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製作工藝說紫砂的真假鑑別(一)灌漿壺

從製作工藝說紫砂的真假鑑別(一)灌漿壺

愛好收藏紫砂的落馬局長

最近山東一落馬局長因其“失控的雅好”火了一把。該局長閣下因酷愛紫砂壺而前後收藏了2000多把紫砂壺,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經過專家鑑定該局長閣下的2000多把紫砂竟全是贗品!

從製作工藝說紫砂的真假鑑別(一)灌漿壺

看來僅僅不差錢還不夠,想買到貨真價實的紫砂壺,自身還是需要一些專業知識的積累才行。

上篇文章我們探討了紫砂泥料的供求問題,很多朋友留言都比較關注化工壺,我正好也想說道說道這個事。但是要弄清楚這裡頭的來龍去脈,最好的辦法是我們回到紫砂的製作工藝上來。瞭解了製作工藝,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甚至不言自明。

從製作工藝說紫砂的真假鑑別(一)灌漿壺

本篇我們介紹紫砂製作中的灌漿工藝

開宗明義,灌漿壺嚴格講並不是紫砂壺,灌漿壺一定是化工壺。

灌漿壺又稱注漿壺,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屬於紫砂界的研究課題與前沿工藝。1958年由無錫惠山泥人廠的兩名翻制石高模的師傅引入紫砂陶生產,以求提高生產效率。當時高永君、汪寅仙等人也一起參與試驗,2年後以失敗告終,因為紫砂泥不具備註漿成型的物理特性,即使是加入水玻璃也無法顯著提升泥漿的流動性。這裡所謂的水玻璃就是硅酸鈉的水溶液,微毒。

而後到1973年,由徐秀棠牽頭再次研究注漿紫砂壺工藝,這次乾脆去掉紫砂泥,加入了高嶺土,最終取得成功。

從製作工藝說紫砂的真假鑑別(一)灌漿壺

灌漿壺的原理是利用石膏模具的吸水性。將泥漿注入模中,石膏具有較強的吸水性,與石膏接觸的那一面泥漿中水分被石膏吸附,這一面的漿會變幹變硬成型,待成型到一定厚度時(視模具的乾溼度不同,十幾分鍾幾十分鐘不等)再將模中泥漿倒出,至一定的幹度時,脫開模具,便可得到一箇中空的泥坯。

從製作工藝說紫砂的真假鑑別(一)灌漿壺

灌漿,顧名思義,泥要成漿,必須加足夠的水,紫砂泥並不溶於水,然而工藝卻要求泥粒需在“漿”中均勻懸浮分佈、不能全部沉澱在漿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往裡面添加高嶺土和水玻璃,在球漿機中打48小時製成泥漿。

從製作工藝說紫砂的真假鑑別(一)灌漿壺

除球漿機外,還要有很多石膏模具,一般一個器型起碼要有幾十個完全一樣的模具。灌漿壺可以一體成型,但更多的是身桶、嘴、把、蓋分別成型,再組裝的。一體成型的很容易識別,無法假冒成其他成型方法,所以現在很少做了,現在基本上都是流水線式生產,從製漿到注漿、組裝、修坯,每一道流程都有專人負責,各司其職。一個注漿的往往需要配置二三十個修坯的。

從製作工藝說紫砂的真假鑑別(一)灌漿壺

除了常見的注漿壺外,其實很多壺的嘴都是注漿成型的(包括各種成型方法),特別是像何道洪代表作風格的那種中間粗兩頭細的壺嘴和壺把,必須注漿成型,只不過因為體積小,能夠控制沉澱或快速成型,不需要添加“水玻璃”而已。注漿身桶,則必須添加“水玻璃”。和水在制壺過程中只起到中間作用不同,水在乾燥、燒製時會完全蒸發掉,而水玻璃不僅起到介質作用,還會大部分保留在作品中,僅僅是其中的水沒了,這種保留物,就是玻璃類物質。

從製作工藝說紫砂的真假鑑別(一)灌漿壺

注漿壺的特點是細膩光滑,聲音清脆有金屬感,最主要的特徵是各個位置的胎薄厚一致,壺底一圈的凹槽非常整齊劃一,這是注漿成型方法無法掩蓋的工藝特徵。

從製作工藝說紫砂的真假鑑別(一)灌漿壺

以前,一個簡單器型的注漿壺,批發價在10元左右,複雜的比如竹節、一捆竹等花貨則在50元左右。市場售價百元左右就可賣出的壺,基本是注漿壺,特別是二三百元的禮品套裝。

從製作工藝說紫砂的真假鑑別(一)灌漿壺

隨著媒體的曝光和消費者的牴觸,現在,為了掩蓋自己的出身,灌漿壺的生產也開始變得複雜起來,手工切口、推牆刮底、甚至內壁蓋章等全手半手的工藝全都用上,然後冒充半手甚至全手工壺出售。最高明的造假就是壺身再噴漿——你不是說注漿壺光滑平整明亮嗎?那我就噴上一層粗顆粒的漿,叫它既沒有玻璃相、沒有和尚光,只有啞光,還帶有顆粒感!

從製作工藝說紫砂的真假鑑別(一)灌漿壺

滿滿的顆粒感送給你

灌漿壺基本上算是工業產品,流水線生產,顏色最為豐富——因為製漿的時候調色很簡單,把呈色化料粉加進去就可以。注漿壺既有圓器,也有方器,只要石膏模具能做成什麼樣,灌漿壺就能做成什麼樣。方器相對複雜些,成本高些。

從製作工藝說紫砂的真假鑑別(一)灌漿壺

很多人視注漿壺為過街老鼠,其實它的危害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事實上,注漿壺的性質已經和瓷器、玻璃器皿一樣,比如斷面有玻璃相,沒有透氣性和吸附性。因為緻密度很高,所以胎內物質並不會析出,既不會有礦物質析出,也不會有化料析出。降溫快,保溫效果不好,泡茶利於逼香也都是它們的共同特點。至於外部噴漿的灌漿壺,毒性取決於所噴漿中所添加的呈色劑的毒性大小。最諷刺的是,由於沒有吸附性,灌漿壺決然不會有什麼吐黑、顆粒吸附、跳砂、爆籽、色差等紫砂身上會出現的問題,簡直就是“物美價廉”!所以深受市場歡迎,特別是再偽裝成半手全手壺,再配上傾情奉獻、惠民推廣等煽情的廣告宣傳,在很多新手中口碑極好,常常成為譴責那些賣半手、全手這些相對高價的銷售者為“黑心商人”的“有力證據”。我並不是在給灌漿壺洗地辯解,而是我無奈地發現,有時候很多生產行為,也是被消費者引導甚至說逼出來的。但偽裝、作假的欺騙行為,則是鐵錚錚的事實!

下一篇我們繼續討論紫砂製作工藝,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留言或者私信作者,歡迎一起交流探討。學無止境,如有疏漏,請讀者諸友海涵雅正!

從製作工藝說紫砂的真假鑑別(一)灌漿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