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德軍夢幻戰機:轟炸美利堅,二戰德國遠程轟炸機傳說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為了實現希特勒讓紐約陷入一片火海的幻夢,“美利堅轟炸機”計劃應運而生。

解密德軍夢幻戰機:轟炸美利堅,二戰德國遠程轟炸機傳說

德軍戰略轟炸

納粹德國作為一個軍事獨裁政權,其領導層大多都有行伍經歷,如希特勒在一戰時期是一名蹲戰壕的步兵;赫爾曼·戈林在一戰時期是一名飛行員。至於納粹德國的高級指揮官,大多也都曾參加過一戰,如納粹德國初期空軍負責人瓦爾特·韋佛,一戰時期是一名參謀;二戰後期德軍西線總司令阿爾貝特·凱塞林,一戰時期有過步兵和炮兵部隊作戰的經歷;潛艇部隊指揮官卡爾·鄧尼茨,則在一戰時期就已經是一名潛艇艇長。

解密德軍夢幻戰機:轟炸美利堅,二戰德國遠程轟炸機傳說

這幾個人都與納粹德國的遠程轟炸機計劃關係密切。德國是世界上第一批組建空中作戰力量的國家之一。在一戰時期,其率先使用大型飛艇對英國進行戰略轟炸,隨後又投入名為“哥達”的重型轟炸機,給英國人制造了巨大的傷亡和心理恐慌。這種全新的空中作戰方式,刺激了一個名為杜黑的意大利軍官,他逐漸形成了一套以戰略轟炸為核心的空權論。

解密德軍夢幻戰機:轟炸美利堅,二戰德國遠程轟炸機傳說

杜黑的空中致勝理論隨後流傳世界,各國的軍事理論家其實也在探索關於空中作戰力量如何使用的問題,他們依據各自國情從杜黑的理論中各取所需,發展出不同的流派。比如美國陸軍航空兵和英國皇家空軍在戰略轟炸的路上越走越遠,美國海軍航空兵和日本海軍航空兵則重點發展精確戰術轟炸也就是俯衝轟炸機,蘇聯則將空中作戰力量視為陸軍的一個重要補充,發展出了空地協同戰術,也就是飛機配合陸軍,充當超機動炮兵。

德國的情況比較複雜,這個處於歐洲大陸中部四戰之地的國家,主要的威脅來自於陸上,故而其陸軍的強弱至關重要。由此考慮,德國應該選擇蘇聯模式,走空地協同的路子,搞一支配合陸軍的超機動炮兵出來。

這也正是戈林的想法,他在1935年3月9日接受採訪時,首次向外界披露納粹德國已存在有一支獨立建制的空軍,其實際的組建工作,則在兩年前納粹黨剛上臺時就已展開。這支年輕的空軍,主要由經歷過一戰的老飛行員與抽調自陸軍的軍官構成,所以在空軍與陸軍的關係上,沒有出現其他國家的扯皮內耗現象,為發展空地協同奠定了良好基礎。在一年後的一份內部評估報告上,戈林對納粹空軍在未來戰爭中的任務進行了規劃,主要包括奪取制空權,攔截作戰,近距離支援地面部隊等,基本上都是在走超機動炮兵的路子。

解密德軍夢幻戰機:轟炸美利堅,二戰德國遠程轟炸機傳說

但戈林效忠的老大希特勒卻有不同的想法,根據這位獨裁者的密友斯佩爾日記所披露,希特勒關注美國的一個重點,就在於如何讓紐約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故而早早就開始幻想要對美國最大都市制定一些攻擊計劃。這些攻擊計劃包括派遣特工去搞恐怖襲擊,用遠程導彈進行轟擊以及研發遠程轟炸機。

研發遠程轟炸機並非是希特勒的原創,而是來自於納粹德國初期空軍負責人

瓦爾特·韋佛,此人雖位居戈林之下,卻在空軍事務上有著相當大的自主權,可以面見希特勒陳述自己的各種想法。韋弗在一戰時期服役於德國陸軍總參謀部,按道理說他應該是空地協同的死忠,但他卻在接觸飛機之後離經叛道,轉變為空軍獨大的一個鼓吹者。他對於納粹空軍在未來戰爭中的使命,有著與戈林截然不同的看法:主動出擊,通過轟炸敵人的空軍基地,將其空軍消滅在地面上;通過轟炸摧毀敵人的交通系統,比如鐵路、橋樑等等,阻滯敵軍兵力調動;通過轟炸摧毀敵人後方的工廠,以降低其戰爭潛力……

