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後梁開國皇帝朱溫?是否如史書所作那樣不堪?

朱溫,唐帝國的終結者,後梁王朝的建立者,和他的名字一樣,讓整個社會害了豬瘟。

先來了解一下這個人。

如何評價後梁開國皇帝朱溫?是否如史書所作那樣不堪?

23歲到30歲期間,在王仙芝和黃巢的叛軍中從事造反工作;

30歲到49歲,投降唐軍,在唐軍中逐漸得勢,控制唐朝中央政權;

51歲,朱溫殺唐昭宗,55歲逼唐哀帝禪位,朱溫稱帝,建立後梁王朝。

朱溫這個人,顯然是唐朝版的三姓家奴,一生不是在倒戈,就是準備倒戈,通過不斷倒戈,最終成為老大,建立了後梁王朝,可是他的人品實在是不敢恭維!

1,朱溫性情殘暴,愛殺人。

朱溫在柳樹下乘涼,看著這棵樹,他說,宜為車轂。身邊人紛紛附和,是啊,確實是適合做車轂!朱溫把說過“宜做車轂”的人全部殺掉。

趙高指鹿為馬,按照趙高的話來說,至少不會死。學著朱溫說話,卻被打死。所以遇上朱溫這樣的老闆,趕快走人,拍馬屁都會死,這也太嚇人了!

如何評價後梁開國皇帝朱溫?是否如史書所作那樣不堪?

2,好色荒淫,喜歡扒灰。

最有名的扒灰公公莫過於唐玄宗李隆基,他看上兒媳婦楊玉環,也不過是娶過來再用。放在朱溫這裡,則是趁著兒子們在外領兵打仗,把兒媳婦們叫進宮來,顛鸞倒鳳一場場。更奇葩的是,兒子們不僅不覺得父親扒灰做得不對,反而幫助她們爭寵。義子朱友文因為老婆長得漂亮,伺候朱溫舒服,朱溫就準備立他為太子。

如何評價後梁開國皇帝朱溫?是否如史書所作那樣不堪?

3,濫殺無辜,俘虜和老百姓也不放過。

鉅鹿之戰中,朱溫打敗朱瑄部一萬餘人,俘虜大部被殺,只剩下了3000人。忽然狂風大作,朱溫說,殺人太少,天怒人怨!一個不剩全部殺光!朱溫還規定,戰場上將校戰死,所部士兵生還即全部斬首,叫做“跋隊斬”。為了避免士兵逃亡,他就在士兵臉上刺字。

如何評價後梁開國皇帝朱溫?是否如史書所作那樣不堪?

朱溫一生中做過很多事,最有溫情的一件事,是對妻子張氏言聽計從。張氏是他少年時候仰慕的對象,是典型的富二代白富美,朱溫窮小子從軍發達後才娶到她。史書記載,張氏賢明有禮,朱溫對她禮遇有加,每次遇到軍國大事,都必須與張氏進行商議,然後才出兵。

朱溫做的最不要臉的事,就是洛陽張家的獸行。有一次,朱溫兵敗蓨縣,在行軍途中得病,回到洛陽,在張全義家逗留了數日,張全義的妻子、兒媳、女兒都被朱溫全部被朱溫睡了一遍。張全義畏懼朱溫的殘暴,不敢有絲毫反抗。

俗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朱溫在皇位繼承上的糊塗,最終要了他的命。朱溫覺得幾個親生兒子都不成器,決定傳位給養子朱友文,就讓朱友文妻子王氏去傳聖旨。結果王氏的行蹤被第三子朱友珪得知,朱友珪負責洛陽防務警衛,直接控制宮廷,闖進朱溫寢宮。朱溫怒斥朱友珪,朱友珪當他面下令“把這老東西碎屍萬段!”

不過,私德不能代表一切,甚至很多私德上的問題,來自於史學家的刻意塗抹真相難辨。對朱溫,最客觀的評價應該來自於呂思勉。他說:

梁太祖的私德,是有些缺點的,所以從前的史家,對他的批評,多不大好。然而私德只是私德,社會的情形複雜了,論人的標準,自亦隨之而複雜,政治和道德、倫理,豈能併為一談?就篡弒,也是歷代英雄的公罪,豈能偏責一人?老實說:當大局阽危之際,只要能保護國家、抗禦外族、拯救人民的,就是有功的政治家。

當一個政治家要盡他為國為民的責任,而前代的皇室成為其障礙物時,豈能守小信而忘大義?在唐、五代之際,梁太祖確是能定亂和恤民的,而歷來論者,多視為罪大惡極,甚有反偏袒後唐的,那就未免不知民族的大義了。惜乎天不假年,梁太祖篡位後僅6年而遇弒。末帝定亂自立,柔懦無能,而李克用死後,其子存勖襲位,頗有英銳之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