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沽湖畔的摩梭人 將宗教信仰和人間煙火融進扎美寺

拜火文化和“靈魂之眼”,瀘沽湖這個人口不足三萬的摩梭世居地承襲著古老的文化傳承。

摩梭人的扎美寺

“因為旅遊旺季所定酒店需延遲入住,我們被迫住進永寧鄉的陳家灣村。雨後的清晨,院壩中蓋在拖拉機上的一塊羊毛織毯在晨光中竟然有著Burberry的氣質。為了深入瞭解這塊織毯的來歷,我們即刻改變行程,陸續開始了長達六年對雲南、四川地區摩梭人傳統聚落的田野研究。”

“RFA(Revive Folk Art)族源文化研究中心”的Eva這樣說起與摩梭文化的淵源。六年來,當初落在那塊羊毛織毯上的目光所及更為深遠——古壁畫、“卍”字符文、有著“靈魂之眼”之稱的稜格花窗……這些古老藝術的源流與織毯一起,慢慢構建出一個古老的摩梭文化世界。

摩梭祖靈文化的母題:拜火文化

Eva第一次田野考察摩梭聚落時,被當地人家留宿。那天晚上,主人家準備了一大桌豐盛菜餚,祖母將第一口飯虔誠地敬奉到火塘上方的火神牌前。

瀘沽湖畔的摩梭人 將宗教信仰和人間煙火融進扎美寺

《摩梭人的扎美寺》劇照,摩梭人在火神牌前的供臺上以每日三餐的供食來祭奉先祖

祖母供奉的火神,是摩梭人由生至死的所有文化與信仰。而“拜火文化”是摩梭祖靈文化的母題,扎美寺裡以紅色為背景的壁畫、摩梭傳統民居建築“祖母屋”都有著拜火文化的體現。

摩梭人信仰“達巴教”,歷史悠久,可溯源至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600年古波斯帝國的“瑣羅亞斯德教”,也就是現在我們所稱的“拜火教”。藏傳佛教亦受此影響:在古波斯,檉柳被視作聖火祭祀的燃料,而布達拉宮的女兒牆,則由檉柳一束束砌置而成。

“達巴教”以萬物有靈的“泛靈論”思想為基礎,即“神、人、鬼”三重世界沒有空間的界限。“達巴”在摩梭人的生活中扮演著解決人間事務、與先祖和神靈溝通的媒介者的角色,它以現世者的姿態存在,未來的輪迴則交於藏傳佛教。他們以融於血脈的儀式日復一日地祭祀火神、禮敬先祖、諸神與自然,這些信仰與傳承形成了摩梭人特有的“害羞文化”與家族榮辱觀念,使得他們更加註重家族內部的和諧。

瀘沽湖畔的摩梭人 將宗教信仰和人間煙火融進扎美寺

扎美寺內拜火主題壁畫

信仰不僅滿足了摩梭人的精神所需,還有著極強的生活功能性,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比如祖母屋。以摩梭傳統民居建築“祖母屋”為例,這座具有神性的居所承載了摩梭人的世界觀和宇宙觀。屋中放置的火塘象徵著“地門”,火塘長年不熄,意味著摩梭母系家族的生生不息,是生命意象的象徵;火塘上方的採光和排煙口象徵著“天門”,陽光從 “天門”穿過,投射的光線或火塘上方的梯狀木架,則被視為連接天地的軸線。

瀘沽湖畔的摩梭人 將宗教信仰和人間煙火融進扎美寺

摩梭“祖母屋”中火塘上方的採光口被隱喻為“穆神的光繩”

摩梭人相信現世者可以在屋頂與諸神相遇。在摩梭春節,人們會向祖母屋的屋頂撒食,進行供養神靈與先祖的儀式。

這些伏筆於日常居所的隱喻也能從廟堂中找到聯結,比如,寺廟天花的“雲紋”和“曼陀羅”意指天界,暗喻了人、神、自然之間的關聯。

“太陽開始下山,落日餘暉與火塘遙相輝映。”Eva回憶起那天晚飯之後的情形,感嘆在摩梭人細枝末節的日常裡,共生著民間宗教與人類藝術的力量。

斯布阿納瓦的“靈魂之眼”

摩梭人用五次葬禮送別逝者:以麻布包裹 族人為其點燈

摩梭是一個相信靈魂不滅、視死如生的民族。他們的葬禮長達20—40余天,舉全村之力,以五次葬——屈肢葬、土葬、棺葬、火葬、高山葬——來送別逝者。葬禮之上,“達巴”通過古老的儀軌經文引領逝者,現世的湮滅與未來的輪迴得以承接。

阿澤明·次達珠是永寧地區年齡最大的“達巴”。他說,“逝者被蜷成嬰兒狀,以麻布包裹,安放在祖母屋耳房的地窖中,上面蓋上房板,然後鋪上塑料布、蓋上土,堆成土堆狀並蓋上竹筐——摩梭人堅信‘麻’是生命輪迴的介質,而竹筐是有‘眼睛’的(孔)。”

瀘沽湖畔的摩梭人 將宗教信仰和人間煙火融進扎美寺

《摩梭人的扎美寺》劇照,老“達巴”阿澤明·次達珠

逝者通過這些竹筐的“眼睛”,看到告慰他的族人為他點起的每一盞酥油燈,這些燈盞將會點亮逝者靈魂通往摩梭先祖地“斯布阿納瓦”的每一個山澗與埡口。人與先祖、與逝者、與自然再次以這樣的形式聯結起來。

瀘沽湖畔的摩梭人 將宗教信仰和人間煙火融進扎美寺

稜格花窗

稜格花窗也有著類似觀照先祖靈魂的功能,它們對於摩梭人而言,是“靈魂之眼”。在寺廟和民間的建築窗飾上,還會附上繁複精美的魚、花、鳥。在宗教世界裡,這些自然之物屬於三大主神之一的“祿神”,祿神是居住在下界的神,大部分為女性,於大地和水有著密切的關聯。

摩梭人亦是中國的母系文化帶最南端以“走婚”文化為代表的族群,至今保留著男不娶、女不嫁,男女雙方終生各居母家的習俗。這種“母權”也體現在他們的藝術之中。摩梭地區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扎美寺”(始建於明代嘉靖三十五年)的角梁套獸上,鳳鳥圖騰凌駕於龍、獅之上。

瀘沽湖畔的摩梭人 將宗教信仰和人間煙火融進扎美寺

《摩梭人的扎美寺》劇照,扎美寺角梁套獸上的鳳鳥圖騰

摩梭人的生活因眾多信仰的滲透產生了無形而強大的秩序感,這種秩序將摩梭人的原始宗教、祖靈崇拜和情感寄託融為一體。

雲南、四川交界,瀘沽湖畔、格姆女神山下不足三萬人口的摩梭族群,至今保持著從原始社會延續至今的古老宗教、生活習俗,如一棵根深葉茂的參天大樹,在這片沃土紮根,被這片沃土滋養,生長千年,在當下趨同的文化語境裡構築了一份遺世獨立的精神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