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逸國韻課堂-經典共讀系列“道德經”篇八

小逸國韻課堂-經典共讀系列“道德經”篇八

【小逸課堂】

道德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小逸國韻課堂-經典共讀系列“道德經”篇八


老子是非常崇尚水的,因為他認為水的這種美德是最接近於道的。

老子說“上善若水,故幾於道”,水有這樣的特點,第一就是柔;第二就是居於卑下的地方;第三就是滋潤萬物,不與之爭。

水是有形無狀的,把它放在什麼樣的容器裡它就會呈現什麼樣的形狀,所以它是隨緣就世的。水的生性也是溫柔的,就像柔弱的少女一樣,羞澀,柔韌而又能夠隨遇而安。

比如說,用大壩去攔截水,水會靜止不動;用刀去砍水,水是毫髮無損的;水在天上就形成雨雪霜雲,在地上就是江河湖海;它遇到熱的時候就變成了水蒸氣,遇到冷就會結成冰;風起的時候,它就會有浪,居在高的地方它就會湍流而下。水的狀態是千變萬化的。

水無論處在多麼高的位置,他都會謙卑的往下流。

但是,我們人總是鍾情於高位,認為不停的往上高攀才會實現自身的價值。如果人人都往高處走,就會有競爭,有博弈,有得失,有成敗的出現。

老子的主張不是不讓人力爭上游,提高自我,他指的是不要有這種攀緣之心。因為,有了這種私心,私慾的舉動,有了這樣的做法,自己就會有損傷。

所以,老子認為水就比人明智多了。它是甘居低下的位置,但它滋潤萬物,也不居功自傲,能夠清淨無為。雖然它這樣的清靜無為,但它又是無所不為的。因為,它滋潤了萬物,讓萬物生長,生生不息生存在天地之間。就像第七章說的“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就是因為水的這些特性,又不居功自傲,老子把它推崇出來,認為水最有形態的符合於道的一種存在。

老子就是想通過對水的讚美來告訴世人:我們做事就要像水一樣具有諸多的德行,比如有寬廣的胸懷,謙虛的品格,與世無爭的德行等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在天為道,在人為德”,那樣,我們的德行表現出來的才是符合於道的。

我們的德行具體是什麼呢?按照王陽明的說法就是仁、義、禮、智、信。

很多人是看不明白自己的,有這樣一句話:“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我們去爭名利,居功自傲,要看看自己的德行具不具足。

其實,我們通過修行提高了自己的德行,那麼很多隨之而來的福報都會實現的。所以說,去博弈,去競爭是沒有太大的意義。

小逸國韻課堂-經典共讀系列“道德經”篇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