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鎮“小而美”,各具風采“特而強”

美麗長三角,既要大城繁華,也要小鎮特色。

在2016年至2018年公佈的三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中,滬蘇浙皖共有119個“小鎮”上榜,以“小而美”的形態散落大地,以“特而強”的業態新聲奪人。

鍾靈秀,美在生態。浙江麗水蓮都,穿行於一個個古村落,仿若置身於一幅幅山水畫中,1500多年的歷史在通濟渠水流淌,甌江兩岸灘、嶼、島、林等自然風光與堰、港、壩、村等人文景緻相互映襯,這便是古堰畫鄉。寫生、攝影者絡繹不絕,碧湖入畫、青林入鏡,遊人自成一景。

特色小鎮“小而美”,各具風采“特而強”

筋骨健,富在產業。江蘇泰州泰興,一曲“黃橋琴韻”奏響“愛樂之城”,這隻有20萬人的小鎮,是全球最大的提琴生產基地,年產各類提琴70萬隻,佔國內市場70%、世界市場30%。黃橋人不僅擅制琴,還會拉琴、愛品琴,從製造之鄉到藝術之鄉,以樂器為業,音樂為魂,譜寫“無處不琴,無事不韻”的雅篇。

意韻長,根在文化。安徽宣城績溪,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沉澱“文城古韻”,古道古祠古民居,徽墨徽戲徽風味,湧動“無徽不成鎮”的鄉愁文脈,流傳“無績不成街”的商業文明。吳文化、越文化、皖南文化在長三角匯流,“晴耕雨讀”最憶是江南。

特色小鎮靈動與悠然的背後,是產、城、人、文的融合發展。浙江杭州,雲棲小鎮坐落西子湖畔,科創為核開啟雲計算數字產業傳奇;江蘇南京,中國首個“國際慢城”高淳椏溪,續寫遠離車水馬龍的“從前慢”;安徽黃山,“一萬名知青,十萬畝大山”茶林場,激揚一代人的青春記憶;浙江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戲劇節讓千年古鎮煥發新生活力。

而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特色小鎮風起時,一朝雲集又星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