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小鎮如何進行規劃設計?

核心要素

1、吸引核是旅遊小鎮存在的前提

旅遊小鎮的特色旅遊吸引力體系應具有一定的文化、歷史、藝術、科學、養生等價值的核心旅遊實體、景觀節點、旅遊活動、建築風貌、多樣業態和特色生活方式。

2、以休閒產業的聚集為基礎

旅遊引導的小鎮發展更多的是依靠旅遊產業鏈中的休閒產業聚集,即休閒業態的多樣化形成的旅遊休閒業態發展結構。

3、旅居一體化的基礎設施

旅遊小鎮與旅遊景區、建制村鎮的最大區別在於服務對象的複雜性,因此在構建旅遊小鎮時應充分考慮居民及遊客的需求,構建生活化的服務系統。

4、社區參與和居民收益的最大化

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方式,應在吸引社區參與、帶動就業、促進居民增收等方面有較強的作用。提升產業、扶貧扶農、促進效益是其建設的重要目的。

5、優質的人居環境

旅遊小鎮的人居環境應具備低碳環保,設施齊全,秩序井然,文化娛樂氛圍濃郁,精神文明生活健康、豐富等特點。

6、高效的管理系統

旅遊小鎮管理相對複雜,應建立獨立的專項管理機構,進行統一的綜合管理,明確所有者、經營者和監管者,實現三權分離、有效制衡,提升管理效率。

7、完善的保障體系

旅遊小鎮的保障體系應包括城鎮發展保障體系(教育、醫療、就業、住房等)、旅遊專項保障系統(發展資金保障、旅遊安全保障、醫療救援保障、營銷體系保障等)。

8、較強的市場影響力

旅遊小鎮應形成特色主題,具備較強的旅遊市場輻射力,休閒業態經營狀態良好,遊客抽樣調查滿意率較高。接待海內外遊客達到一定規模。

旅遊小鎮如何進行規劃設計?

核心價值

旅遊小鎮核心的價值,其實是產城一體化發展的創新模式。打造旅遊吸引核是旅遊小鎮發展的前提;構建休閒聚集中心,留下游客的消費;多業態的消費聚集結構需要大量就業人口,由此形成本地就業人口的聚集。

成長模式

1、核心吸引力的構建和遊客量是休閒小城鎮開發建設的前提;

2、休閒聚集是旅遊小鎮成長的關鍵;

3、泛旅遊產業集群化是旅遊小鎮發展的主要形式;

4、居住發展帶的形成是旅遊小鎮的核心基礎;

5、城市配套體系完善是旅遊小鎮成長和建設的必要支撐。

旅遊小鎮如何進行規劃設計?
旅遊小鎮如何進行規劃設計?

等級評價細則(構成)

旅遊小鎮等級評價細則包括《旅遊小鎮評分細則》與《旅遊小鎮的遊客滿意度及社區居民滿意度評分細則》兩部分。對於小鎮的評分細則分為評分項和加分項。評分細則通過八大體系對旅遊小鎮進行評價:旅遊小鎮的發展基礎、旅遊產業的綜合貢獻、旅遊產品的聚集程度和吸引力、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休閒體系、社區參與程度與社區帶動效應、管理與保障、環境與保護,創新技術運用等方面。

通過對旅遊小鎮的研究及國內相關類型評定指標的借鑑,得出旅遊小鎮評定標準,共七大項,1000分。加分項是100分,重點從國家政策幫扶和重點發展區域兩個角度加分。旅遊小鎮的遊客滿意度及社區居民滿意度評分細則。

旅遊小鎮的開發與建設

旅遊小鎮的開發建設有五方面要求:第一,走景區化的發展之路;第二,積極發展休閒消費的聚集;第三,宜居宜遊的服務配套;第四,多樣化的度假和居住產品的開發;第五,智慧化旅遊小鎮的建設。以下具體介紹三方面:

旅遊小鎮旅遊景區化建設之路

第一方面,首先是吸引力項目的建設。需要休閒要素的完備、休閒要素的吸引力,要有大型的遊樂,要有完備的活動或節慶,或者有比較完好、吸引人的生活方式,這些都是旅遊小鎮吸引遊客的基礎。

案例分享:雲南南華野生菌小鎮,這個小鎮的發展是雙引擎結構,第一個是野生菌產業,第二個是野生菌的旅遊結構。通過山菌王國童話樂園的項目,設計蘑菇城堡、蘑菇湖、蘑菇森林,以及很多遊樂設備共同組成。並根據松露採摘的文化,設計了“保衛松露”的兒童體驗型遊樂活動以及“尋找松露”的室內產品;根據童話設計了愛麗絲之夢的主題遊樂設施。通過以上產品的設計,共同形成了小鎮親子化、主題化的旅遊吸引力項目,為小鎮找到了產業支撐之外的旅遊項目支撐。

旅遊小鎮如何進行規劃設計?

