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突击再突击——1958年8月24日突袭料罗湾锚地夜战

“123B/K”型鱼雷快艇

突击突击再突击——1958年8月24日突袭料罗湾锚地夜战

123B型鱼雷艇

该型艇西方统称为P-4型鱼雷艇,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研发、装备的高速鱼雷艇,采用滑行艇型,铝合金艇体,具体分为安装有平面搜索雷达的123K型,和无雷达的123Б型。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第7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中华人民共和国近海防御形势吃紧,为了尽快加强人民解放军海军的战斗力量,开始向苏联购买包括鱼雷快艇在内的海军技术装备,该型艇即在这一背景下购得。

1950年8月,苏联向中国交付首批6艘该型鱼雷艇,全部用于快艇学校教学训练。1951年,苏联分两次向中国交付36艘该型鱼雷艇,据此编成鱼雷快艇第1、11、21、31大队,配置于青岛基地、中南军区海军、华北军区、华东军区海军,成为人民解放军海军拥有鱼雷艇部队的开始。

1958年8月24日,东海舰队鱼雷艇快艇一大队的“123K”和“123Б”鱼雷艇“184”“175”“103”“180”“105”“178”在福建金门外海对台湾地区海军舰群发起突击,击沉了LST“台生”轮,击伤“中海”舰。

排 水 量:20.74吨(123Б),21吨(123K)

主 尺 度:19.5米×3.7米×1米(长、宽、吃水)

动 力:2座M50柴油机,2400马力

航 速:42节(最大)

续 航 力:400海里/13节

武 备:450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12.7毫米双联装机枪2座(123Б),450毫米鱼雷发射管2座,14.5毫米双联装机枪×1(123K)

“台生”号运输舰

突击突击再突击——1958年8月24日突袭料罗湾锚地夜战

台生号运输舰

“台生”舰属美制“LST”型坦克登陆舰,二战后作为剩余物资由中国民营的民生公司购买当做货轮使用,改名“定远”,1949年被裹挟到台,改名“台生”,五十年代中期被台地区海军强行征用为运输舰使用,1958年金门炮战期间前往金门为守军运送补给物资,1958年8月24日傍晚该舰停泊在料罗湾时受到东海舰队鱼雷艇快艇一大队的“123K”和“123Б”鱼雷艇“184”“175”“103”“180”“105”“178”发起的突击,19时25分被命中两条鱼雷,当即爆炸沉没。

排 水 量:4080吨(满载)

主 尺 度:99.97米×15.24米×4.2米(全长、最大宽、吃水)

动 力:2座GM12-567A型柴油机,双轴推进,1700马力

航 速:11节

“中海”号坦克登陆舰

突击突击再突击——1958年8月24日突袭料罗湾锚地夜战

中海号登陆舰

“中海”舰原为美制“LST”型坦克登陆舰“LST-755”号,1944年5月20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美洲桥梁公司开工,7月11日下水,7月26日竣工,1946年5月29日在青岛被移交给中国海军,1949年该舰负责撤运海军军官学校师生前往台湾,1950年6月1日该舰定舷号201,编入登陆舰队,1958年8月24日该舰在金门料罗湾锚地停泊时遇到解放军鱼雷艇队突袭,舰尾被“105”和“108”艇命中1枚鱼雷(总共发射4枚),当即被重创,但该舰的反击火力也命中了撤退中的“175”艇,至该艇最终沉没。

排 水 量:4080吨(满载)

主 尺 度:99.97米×15.24米×4.2米(全长、最大宽、吃水)

动 力:2座GM12-567A型柴油机,双轴推进,1700马力

航 速:11节

武 备:40毫米博福斯MK-1 型双联装机关炮2座,40毫米博福斯MK-3型机关炮4门,20毫米厄立肯机关炮12门。

“美颂”号坦克登陆舰

突击突击再突击——1958年8月24日突袭料罗湾锚地夜战

美颂号登陆舰

本舰前身为美国LSM型坦克登陆舰“LSM-457”号,1944年5月19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方钢管公司开工,1945年3月17日下水,3月28日竣工,1946年6月12日在青岛被移交给中国,改名“美颂”,编入运输舰队,1947年6月1日调入海防第二舰队,后又改列登陆舰队。1949年本舰驻泊广州期间,舰长毛却非在解放军驻港“628小组”工作站的策反下计划发动起义,但在10月18日晚消息泄露,毛却非舰长在舰上被轮机长等人抓获,起义失败。本舰被太昭号护航驱逐舰拖航到台湾左营,随后毛却非舰长在左营被处死。但其妻儿却在海军神秘高层的安排下用登陆舰送还到解放军控制的大陆沿海。1950年本舰参加了防守海南岛的作战,海南岛被解放军攻占后本舰返回台湾,列编登陆舰队,6月1日定舷号“247”,1958年本舰在舰长宋炯的指挥下参加了对解放军炮火封锁的金门岛的物资补给行动。1958年8月24日,解放军鱼雷艇突击了停泊在金门料罗湾的台湾海军舰艇锚地,击沉LST“台生”轮,击伤LST“中海”舰,但“175”号鱼雷艇被“美颂”舰的反击炮火击沉。

排 水 量:1095吨(满载)

主 尺 度:62米×10.5米×2.51米(全长、最大宽、吃水)

动 力:2座GM12-567A型柴油机,双轴推进,2880马力

航 速:12节

武 备:40毫米博福斯MK-1 型双联装机关炮1座,20毫米厄立肯机关炮8门。

附录1:作为旁观者的双方海军舰艇们

“55甲”型护卫艇

突击突击再突击——1958年8月24日突袭料罗湾锚地夜战

55甲型炮艇

该型炮艇是“52甲”“53甲”“54甲”等炮艇的替代型,鉴于当时人民解放军海军大量装备的50吨级炮艇在航速、火力方面尚无法对台湾地区海军装备的摩托化炮艇构成威胁,海军舰船修造部于1954年8月设计了该型炮艇,艇体线性参考了“6602”鱼雷快艇,设计代号“0102”,属于钢制近海巡防炮艇。

