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民間糾紛的調解思路

論民間糾紛的調解思路

論民間糾紛的調解思路

身處在農村基層工作一線的村幹部、輔警等人員,常常需要面對群眾之間頻頻而起的矛盾糾紛,大到因矛盾而發生的刑事案件,小到一些因柴米油鹽醋引發的爭執,如鄰里糾紛、土地糾紛、婚姻家庭糾紛等,鬧得彼此之間牢騷滿腹、不歡而散,或者生出怨恨、武力鬥毆。面對這些群眾日常生活中的矛盾糾紛,對於處在基層一線的工作人員,應該如何運用自己的思路來處理,從而化干戈為玉帛?確實值得我們去深思。

2017年6月,本人所駐的某村發生一起倆婦女因爭吵導致互毆的事件,事情發生後,本人第一時間調查取證,大概情況如下:她們是鄰居,年齡都是五六十歲,還有一點沾親帶故,因為相鄰的土地糾紛,倆人之間的恩恩怨怨已經十多年了,這一次又因為一方的通行不便引起雙方的口角,進而導致互毆,使雙方都受了點傷住進了醫院。雙方出院後,都有意願要求村委會予以調解,而村委會第一次調解中準備不充分,有些太匆忙,未能成功,後來在鎮政府、駐村輔警、村委會三方聯合主持下,雙方的矛盾才勉強得以解決。本人參與了整個事件的處理,做了大量的說服工作,我感覺到,主持工作的調解各方由於各自職能所限,如果不能採取聯合辦案方式,恐怕有些矛盾糾紛確實難以解決。

通過對一些農村矛盾糾紛的觀察和總結,本人認為要想解決好民間糾紛,得明白糾紛的根節在哪裡,有什麼樣的思路特點,正如中醫看病要先把脈一樣,我們處理矛盾糾紛,也是要根據矛盾自身的特點,對症下藥,才能達到解決矛盾的目的。

那民間糾紛有什麼特性呢?

第一、從時間上來看,民間糾紛的爆發具有一定的沉澱期,很多當事人之間的矛盾,沉積在心中已經有較長一段時間,對另一方的埋怨,積壓得比較深,當遇到某個臨界點,就會突然地如火山般爆發出來。

第二、從糾紛起因來看,很多的民間糾紛,是先從小打小鬧開始,你一句我一言的爭吵,通過聚小成多、積河成海,小事慢慢地被滋大,從而造成心中的彆扭,使自身認以為真,死死咬住對方的缺點不放。

第三、從情緒上來看,雙方的爭吵,很多時候往往就是意氣用事,率性而為,有時為了出心中的一口怨氣,用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無故地去糾纏,顯得無理取鬧,變成了情緒的渲洩,有如濤濤洪水,一傾而下,這樣的糾纏變得絲毫沒有理性可言,減少了給自身妥協的餘地,使自身置於不利的處境。

第四、很多當事人文化水平不高、經驗窄,受閱野、性格的限制,爭吵中很容易一根筋似的固執己見,形成一種習慣上的偏見和成見,繼而形成一種難以釋懷的心結,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意見,不想輕易向對方讓步,死要面子不鬆口,怕有失臉面,應驗了那句古語所謂“冤家宜結不宜解”。當事人思維上的固執和偏見,會使處理工作形成一定僵持的局面,也會使得整個事件處理顯得糾結起來,使我們明顯感覺到調解工作變得吃力,如何打破僵局,就靠我們的智慧了。

第五、從民間糾紛的性質來看,其複雜態勢中會呈現出一定的簡單特性,很多矛盾看似紛繁複雜,交叉著各種形式的矛盾種類,相互影響著,但其中總有一個主要矛盾主宰著其他矛盾。例如農村中許多鄰里關係糾紛,大多是因為土地糾紛引起的,當各種矛盾交織混在一起的時候,就給人一種霧裡看花花非花的感覺,本質被現象所掩蓋,分不清其所以了,這就需要我們用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去偽存真,識別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又因為牽涉到當事人自己的切身利益,這就要求我們釐清利害關係,找準解決問題的切入口,化繁為簡,擊中問題的要害。

當我們懂得了民間糾紛的這些特徵後,如何運用這些特徵,為我們解決矛盾,提供思路呢?我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擺明自己的態度,端正自己的立場。面對民間糾紛當事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狀況,我們應該站在中間的立場,去傾聽當事人的訴說,不去偏向哪一方,以真誠的態度善待各方,用我們中立的態度,在當事人之間起到某種平衡的作用,這種平衡就能取得別人的信任,有利於營造良好的調解氛圍。而信任是調解的基石,俗話說的好,“萬丈高樓基石起”!

二、明確自己調解的目標和原則。民間糾紛的調解,應該以“當事人各方都可接受"為調解的底線和原則,並且是在各方自願的基礎上進行的。不同於法庭上的打官司、擺證據,調解涉及到的內容,大多遵循地方上的習慣和風俗,人們對它們一般比較認可。我們調解的思路,可以順應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在雙方當事人覺得不太失公平的情況下,從中找出雙方都可接受的條件和理由,為順利解決矛盾創造有利的機會。

三、面對調解工作時,我們應該要跳出當事人各方固有的思維角度來做工作。當矛盾發生時,當事人會帶著一種衝動的心情和片面的眼光,來看待自己出現的問題,甚至會在一些問題上鑽牛角尖,把自身的思維限制在一個狹小的角落裡,瞎轉悠著,“不見森林,只見樹葉”,看不到事物的其他部分。我們可以從事情發生的原因、當事人的人際關係網絡、當事人的表態等多角度去考慮解決問題的可能性,當我們給自己的思想插上自由飛翔的翅膀,總能找到那把解決問題的鑰匙。

四、在處理民間糾紛的時候,我們自身得保持足夠的耐心和冷靜。耐心能使自己的情緒不受波動,能使自己不厭其煩地去傾聽別人的訴說;冷靜能使自己的思維不被左右,能讓自己從混亂的思緒中整理出有效的思路,找到問題的核心。在這個時候,我們自身的思路和視野有可能構成調解的關鍵所在。

一個良好的思路,能為解決矛盾提供多種選擇,“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不打無把握之仗,三思而後行”,需要我們在解決矛盾的征途中,多想想矛盾的不利方面,化被動為主動,為化解民間糾紛做出自己的努力。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作者簡介:陳建華,湖南省隆回縣公安局六都寨派出所民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