多元化,是一个人格局很大的第3个迹象。

停止抱怨,主动拓宽自己的影响圈;不只自己赢,也一定要让和你合作的小伙伴,员工、或者朋友也能赢;增加锚点,让认知框架多元化。

做到这3点,我们的格局就会越来越大。

作家何权峰说:

看一个人是否成功,不是看他赢了多少人,要看他成就了多少人;看一个人的结局,要看他有多大格局。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格局见结局。

新的一年,愿你有更大的格局。

本文来源:富书(ID:kolfrc)、VC/PE/MA金融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