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蛇胆酒下肚,进补不成,却擤出了一坨虫!

老恭今天八到了一个很吓人的故事,故事主角,我们就叫他老王吧。

家住福田的老王经营一家小卖部,今年四十有三了,作为一个地道的广东人,老王盼着每年的秋冬季来临。

「秋风起,三蛇肥嘛,我没啥别的爱好,就是每年秋冬好这一口!」

一杯蛇胆酒下肚,进补不成,却擤出了一坨虫!

有多少广东人看了这个要流口水?

老王说的这是广东人秋冬季非常流行的饮食喜好:蛇宴。但是老王不同于别人的是,他还有一个隐秘的小心愿。

生吞蛇胆

老王跟蛇档的老板很要好,因为从几年前开始,他就已经是蛇档的熟客了,每年刚过10 月,他就向蛇档老板预约当年的一顿蛇宴。

但去年他有个大胆的想法,他要一尝新鲜蛇胆的味道!

其实老王很早就从街坊老友们那听说了,蛇胆有各种好处。但一条蛇也就一个胆,蛇档老板宝贝得不行,不是熟客一般连看都看不到。好不容易混成了熟客,老王去年,提前就跟蛇档老板约好了,秋天第一条大乌梢,这颗秘传的「绿宝石」他一定要!

一杯蛇胆酒下肚,进补不成,却擤出了一坨虫!

蛇胆的解剖位置及实图

这天老王盛装来到蛇档,老板鬼鬼祟祟从操作间拿出来一杯绿莹莹的「神秘饮料」,「赶紧喝,新鲜摘下的蛇胆,兑的好白酒,不是你提前来说我根本不给你!」

一杯蛇胆酒下肚,进补不成,却擤出了一坨虫!

蛇胆酒,不说以为是什么水果汁

盼了这么久才到手的蛇胆酒,老王根本没来得及好好端详,「新鲜,一定要趁新鲜!」,他半抢地,从店老板手里接过来,「咕嘟」一声就给喝下去了。

一阵腥臭从喉咙涌上来,直冲到他鼻子,火辣的酒味和苦涩一下子蔓延了整个口腔。他胃里一阵翻腾,好不容易忍住了没吐出来。「今年秋冬的滋补已经到位了吧!」

擤出了不可思议之物

那杯蛇胆酒补没补成,老王检验不来。

但最近一年他「变虚」倒是真的。从两三个月前开始,他白天开始昏昏沉沉,喉咙里总是痒痒的。那天,起来以后,他天旋地转,一测体温,竟有 39℃,身上软绵绵的,连从床上坐起来都不行。

这时喉咙突然涌出一股热流,咳也咳不出,他闭着嘴用力往外一吹气,鼻子中竟喷出了一堆灰白的东西。这东西线头大小,温热软乎,在他面前竟然还是能扭来扭去的!

一杯蛇胆酒下肚,进补不成,却擤出了一坨虫!

是老王从鼻子里喷出的「线头」

老王颤颤巍巍地把弯下腰把这团东西捡起来,送去了就近的医院,医生一看这阵势,赶紧拨打了深圳市疾控的电话,送检!

老恭同事收到这根「棉线」以后,经仔细的分析鉴定,明确了诊断:老王是感染了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

乌梢蛇感染百分百

野生蛙类感染过半

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简称裂头蚴。

曼氏裂头蚴的成虫寄生在猫、狗的肠道中,偶寄生于人的肠道。虫卵随粪便排出,并在水中孵出幼虫,幼虫被剑水蚤吃后,便继续发育成原尾蚴,原尾蚴寄生在青蛙、蛇等野生动物体内。

一杯蛇胆酒下肚,进补不成,却擤出了一坨虫!

曼氏迭宫绦虫的生活历程

2009 ~ 2012 年,一队来自广东的科研人员,对 124 条蛇进行了裂头蚴感染率的研究,其中,乌梢蛇的感染率达 100%。在裂头蚴感染蛇类中,53.5% 寄生在肌肉,36.4% 寄生在皮下,10.1% 寄生在体腔。

一杯蛇胆酒下肚,进补不成,却擤出了一坨虫!

疾控中心人员从蛙体取出裂头蚴

另外,裂头蚴可在蛙体内任何部位的肌肉寄生,其寄生部位与蛙的种类、大小及性别等因素无关。

一杯蛇胆酒下肚,进补不成,却擤出了一坨虫!

