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有这么一个地方,在一片广阔的农田、碧绿的竹林深处,一幢幢欧陆式的碉楼突兀地耸立其间,在落日余晖处,无言地诉说着那些关于繁华、沧桑和奋斗的故事。这个地方就是开平,这里的古建筑虽然特别残破,却有妙不可言的神韵隐约地呈现,为昔日华侨的生活方式作着佐证,形成了极富有异国田园风情的地方,那田园诗般的自然景观,加上人为建筑的精湛技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寻找着心目中的种种想象。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立园是一家私家园林,是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历时十年建造,于民国25年(1936年)初步建成的。这座园林将中国园林的韵味和欧美建筑的西方特色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是中国目前发现较为完整的中西结合的名园,2002年12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中国园林设计风格各异,立园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这座中国绝无仅有的华侨私人园林,既有当时西方最流行的建筑风格,又有中国园林最传统的亭、台、楼、阁,糅中西文化为一体,自然融汇,别致又大方。里面还有为人所乐道的立园主人、华侨巨富谢维立至情至性的轶闻……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立园,位于广东省开平市塘口镇北义乡,占地面积约为11014.99平方米,整个布局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别墅区、大花园区、小花园区。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提到谢氏家族,必须说一说谢日佑、谢圣泮和谢维立祖孙三人。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西洋人刚刚打开中国大门的年代,多少国人的淘金梦碎、客死他乡。谢日佑的爷爷无疑是淘金者中幸运的一个,他的幸运,来自与他及时成功的转型。

侨胞到了矿区,生活朴素又能吃苦耐劳,但不惯于吃西餐,故常请三藩市唐人埠饭店代办食物,日子久了,唐人埠饭店就分支到矿区去。当时金矿区采金的西人常常把穿着了不久的脏衣服扔掉,因为他们不像华工那样,在疲累中还挤出时间来洗衣服。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后来他们看到办伙食的华侨有些闲暇,便请华侨代洗衣服。后来华人的洗衣业就由此萌芽起来。谢日佑发现开饭店和洗衣店是一个不错的商机,遂放弃了开矿,专事饭店与洗衣店的经营,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谢日佑与妻关氏育有七个孩子,其中当数长子谢圣泮(1871-1953)最有出息,据当地老人谢宏伯等回忆,谢圣泮老早就在美国经营“致和堂”药材铺和“环球货品”商行,在香港设立“佑和办庄”经营出口贸易、货币兑换等,家财难以估计。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谢维立1893-1970)

谢维立系谢圣泮养子,1893年生于开平,6岁离家赴美读书,大学毕业后也从商。谢圣泮经营药材发了大财,谢维立因此"子凭父贵",富贵一方。谢维立小时赴美读书,长大后也从商。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谢维立与二太太谭玉英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三太太余瑶琼石像

1926年,年近四十岁的谢维立携妻带子回乡建造家园、光宗耀祖。谢圣泮曾嘱咐他“款式、形模仿效美国制”,他却不以为意。谢维立自小对建筑、诗词、书画颇有研究,深谙中西文化的精髓,他深为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所倾倒,决意按大观园的景致建造一座花园式别墅。因而从整体规划、局部设计到园中的诗对、题词等都是聘请当时最负盛名的行家里手精制而成。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建造前,谢维立带着工程师先后到了北京、苏州、杭州等地去博览各地著名园林建筑,从中吸取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然后,参考欧、美等国当代流行的别墅建筑形式,从而使设计尽臻完美。谢维立亲自主导设计、主持施工。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楼主很有创意,廊柱取古罗马式,燕子窝取英国城堡式,拱券取伊斯兰式,楼顶按拜占庭的穹窿顶设计,根本不考虑什么建筑流派什么建筑风格,糅在一起相互之间是否协调。工匠则不照单全收,而将自己的审美观也融进了碉楼的建造中。

建造前,谢维立带着工程师先后到了北京、苏州、杭州等地去博览各地著名园林建筑,从中吸取中国古典建筑的精华,然后,参考欧、美等国当代流行的别墅建筑形式,从而使设计尽臻完美。谢维立亲自主导设计、主持施工。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该园占地十多亩,坐西向东。立园正门,在别墅区靠面角,门边(向南)就是“立园运河”。谢维立斥巨资在村前开凿了一条人工运河。那时没有挖土机,只靠人力一锄一铲地掘土,又没有车辆搬运水泥,仅靠人力挑担和“鸡公车”推运,工程难度甚大。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但是,他却以惊人的胆识与魄力,亲自筹划指挥,经过近一年的施工,开凿了一条10米阔,3米深,史无前例的人工运河,将立园与潭江相接。立园建造期间,从国外运来的大量建材就是利用小运河进来的。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大门正中上方“立园”二字,柔中带刚,潇洒圆滑,是书法家吴道熔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书写的。从正门内进,沿运河回廊西行约100米,便进入别墅区。别墅区有别墅六幢,古式碉楼一幢,其中以“泮立”、“泮文”两幢别墅最为华丽壮观,其楼顶按中国古代“重檐”式建筑,盖绿色琉璃瓦,巧妙地架空,成了实用的隔热层。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泮立楼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泮文楼

