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嵩手下的山水之城,大美重慶,人為建造與自然融合


一般的攝影中風景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造就,一種是人為造就,在1975年在美國策劃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展覽,新地形學——經人類改造後的風景照片,主要展示的內容就是經過人力建造而產生的風景,又被稱之為社會的風景,這次展覽的影響力也是非常的深刻,而持續的也非常的長久,這個展覽為世界各地的攝影師都提供了新的觀察方向和全新的表達模式,這也就誕生了景觀攝影的源頭。

我們在攝影中使用的觀景攝影概念,主要指的就是人為造就的場景,它是為了人類居住工作交流可以非常順暢,而引發的改變自然和全新建造的樣貌特徵。它和自然風景有所不同,所以用景觀這個詞彙來描述,在拍攝這類景觀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尋求發展的國家,這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所以景觀拍攝在實際上剛好要吻合時代變化的節拍。

接下來給大家主要講的是劉嵩的作品山水之城,它坐落於長江與嘉陵江的交匯處,就是大美重慶,重慶四面環山,山峰層疊而上下面有水流經過,如果是純粹的風景照片的話,當然是非常的完美,但是怎麼在青山綠水中解決將近3000萬人口的居住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劉嵩照片裡關於山的描述,所有高聳的建築全部都是依山而建,巧妙的利用了山的形式他們重疊增加錯落有致,將辦公樓與居住區還有輕軌都放在山體形成的立體空間,他們以上下為中心點來佈局道路和建設物,他們的樓底與樓頂相連,但是彼此之間卻互不干擾,既能照射到陽光又顯得非常的雄偉,堪稱設計的典範。

在重慶,長江和嘉陵江在其中穿行而過,這裡的水滋養著重慶人調節這裡的氣溫,也給整個城市帶來了活力,在水岸邊上很多人們都會駐足留戀,到了潛水的季節,大家可以在這裡享受陽光盡情的歡樂。連綿不斷得樓宇和道路穿梭在山林之間,一眼望過去綠色的可見度還是非常的大,有很好的清新的空氣。

在這些山體的空隙處,劈開了非常開闊的區域,供人們修身舞劍,體驗天人合一的境界。山水之城用景觀攝影來書寫一座城市,在時代的變遷中,這些景觀攝影已經沒有了之前那樣的尖銳,也沒有非常的刻意,而是保持著攝影的質樸,來記錄下城市當前的面貌,體現出了人為建設與自然的融合,真是因山得其固,因水得其柔,因綠得其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