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華裔參議員質疑中國方案,菲政府:中國方案優於日本!

大都會水務局(MWSS)週二為政府決定採用中國承包商建造卡利瓦水庫(Kaliwa Dam)進行辯護。

這座預計耗資122億比索的水庫是由中國的官方發展援助資金資助的。

在參議院就近期缺水問題舉行的聽證會上,華裔參議員張僑偉就政府為何不考慮日本公司的建造水庫的提議向水務局提出了質詢。


這名華裔參議員質疑中國方案,菲政府:中國方案優於日本!


提議要建水庫的日本公司系全球公用事業開發公司(GUDC),它在週一召開新聞發佈會,並在會上聲稱它於十年前就卡利瓦水庫項目提交了一份建造低堰的提案。

該公司表示,儘管與中國出資的62米高的卡利瓦水庫相比,其提議的堤堰只有7米高,但每天仍能供應5.5億公升的水。與中國提議的卡利瓦水庫不同,GUDC的堤堰應該不會強迫居民搬遷或淹沒附近的村莊。

GUDC的堤堰將只耗資21億比索,並將簽訂建設-運營-移交合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36個月內建成。

張僑偉說,“GUDC聲稱他們的建造成本是4.1億美元,而中國貸款則是8億美元,是日本公司的兩倍。但產能幾乎是一樣的,日本公司每天有5.5億公升供水量,中國資建的加利瓦水庫則於每天供應6億公升的水。同時,如果你看一下技術描述,日本的堤堰提案較中國援助建設的水庫更能早日竣工。”

不過,水務局主管未拉斯戈解釋說,菲律賓需要的是像中方援助建設的那種的蓄水水庫。

未拉斯戈說:“我們不能確定在供水危機時期,我們可以運用日本建造的堤堰儲存水源。如果我們不能在旱季使用水庫,水庫有什麼用處?如果我們只搭造一個堤堰,在旱季來臨時,我們將無法儲存足夠的水。實際上是中國資助的水庫的高度將有助於防止洪水,特別是茵芬沓社(Infanta)在幾年前遭遇的洪水,卡利瓦堰的進水口只是河流的分水口。”

他指出,有每天6億公升供水量的卡利瓦水庫可以“擴大到每天約24億公升的供水量”,另一方面,日本的提案最多可以達到每天5.5億公升的供水量。

他解釋道,“在原水輸送隧道容量方面,(由中國出資的)卡利瓦水庫每天提供24億公升的容量,該設計用於容納更多的原水。”

他還解釋說,中國資助的水庫將有一條27.7公里長的運輸隧道,將其與將建在帝禮沙鎮或安智布洛市的水處理廠連接起來。而日本公司提出的建議只有16公里長,在沓乃有一個輸送點。

至於日本提出的造價為何比中方低,未拉斯戈是這樣說的,“從沓乃還需要另一條運輸隧道始能把它輸送到帝禮沙鎮或安智布洛市。這就是為什麼它看起來很便宜的原因。”

並且指出,GUDC的提案已提交給國家經濟和發展署(NEDA),但NEDA沒有考慮接受該提案。

他說,“我們可以討論這個問題,但就水務局而言,該項目已經獲得總統批准,我們不能再做什麼了。”

然而,張僑偉堅持要求水務局將其技術研究的副本發送給參議院。

他強調:“納稅人終究還得償還貸款而埋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