希特勒對韋弗的想法很感興趣,並支持其做一些實際的工作。於是早在1933年,納粹德國的遠程轟炸機項目就已經啟動了,其最初的名號還不叫“美利堅轟炸機”,而是叫“烏拉爾轟炸機”。烏拉爾乃是蘇聯境內巨大山脈與河流地區的稱呼,也是蘇聯軍工業集中之地,取這個名字,言下之意十分明顯,那就是早在納粹黨上臺時,就已經盤算著要對蘇聯動手了。

1934年,“烏拉爾轟炸機”項目正式啟動,啟動方式是極其秘密的。韋弗繞過戈林直接出面,找來兩家德國航空企業,一為容克斯,一為道尼爾,將軍方所需技術指標告之,然後要他們火速拿出方案來。

德國的航空企業,實力不能說不強,但其剛剛從一戰後的長期蕭條中復甦過來,各方面條件都還在完善中,加上長期受軍備制裁,在大型飛機的研製上缺乏經驗,倉促之間要上馬一種全球皆無的遠程轟炸機,還真是難為他們了。即便如此,兩家航企還是在大約兩年之後,就拿出了各自的原型機,並進行了一系列試飛。試飛的結果,沒有發生奇蹟,兩家航企的產品性能都不怎麼樣,特別是在至關重要的航程一項上,都沒有達標。軍方要求能帶兩噸炸彈飛至少2500公里,容克斯拿出的JU-89勉強及格,但載彈量不足,道尼爾則是不帶炸彈的情況連2000公里都飛不滿。

解密德軍夢幻戰機:轟炸美利堅,二戰德國遠程轟炸機傳說

不滿於兩家航企之表現,在1936年,韋弗又發起一個A計劃以替代“烏拉爾轟炸機”項目,並另尋一家德國航企,即亨克爾公司,希望它能帶來驚喜。此公司由德國航空天才恩斯特就・亨克爾創立,設計思想上頗為激進創新,納粹德國後來的許多超前戰機都出自於此,包括噴氣戰機、火箭戰機。以其能耐,要設計一款遠程轟炸機,也並非不可能。

不料,韋弗墜機了。1936年6月3日,在從柏林飛往德累斯頓的路途中,韋弗死於飛機失事。諷刺的是,他所搭乘之飛機,正是其寄予厚望的亨克爾所造。 道尼爾研發的遠程轟炸機DO-19。

解密德軍夢幻戰機:轟炸美利堅,二戰德國遠程轟炸機傳說

韋弗一亡,戈林就全面掌控了納粹空軍,希特勒也在其誘導下暫時忘記了讓紐約陷入火海的事。戰略轟炸的聲音絕跡於納粹空軍內部,精確轟炸或者說俯衝派成為主流勢力,容克斯和道尼爾的“烏拉爾轟炸機”項目被戈林立即叫停,亨克爾的A計劃則在最大限度滿足了軍方提出的新要求之後,得以保留。這些新要求包括要讓一個16噸重、22米長的大傢伙像一架6噸重、10米長的俯衝轟炸機那樣去搞俯衝,以攻擊地面上的一個要塞、一群坦克,而不是去做它該做的事:戰略轟炸。

在俯衝派的主導下,納粹空軍開始急劇膨脹,1935年戈林大放厥詞時,其麾下戰機不到一千,到1939年9月閃擊波蘭之前,這個數字就已經突破四千,為當時全球僅次於蘇聯空軍的強大存在。

當然這個強大是有時間限制的,當二戰烽煙一起,納粹德國的威風一過去,就開始轉向疲於奔命與力不從心了,特別是當英美兩國屢屢以千架以上的遠程轟炸機對納粹德國進行大規模戰略空襲時,躲在柏林防空洞中的希特勒等人懊惱之下,就開始重拾當年的“烏拉爾轟炸機”計劃以及讓紐約陷入火海的幻夢,“美利堅轟炸機”應運而生。