第二方面,街區與風貌的打造。首先要注重打造有特色建築形態、空間形態以及創新元素的應用,不能千鎮一面,注重“原生性”和“鮮活性”,從如何延續本土特色建築形態、如何通過場景實現 “鄉愁”記憶、如何融入現代創新元素三方面著手。第二,旅遊小鎮的街區設計有三大理念:人車分離的街區交通、獨特文化的景觀要素、旅居結合的設施配置。第三,一個好的街區應該滿足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人群各種活動的要求,因此空間設計時必須相應提供宜人的街道尺度、合理的步行路線、舒適的街道傢俱。

旅遊小鎮如何進行規劃設計?

第三方面,構建多個自然或文化的節點。形成非門票結構,包括入口形象、中央廣場、景觀小品、雕塑、景觀構築物、橋、亭、閣等,每個都形成觀光結構和文化的承載。構築非門票的結構形成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免費開放的文化節點,豐富街區的遊覽結構和吸引點。

1、業態的規劃方法有“三步四法”。

旅遊小鎮如何進行規劃設計?

三步即:現有業態調查、培育新興業態、業態聚合聚集發展;四法即:要素聚集法、空間複合法、市場組合法、產業融合法。

2、12要素的業態有多種打造方法。

旅遊小鎮如何進行規劃設計?

吃:小鎮裡面吃的形式、吃的內容、吃的過程都發生了重大改變。包括綠色生態餐廳、3D投影餐廳、歌舞宴、主題餐廳、古食譜體驗等。

住:業態也豐富多樣,可以是酒店、客棧、民宿、集裝箱度假小屋、鄉奢主題酒店等,越來越特色化、個性化的住宿業態,可滿足不同群體的住宿需求。

行:現代高端(郵輪旅遊、低空飛行、房車、遊艇、山地火車)+傳統特色(馬車、狗拉雪橇等)+創新時尚遊樂(機器人拉車、滑道等)業態…

遊:各類景點、城市遊樂、鄉村遊樂、親子游樂……

購:購物體驗化、文創化、情感化發展,在真真實實的用體驗感和感情營造商業的吸引力,比如創意手工坊、文創體驗基地等。

娛:娛樂有很多種,旅遊演藝大爆發。

商:商務旅遊、會議會展、獎勵旅遊等;拓展培訓、遊輪商務會議、遊學、商務考察、會展考察等也有不同的業態組合和業態的方法。

養:從養生、養老,到養心、享老,人們越來越注重身心一體化的健康,通過五大旅居享老的模式,開發養的全新業態創新。

學:“旅遊+教育”、修學、遊學、科考、培訓、拓展訓練、攝影、採風、夏令營冬令營、禪修、國學學習是小鎮的業態。

閒:包括鄉村休閒、都市休閒、度假等各類休閒旅遊業態和新要素。

情:包括婚慶、婚戀、紀念日旅遊、宗教朝覲等各類精神和情感的旅遊新業態、新要素。

奇:包括探索、探險、探秘、遊樂、新奇體驗等探索性的旅遊新業態、新要素。

3、業態配比基本上分為兩類。

一是旅遊目的地型小鎮業態配比,另一個是旅遊服務配套型小鎮業態配比。餐飲和購物業態是兩類旅遊小鎮中佔主體的業態,達到50%之多;住宿業態和遊覽業態在旅遊目的地型小鎮當中偏高;遊樂業態和購物業態在旅遊服務配套型小鎮的佔比偏多。

旅遊服務配套設施

旅遊小鎮的服務配套建設要具備:一,便捷完善的城鎮設施服務,包括道路交通設施、公用設施、公共服務。二,完善的旅遊服務配套,包括集散中心、服務中心、標示導視系統、旅遊廁所、停車場、小鎮內部交通。三,智慧化城鎮服務設施,旅遊小鎮應該通過物聯網信息雲平臺,對大數據進行分析,提供精準化個性化訂製服務,打造智能化旅遊小鎮,通過多級智能控制硬件統一接入物聯網絡,如智能路燈、智能井蓋、智能垃圾桶、智能停車場、智能座椅、智能監控等,基於GIS進行可視化管理,實現小鎮智慧式管理和運行。

田園綜合體與旅遊小鎮的融合發展

近年,國家出臺兩大戰略,前年是特色小鎮,今年是田園綜合體。前者主要解決農村、農業、農民的“空心村”問題;後者在於找一個產業成本窪地,植入有創新性、有特色性產業,引入高知人員,紓解城市功能,優化開發新模式,調整城市佈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最後延伸出帶有文化性的生產和生活,從而帶來生態和生命質量的提高,主要解決的是“城市病”問題。

田園綜合體和特色小鎮有一些共同點:二者都兼顧了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合一”與一產、二產、三產“三產合一”問題;都注重現代科技與文創,並增加了些許旅遊元素,而面對的旅遊者也是同一群體——城裡人;只不過一個以農為主,一個以工為主,第三產業卻是統一要求的。

也許田園綜合體靠村近一些,特色小鎮靠城近一些,但都必須是生態的,前者是一個田園化的綜合體;後者如果也是田園化的,當然最好不過,因為在小鎮產業遷徙中,城裡人渴望有一個田園化的小鎮。這就為田園綜合體和特色小鎮的共融共進創造了條件。

特色小鎮是特色化的,這是生存的需要、競爭的需要、發展的需要,因為其要立足於更廣泛的一個大市場。而田園綜合體也許僅僅面向附近城市就行了。但是在市場經濟下,特色化發展是一切產業或本體的共性,特色小鎮如此,田園綜合體也是如此,“田園綜合體+特色”不是更有利於發展嗎?