室内地面和楼梯皆磨彩色意大利石,而今七十多年,仍然光彩照人,此乃能工巧匠登峰造极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可管窥七十年前的华侨生活起居的情形。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室內墙壁装饰着以中国古代人物故事为题材的大型彩色壁画、浮雕和大型涂金木雕;彩坭浮雕是“齐备三顾草庐”,涂金木雕为“六国大封相”",塑造人物逼真,栩栩如生,且雕刻精湛,构图别出心裁。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各层墙边都装置西式壁炉;所有窗户裝上防蚊窗纱;天花下悬吊着古式灯饰;每层摆设着工艺精致的酸枝家具,显得古朴幽雅贵重,古色古香。用水和卫生间的设施,如抽水机、浴盆、坐厕、水箱等均是从国外购置的。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虽然是别墅,防卫设施却不马虎。大门是三层钢门,用的从德国进口的三厘米厚防弹钢板,窗也是三层,最外是铁板一块,中间是栅栏,内里一层就带了装饰。为保安全,在别墅区建了立园中唯一的一座碉楼——乐天楼。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乐天楼是一座五层建筑,墙壁很厚,门沉甸甸的,窗户很小,每个窗都装上粗大的铁条,展现了防卫森严的面貌,里面有充足的古老的烹饪设施与饮食用具,以及卫生设施,墙壁上还有枪眼,以备抵御前来侵犯的土匪。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历时十载,民国25年(1936年),一座像《红楼梦》的大观园式的立园终于建成了。为此耗资26万银圆(相当于时下人民币一千多万元)。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但令人遗憾的是,园刚建好,日本人就打了进来,谢维立只坚守了三年,就带着“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一样的国恨家仇,于1939年重返美国,“别时容易见时难”,此后他再也没有回过故乡,没能再见到自己费尽心血建造起来的立园。

墅区的西边是大花园,主要以"立园"大牌坊,和"本立道生"大牌坊为轴心进行布局。立园牌坊,南隔运河,遥对"虎山",牌坊左右有铁制的20米高,直径30公分的两条圆形"打虎鞭",向着虎山巍然矗立,像是要镇住“老虎”的淫威,起着理顺当时人们信仰风水的祈求,也衬托得牌坊更加肃穆壮丽。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立园"大牌坊

“小花园”位于“大花园”和别墅区之南,中间与运河相隔。别墅区与小花园之间建“虹桥”连接,桥上建"晚(晓)香亭"一座,游人入亭登楼观赏园景,别有一番情趣。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立园中还有一座独特的楼:“毓培别墅”。“毓培”是谢维立的乳名,这座楼是给他的四个妻子居住的。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到过立园参观的人都知道,谢维立娶了四个老婆,有人因此说他风流花心。但是,谢家后人却说,谢维立不是个花心的人,也不是同时拥有四个老婆的。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谢维立的原配夫人司徒氏是一位美籍华人,大户人家出身,与谢家是门当户对,两人是在美国大学主修商业管理时相识的,共同的志趣使他们很快就心心相印,不久喜结连理,十分幸福美满,司徒氏为谢家生了六男三女,后来患上了精神病,遍访名医都无济于事。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二太太年仅十八岁嫁给谢维立,十九岁即死于难产。三太太是谢维立管家的侄女,一直随夫生活在美国。四太太生活在国内,抗战时因生活所迫改嫁,解放初去世。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四个太太中,谢维立最宠爱的是二太太。园中流传一段神话般的传奇故事。据说一天谢维立泛舟运河上,仆人打到一条通体全红的鱼,谢维立心生怜爱将其放生。当晚便在梦中见一女子,二人情投意合。几天后,谢维立在路上遇见了一位女子,与梦中的一模一样,后来这女子就成了他的二太太。

在立园的花园里,一个象鸟笼一样的白色镂空建筑象磁石一样吸引每一个游览立园的人。它叫花藤亭,是谢维立为他最宠爱的二太太建的,据说这建筑形状是仿英国女王的皇冠。花藤亭四周绿荫密布,亭上爬满了花花草草,四季花香不断。也许是因为二太太红颜薄命,“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们对于美好而短暂的事,总是在无限怀念中将之神圣化了。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有人说,谢维立其实是个感情十分专一、用情至深的丈夫,他一生所娶四个太太皆是命运的巧合,姻缘际遇,其玄机之处正在于此。世间万事万物如过眼云烟,镜花水月,一切不可强求。正是“月不成圆花易落,一生惆怅为伊多”。

「建筑风情」绿琉璃下的西洋画——开平立园,谢氏家族的私家园林

立园,这座岭南地区私家园林的代表,它既有江南水乡的灵秀,又有岭南山区的硬朗,既有修行笃厚、励志图强的抱负,又有立身清洁、处事仁慈的人格,可谓一座集中国传统园艺、西洋建筑艺术、江南水乡特色于一身的名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