轟炸方案群起

1940年11月到1941年5月之間,希特勒、戈林等人就“美利堅轟炸機”計劃進行了研究。此時的國際形勢,乃是納粹德國與法西斯意大利在歐陸與北非全面佔優勢,舊日本帝國則在東亞地區橫衝直撞,看起來軸心國是局面大好,但美國方面已經公開表態,要在武器等方面對英國進行支援,羅斯福總統則在他的第12次爐邊談話中,明確表示美國是不能容忍那些殘酷侵略行徑的。這些信號讓軸心國有了強烈的危機感,舊日本帝國圖謀突襲美國太平洋艦隊,納粹德國則圖謀儘快結束歐陸戰事,同時還著手研究一些能對美國造成威脅的攻擊計劃。

解密德軍夢幻戰機:轟炸美利堅,二戰德國遠程轟炸機傳說

美國距離歐陸甚遠,隔著一個大西洋,最短航程也在五千公里以上,以納粹德國當時最能飛的飛機,也只有望洋興嘆的份兒。但葡萄牙獨裁者薩拉查在1940年對納粹德國的親善態度,讓希特勒等人看到了希望,那就是以葡萄牙控制下的亞速爾群島為基地,用遠程轟炸機攻擊美國紐約等地。

亞速爾群島位於北大西洋東中部,距離美國本土大約有三千公里遠。納粹德國高層給幾個航企下單,要他們研發新型遠程轟炸機。在幾個航企之中,有早已經參與過遠程轟炸機項目的容克斯,也有從未收到官方邀請,卻一直在自費研究,意圖異軍突起者,比如梅塞施密特。

梅塞施密特擅長製造戰鬥機,但公司高層對轟炸機興趣也頗濃厚,早在韋弗主管空軍的時代就開始自己掏錢,秘密研發遠程飛機,而且其設計十分驚人,航程超過兩萬公里,以當時的技術水平來看,這顯然屬於幻想,因此一直處於圖紙狀態。在1940年8月,志得意滿的納粹黨認為他們即將統治歐洲大陸與非洲大陸,這就需要提前研發一種可以飛到非洲大陸中部和南部的遠程飛機。梅塞施密特將這個要求與“美利堅轟炸機”合併,把原來那個驚人的設計方案拿出來,遊說軍方,企圖同時從納粹海軍和納粹空軍那裡吃到訂單。納粹空軍最終給了它6架訂單,納粹海軍也表示他們是唯一入選者,具體數量待定。隨後梅塞施密特內部開始抽調大量人手、設備和資金用於遠程轟炸機的開發。

開發的速度極其緩慢。圖紙上的設計一旦進入落實模式,就開始暴露出各種問題,原型機的各項性能指標與梅塞施密特最初自吹的那些數據相去甚遠,軍方大為失望,納粹海軍的新領導鄧尼茨則是直接打出了叉叉,表示不會再考慮這種飛機。

雖然梅塞施密特在納粹空軍都幾乎已經失去了興趣的情況下,還在執迷不悟地投入巨資進行研發,但最終這種遠程轟炸機也沒有出爐,只造出了一架毛病多多的原型機。1944年10月18日,戈林正式叫停該項目。

解密德軍夢幻戰機:轟炸美利堅,二戰德國遠程轟炸機傳說

再來看容克斯,這家可謂是早有教訓在前,故而經驗豐富,一接到軍方通知要研發“美利堅轟炸機”,它就毫不意外地搬出了當年的老設計,擬以簡單省事的方式儘快搞出來,免得希特勒或者戈林又突發奇想,改來改去,形成難產。當年容克斯在韋弗身亡之後,通過為德國民航開發大型客機等手段,將最初拿出來的JU-89型飛機成功地延續了下來,並發展出JU-90,JU-290等型號。以此為經驗,容克斯的方案是把JU-290放大增強,並冠以JU-390的型號。JU-390的研發進展,比起梅塞施密特的不靠譜設計要快得多,原型機試飛的結果也令軍方很滿意。