一项研究发现野生蛙类裂头蚴感染过半

全国各地的野生蛇蛙,感染情况都非常严重。以杭州市以及周边地区的调查为例,高达 60% 的野生蛙类和蛇类的体内携带有裂头蚴。在上海地区,研究人员曾经从一条野生大王蛇体内找出了将近 150 条裂头蚴。

传统陋习,五花八门

老恭向病原生物研究所的同事打听了一下,被各种裂头蚴感染的途径吓到:

  • 2015 年,浙二医院滨江院区任沈宏主任,从一个 12 岁女孩脑中取出数条裂头蚴,估计已经在孩子脑中存在了 4 年以上,推测为孩子年幼时在野外游泳喝了溪流中的生水所致。

  • 2014 年,广东某县发现一例用生青蛙皮贴在牙龈「降火」所致的脑裂头蚴病。

  • 2008 年,河南报道了一例 4 岁孩子生吃蝌蚪所致的裂头蚴感染,该孩子家长认为生吃蝌蚪有「清火降热」的功能,故在孩子发热时让其生吞蝌蚪……

2016 年,王付民等专家历经 8 年调研,完成《广东省食用蛇蛙类曼氏裂头蚴病的流行与防控》一书。

书中首次明确广东是我国人类感染裂头蚴病病例最多的省份,同时,广东人体感染该病的主要原因就是食用或药用乌梢蛇、虎纹蛙等蛇蛙类。

一杯蛇胆酒下肚,进补不成,却擤出了一坨虫!

全国裂头蚴感染分析

广东感染数「名利前茅」

感染裂头蚴会怎样?

感染裂头蚴的症状很多,最常见的是裂头蚴在体内游走所致的各种肿块。

感染裂头蚴的人,会在身上各种地方发现小包块,可能是眼睑,也可能在胸前肚皮上,甚至有可能是在阴唇或乳房这些地方,这些包块会像雀蛋、鸽蛋大小,推一推还能移动。如果动手术切除的小肿块,切开可找到孟氏裂头蚴虫体。

除了包块以外,有些人还能在皮肤伴有虫爬瘙痒感、红肿热痛。

感染裂头蚴所致的脑病,有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呕吐、癫痫等非特异性的神经系统症状。严重的,可以引起死亡。

当然,在大多数的时候,也有可能毫无症状,像老王一样,突然就喷出一条寄生虫来了。

吓怕了?那别做这几件事

野生蛙和蛇,是致病的最最主要原因,所以大家只要管住嘴,不吃野生蛙蛇,感染的概率就会大大下降。

除此以外,还可以这么做:

  • 科学的处理食材

裂头蚴在自然环境中可以耐受从零下 10℃ 到 56℃ 的温度变化。

在 56℃ 的温度下基本坚持不过 5 分钟。但是,用更高的温度将食材彻底煮熟才是真正安全的处理方法。爆炒、涮火锅等方法,往往无法将食材的某些部分彻底煮熟,很有可能因为无法彻底杀灭裂头蚴而成为安全隐患。

因此,只要在沸水中烹煮 2 分钟时间,便可彻底消除裂头蚴的隐患。

除了加热,冷冻也是杀死裂头蚴的方法之一。有研究表明,-20℃ 冷冻 2 小时可以杀死蛙肉中的所有裂头蚴。当然,冷冻法的效果除了和温度以及时间有关外,材料的大小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大包装的蛙肉或者蛇肉,-20℃ 条件下冷冻 24 小时更为稳妥。

  • 不要寄希望于任何调料

根据研究数据,生姜汁不具备完全杀灭裂头蚴的能力。酱油和醋虽然可以彻底杀灭裂头蚴,但是操作的条件是将尺寸很小的食材浸泡在醋中至少 24 小时或者酱油中至少 6 小时。

在现实的操作中,我们不太可能将食材切割得太小,也不太可能将食材放置在调料中如此长的时间。所以,光靠调料腌渍来杀虫并不是可靠的方法。

不少人喜欢边品尝食物边饮酒,也有人索性就把食材泡在酒里面来食用(比如,蛇胆)。虽然酒类中所含的乙醇有杀死裂头蚴的作用,但是与调料的作用相似,用酒中所含的乙醇彻底杀灭裂头蚴需要诸多的条件。

研究结果显示,只有 60% 的乙醇才能彻底杀灭食材中的裂头蚴,而且浸泡时间至少 2 个小时,同时食材的尺寸也必须很小。实际情况下,这些条件很难同时满足,因此喝酒杀虫也不太可靠。

结论:

老王因为生吞蛇胆「中了招」,感染了裂头蚴。

野生的蛇、蛙裂头蚴极高,野外水域也可能致感染,防不胜防。

不要因迷信或其他原因,接触或食用生的或未熟透的蛙肉蛇肉,蝌蚪也不行;用蛙皮、蛇皮贴到牙肉或其他伤口、脓肿,不仅不能治病,反而是致病的原因;选购饲养的蛙肉,经过合格冷冻处理,加上高温彻底烹煮就可以放心食用了。

-End-

其他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

本期图片太恶心

我要申请工伤

同意请点右下角「好看」

埃博拉

宫颈癌疫苗|疫苗问答

蟑螂|臭虫|蜱虫|恙虫

手足口病|风疹病毒|诺如病毒|登革热

艾滋病|毒木耳|查验证明

信息来源:深圳市疾控中心病原生物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