其實,從更高、更大、更廣的層面講,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其實已構成了自從有人類社會以來“城市+鄉村”這個永遠的社會綜合形態,只不過,我們當下提出的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是一種創新的、在目前形勢下不得不這樣推進的社會綜合體。這樣說來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共融共進是必須的,幾千年來都是這樣,今後也是這樣。或者是:特色小鎮+特色田園綜合體=新社會形態發展綜合體。

不過,綜合看來,技術社會的加速度發展,機械化解決了人類重體力勞動,智能化解決了人類的重複性勞動。但隨著人們閒暇時間的增多,未來對閒暇空間的要求將越來越高、越來越大。未來,休閒空間的選擇將是小鎮第一、城市第二、鄉村第三。它們的主體都是休閒空間,因此,特色小鎮、旅遊小鎮、田園綜合體急需探索新型模式、新領域。

生活品質新領域

旅遊在公共設施方面的投資改變了環境,小鎮變美麗了,田園綜合體使鄉村變得更加亮麗;提高了文化,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質。

怎樣認識特色小鎮的產業聚集?說到底應該形成產業聚集的新領域,包括新產業、新創意和新人才的聚集,如果達不到這種聚集,可能就面臨失敗。產業聚集比較難,一千個小鎮一千個產業聚集。但做產業特色小鎮,就必須符合這一規律。可能的結果是促在政府上,難在產業上,苦在特色上,倒在房子上,差在文化上,死在市場上。而融入了旅遊則會有所不同,特色小鎮加旅遊,是所有特色小鎮的共同點,說到底這是消費聚集,多數特色小鎮聚集不了產業,最終是聚集消費,因此稱為“活在旅遊”。旅遊小鎮會成為休閒度假的新領域,也會成為生活品質的新領域。

旅遊小鎮的發展格局,涉及三個領域,一是傳統領域,需要轉型升級;二是新興旅遊領域,需要開拓進取;三是泛旅遊領域,彰顯未來。同時,這三個領域有三方面的追求:第一是時尚,要求酷;第二是文化,求古;第三是健康,求養。

第一種方式,整體進入全面開放,從“小鎮+旅遊”,到“旅遊+小鎮”;第二種方式,藉助資源,逐步推進,景區帶小鎮格局形成了,山水促小鎮已經形成了標配;第三種方式是放大古村,深化古鎮;第四種方式就是搭車進入,形成配套;第五種方式是綜合格局,提升品質;第六種方式,先站在岸邊,再“趁火打劫”。魏小安解釋道,政府和前期開發商必須有難過的時候,前期基本工作完成後,政策的後續難以跟上,這時候“趁火打劫”進入,則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其中,第一忌諱的是房地產,“換件衣服,多唱點高調”;第二忌諱的是掛羊頭賣狗肉,需要沉下心來認真做品牌形象。事實上,特色小鎮尤其在旅遊小鎮發展過程中,商機很多。

科學發展是方向

總的來說,在旅遊小鎮具體操作中需要強化五個重點:差異度、文化度、舒適度、方便度、幸福度。這也是小鎮及田園綜合體建設的難點。傳統文化現代解讀,傳統資源現代產品,傳統產品現代市場,需要解決傳統和現代的對接溝通,否則就缺乏市場價值。

現在看來,旅遊小鎮創新需要幾點,一是異質文化。作為旅遊小鎮,異質文化是發揮特色的根本。因此,需要在各個方面研究歷史化、民族化、鄉土化、個性化等問題。二是同質文化。大眾化的旅遊需要商業化的運作,也要求現代化的設施。三是異質文化和同質文化的有機結合。四是管理和服務文化。五是形成視覺震撼力、歷史穿透力、文化吸引力、生活沁潤力、快樂激盪力。

表示,目前,共享小鎮是方向,未來經濟形態主要在“共”。“共”就是資源運用的變遷,也是共享經濟的範式。當代的特點就是從生產端到消費端,從而混同了生產與消費,產生新的概念叫產消者,形成鏈條式、板塊式、平臺式運作模式。社會正在進入一場革命,指數級增長,數字化進步,組合式創新。消費多元化,互聯網所有權和支配權的變化,將來複合型產品、複合型消費、複合型工作、複合型身份、複合型社會會成為主流。共享涉及閒置與流動,閒置就是浪費,流動就是配置,讓閒置流動起來就是共享經濟的根本。

未來的旅遊小鎮,田園生態、森林、休閒、運動、健康、情感、鄰里、幸福等,就是未來的生活追求,這種生活追求在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已經是不可能了,但是在旅遊小鎮則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發展是硬道理,硬發展是沒道理,不發展也是道理,巧發展是好道理,科學發展是根本道理。同樣,小鎮尤其是旅遊小鎮剛剛開始大規模推進,其中必會產生一些規律性的內容,所以需要形成規律性的認識,符合規律來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