不僅軍方滿意,舊日本帝國也很滿意,為此特意與納粹德國展開談判,要獲得許可證以生產這種大飛機,用來轟炸美國本土,也就是另一個“美利堅轟炸機”計劃。

解密德軍夢幻戰機:轟炸美利堅,二戰德國遠程轟炸機傳說

Ju390轟炸機

隨著戰爭形勢的變化,容克斯的JU-390也沒有迎來量產的一天,最終只造出了兩架原型機。各種“美利堅轟炸機”設計方案中,若要在大膽前衛上分個先後的話,那麼最有資格的兩個候選者,就是出自於霍頓兄弟的飛翼轟炸機與森格爾的“銀鳥”空天轟炸機了。 梅塞施密特研發的遠程轟炸機。

霍頓兄弟本有三人,分別名為瓦爾特・霍頓、雷瑪・霍頓和霍夫曼・霍頓,三人都是納粹空軍的飛行員,業餘從事飛機設計,其中霍夫曼戰死於敦刻爾克上空,沃爾特則是王牌飛行員。有著實戰經驗的霍頓兄弟,對於設計飛機這件事,有著與那些航企設計師截然不同的理念,他們認為就“美利堅轟炸機”計劃而言,傳統的飛機結構已經過時,需要一種全新結構的飛機,方能滿足軍方要求,直至實現希特勒將紐約化為火海的夢想。 這兩位業餘設計師拿出了一個飛翼轟炸機方案,何謂飛翼呢,就是沒有尾翼,整體像一個巨大飛鏢的飛機結構,今天美國的B-2隱形轟炸機即屬於飛翼結構。這種結構放在七十餘年前可是相當驚人的,所以霍頓兄弟的方案最終只停留於圖紙階段。

解密德軍夢幻戰機:轟炸美利堅,二戰德國遠程轟炸機傳說

森格爾則是一位來自於奧地利的航空航天奇才,他在火箭技術方面有著許多驚人的成就,如果沒有那場戰爭的話,他應該在航天中心設計宇宙飛船。戰爭讓他成為了納粹德國的一位軍方研究人員,並根據納粹德國的“美利堅轟炸機”項目,發展出了一種空天轟炸機方案。所謂空天轟炸機,就是轟炸機從地面起飛之後,直衝雲霄,利用超高速飛行造成的特殊氣體效應——激波,像衝浪一樣,實現低能耗下的遠程高速飛行。森格爾所屬的納粹德國火箭飛行研究中心賦予該方案一個詩情畫意的名字——“銀鳥”。

解密德軍夢幻戰機:轟炸美利堅,二戰德國遠程轟炸機傳說

當然這個“銀鳥”的命運和霍頓兄弟的飛翼一樣,也是最終止步於圖紙階段。比起傳統意義的轟炸機,“銀鳥”更像洲際導彈或者航天飛機。它是一種可以水平起降,單級高速入軌的高性能飛行器。根據方案,轟炸機應長28米,冀展為15米,機身結構應簡單明瞭,採用直線式機翼。“銀鳥”和V1飛彈一樣藉助長長的滑軌起飛。滑軌起飛其實和現在的垂直髮射一樣,也是一些高速飛行器的有效起飛方式之一,長長的軌道將給飛行器以極高的初速。

總而言之,"銀鳥"是生錯了時代的優秀產物,即使以現代技術也很難達成它的設計初衷:軌道轟炸。但其身上所體現的優異設計,和其所代表的超前思想遠超過其他國家。雖然很難在當時的技術水平下獲得實現,但其不拘一格、勇於創新的探索精神,將永遠受到後人的讚賞。

無稽傳說

1945年5月9日,納粹德國投降,至投降之日,沒有一架“美利堅轟炸機”在紐約投下過炸彈,這個計劃的主要成果是幾架破破爛爛的原型機和一大堆圖紙,以及許多未經證實的傳說,這些傳說集中於JU-390之上,因為其完成度最高。

據1955年的一份英國航空雜誌報道稱,有一架容克斯製造的JU390在1944年底執行過飛往美國紐約的秘密任務,不僅成功到達還在美國紐約上空盤旋了一小時左右。這個報道很快就被來自於英國皇家空軍的證詞所推翻,但不妨礙它以傳說的形式存在下去。到了1969年,這個傳說就被《每日電訊報》發展成容克斯在1944年底,用一架JU390完成了從納粹德國控制的法國到南非開普敦的飛行,用另一架JU390去了美國紐約,還進行了空中偵察,拍攝了大量關於紐約的照片。根據學者研究,這個傳說的源頭,是英國戰後對納粹空軍人員的幾份審訊報告,這些報告提到了紐約飛行、空中偵察等,但沒有去開普敦那件事,而且這些報告都沒有證據支持,比如照片,一張都沒有。