该型首艇由沪东造船厂建造,1955年1月开工,5月9日下水,12月交船,定型为“55甲”型,又称75吨炮艇,航速、火力较此前的各型炮艇有较大提升。不过,尽管采取了类似鱼雷艇的滑行艇型,但该型艇的自重较大,配套的主机功率不足、航速不够,在试航时并无法实现高速滑行效果,是为该型的设计缺陷。1958年8月24日,三艘该型护卫艇在浯屿待机,并未直接参与海战,曾驶往东椗岛以东19海里附近救援受伤的“175”艇,搜索无结果。

排 水 量:73吨(正常)

主 尺 度:25.5米×6.06米×1.36米(全长、宽、吃水)

动 力:2座M50Ф1柴油机,2400马力;2座3Д6柴油机,300马力;部分为2座M50Ф1柴油机,2400马力;2座3Д12柴油机,600马力

航 速:22节(采用3Д12柴油机的型号)

续 航 力:500海里/11节

武 备:B-11型37毫米双联装机关炮2座,12.7毫米机枪2座

“53甲”型护卫艇

突击突击再突击——1958年8月24日突袭料罗湾锚地夜战

53甲型炮艇

该型艇是“52甲”炮艇的优化型,在“52甲”的原有设计基础上进行改进,增大了驾驶室建筑,并增强了火力。1952年10月,海军司令部舰船修造部决定设计、建造该型炮艇,并专门组建了造船设计室自行设计,由江南造船所和江南造船所广州工地建造,1953年1月开工首艇,命名“53甲”型。该型艇总计建成36艘,其中江南造船所建造的24艘交付华东军区海军使用,江南造船所广州工地建造的12艘则就近交付中南军区海军,以解决当时华南地区缺乏近海巡防炮艇的问题。建造过程中,因为原库存的通用柴油机数量有限,交付中南军区海军的12艘炮艇改用海格力斯柴油机,动力性能稍差。1958年8月24日,4艘该型艇在定台湾待机,并跟随鱼雷艇队出击,但因航速太慢,未能赶上战斗。

排 水 量:50吨

主 尺 度:24.64米×4.25米×1.16米(全长、最大宽、吃水)

动 力:2座GM64HN9型柴油机,450马力(部分艇为2座海格力斯柴油机,300马力)

航 速:11节(采用海格力斯柴油机的艇为10节)

武 备:苏制70-K37毫米炮1门,厄利孔20毫米炮1门,12.7毫米机枪2挺。

“永字”号舰、“江字”号舰

当时料罗湾锚地还停泊着十余艘“永字”和“江字”等其余台湾地区海军舰只,但都未直接参战。

附:2:击沉台湾地区海军“台生”号轮船和击伤“中海”号登陆舰战斗过程记录

被台湾地区海军征用的“台生”号轮船(“中字号”型登陆舰改装),于1958年8月23日进入金门岛料罗湾锚地。次日16时30分,“中海”号、“美颂”号两艘登陆舰也进入该锚地。当时,在料罗湾锚泊的,还有“永字号”型、“江字号”型舰船10余艘。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前线指挥所决定,先以海岸炮150连和149连炮击“台生”号和“中海”号。如这两艘舰船外逃,则使用鱼雷艇1中队“184”号、“175”号、“103”号和2中队“180”号、“105”号、“178”号将其击沉;3中队鱼雷艇3艘,作为预备兵力,在浯屿待命;另以75吨高速炮艇3艘和50吨炮艇4艘分别在浯屿和定台湾待命,准备担负支援、警戒和救生任务。鱼雷艇队指挥艇为“184”号艇,预备指挥艇为“180”号艇。

24日17时27分,我海岸炮兵开始对科罗湾敌舰射击。“台生”号和“中海”号受伤,于17时30分,同其他舰艇相继仓皇外窜。我鱼雷艇队当即由待机点定台湾出击,在岸炮掩护下,安全通过敌占的东椗岛。18时40分,指挥艇发现敌舰艇群,当即指挥艇队接敌。

19时12分,我艇队距敌舰艇群38链,19时18分,距离30链。艇队指挥员命令1、2中队展开,以27节航速接敌。19时25分,2中队“180”号、“105”号艇占领齐射阵位,发射鱼雷,1雷命中“中海”号。当我转向撤出战斗时,敌舰向我猛烈射击,同时右转180度。“178”号艇向转向的敌舰发射鱼雷,未命中。

19时25分30秒,1中队占领齐射阵位,向“台生”号发射鱼雷,命中2条,“台生”号迅即沉没。在撤出战斗时,“175”号艇因机舱中弹起火,大量进水而沉没。

预备兵力鱼雷快艇第1大队3中队,18时30分自虎屿启航,19时30分抵浯屿。此时1、2中队已撤出战斗,故未使用。

3艘75吨高速护卫艇于19时45分始抵浯屿。20时30分,奉命在浯屿至镇海角之间巡逻。23时0分,驶往东椗岛以东19海里附近救援受伤的175艇,搜索无结果。

在定台湾待机的4艘50吨护卫艇,尾随鱼雷艇出击。后因速度慢,奉命在东椗岛以北巡逻。

此次战斗,击沉敌“台生”号轮船,击伤敌“中海”号登陆舰。我“175艇受伤沉没,艇长以下7人失踪。

明天去补牙,明天的文章今天提前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