解密德軍夢幻戰機:轟炸美利堅,二戰德國遠程轟炸機傳說

關於JU-390還有一個傳說,雖與轟炸紐約無關,但也頗令人好奇,那就是在戰爭結束前,希特勒派出了一架由容克斯製造的特種JU-390,裝滿了機密文件與設計圖紙,其中包括納粹德國在原子彈方面的研究成果。這架JU-390為了繞過盟國的空中攔截,取道北極,飛到了日本。傳說製造者為了加強故事的可信度,還搬出希特勒的密友斯佩爾來作證,稱此事由他在大戰結束後二十餘年的一次私人採訪中所透露。

拋開無稽之傳說,來看看歷史上發生過的現實,那就是納粹德國自1943年開始,就已經開始放棄“美利堅轟炸機”計劃了。希特勒在這一年的7月就此事表態:“幾架能飛越大西洋到達紐約上空實施的遠程轟炸機,對於影響戰爭進程毫無幫助,反而只會激怒美國人。”這句話給“美利堅轟炸機”計劃判了死刑,同時也反映出這位獨裁者在殘酷的現實面前,放棄了讓紐約陷入火海的幻夢。

這個殘酷的現實就是以納粹德國之國力與資源以及多線作戰之窘境,要想擁有一支數以百計乃至千計的遠程轟炸機部隊,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遠程轟炸機的數量如果過少,又完全達不到戰略轟炸的效果。英國自1942年開始就對納粹德國實施以數百架乃至上千架遠程轟炸機為主的戰略轟炸,卻收效甚微,直到美國陸軍航空兵在1943年開始大舉加入對德戰略轟炸後,才開始取得一些戰果,同時伴隨以巨大的代價。美國損失戰機接近兩萬架,其中多為遠程轟炸機,如B-17“空中堡壘”,這種飛機被打掉一架,往往就意味著上面搭乘的10名機組人員只有小概率能生還,還不用說當時一架B-17造價高達20餘萬美元,放在今天約合300萬美元。

解密德軍夢幻戰機:轟炸美利堅,二戰德國遠程轟炸機傳說

為了更加突出納粹德國玩不起戰略轟炸這件事,還可以對比一下二戰時期航空工業的一些數據。首先是飛機產量,1939年納粹德國年造飛機8千餘架,英國造了8千架不到,美國是接近6千架,蘇聯過萬架。到了1944年,納粹德國的飛機年產量到達戰爭時期的巔峰,近4萬架,但美國一家就超過了它,近5萬架。

飛機只是航空工業關鍵數據之一,另一關鍵數據是燃油,沒有燃油,你造一億架飛機也沒用。這恰好是納粹德國最致命的地方所在,也是舊日本帝國的軟肋。二戰爆發前,納粹德國深知缺乏石油資源,寄希望於以煤炭為原料搞化學合成,並制定了自給自足的計劃,但使盡了吃奶的力氣,連一半的目標都沒有完成。反觀盟國,英國控制了石油豐富的中東地區,美國則是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產油大國,至於蘇聯,也不缺油,希特勒還幻想能奪取它的高加索油田。

解密德軍夢幻戰機:轟炸美利堅,二戰德國遠程轟炸機傳說

納粹德國的“美利堅轟炸機”計劃屬於紙上幻想,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許多設想以及技術設計並未失傳,而是被以美蘇為主的戰勝國所繼承,並在它們各自的軍機發展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如霍頓兄弟天馬行空般的飛翼轟炸機,就與美國此後所研發的B-2隱形轟炸機有著極為相似的外形設計,雖然霍頓兄弟之一的瓦爾特曾去研發B-2的諾思羅普公司求職未果,但誰又能百分之百地肯定美國人的這款作品是完全原創?又比如森格爾的“銀鳥”空天轟炸機,更是給了美蘇兩國以巨大的啟發,今天美國正在研發的“全球攻擊平臺”,本質上就是與“銀鳥”同類的空天轟炸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