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贴的“罗门钱”就是它啊!

“罗门钱”,长方形,似剪纸,过年贴在大门上,随风飘,从远处看,有的似火,有的似虹,煞是喜庆~

过年贴的“罗门钱”就是它啊!

罗门钱,是山东的一种方言说法,其实物是指挂钱

挂钱,是中国北方地区贴在门楣、房檐上的一种传统剪纸艺术,有的又叫“挂签”、“挂千”、“吊钱”、“过门笺”、“门吊子”。

过年贴的“罗门钱”就是它啊!

过年贴的“罗门钱”就是它啊!

而据说,挂钱则是和爆竹一样,都是为了驱赶那个叫做“年”的怪兽。不过,爆竹是以其声音来吓唬“年”,而“挂钱”则以其颜色来刺激“年”的眼睛。

过年贴的“罗门钱”就是它啊!

民间形成贴“挂钱儿”的习俗,来源于唐宋时的“幡胜”(幡胜,中国民间风俗。一种用金银箔纸绢剪裁制作的装饰品,有的形似幡旗,故名幡胜。立春日戴在头上或系在花下。

过年贴的“罗门钱”就是它啊!

后来,人们用它来避邪,把幡胜放大,在立春之日,贴在门楣上。

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载:“岁旦在你……街市扑买锡打春幡胜,百事吉斛儿,以备元旦悬于门首,为新春吉兆。“

这种锡打春幡胜,就是最早的“挂钱儿”。可见在唐宋时期,就有这种装饰品,只是各有各的用途。

到了清代,挂钱的习俗便正式成形。清代天津诗人周宝善为其作年俗诗说:“先贴门笺次挂钱,撤金红纸写春联;竹竿紧束攒前帚,扫房糊窗算过年。”

而且由于图案清晰绚丽,花纹细腻精美,又因图案多为古钱状,故古人才将其称为“挂钱”。新春佳节,北方乡村的人们喜欢并且都很自然地在自家的门楣上贴上一排色彩缤纷的“挂钱”,作为新年点缀,借以邀引财源。

过年贴的“罗门钱”就是它啊!

挂钱这一习俗在乡村最是盛行,除门檐、房檐下,也有把它贴在财神洞、仓库、鸡舍、 猪舍和井台上的。

过年贴的“罗门钱”就是它啊!

挂钱上刻镂着吉祥的图案和文字,上沿贴牢,下面大部悬空,可随风飘动。挂钱和春联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副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辞旧迎新的节日画面。

过年贴的“罗门钱”就是它啊!

还记得小年那天开始挂钱时,家里人都是把罗门钱、窗花、对联放到一个簸箕里面,再现用面粉熬成浆糊,之后分工,有的拿扫帚扫灰,有的往门楣、窗檐下刷浆糊,再者就是把罗门钱分开,一张一张的粘在涂好的浆糊上~

小时候喜欢把事情包圆,所以对自己能圆满干成的任务特别上心,贴罗门钱就是其一!

过年贴的“罗门钱”就是它啊!

新春佳节,挂钱与对联搭配着贴,一是表示一种祝福,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二是象征着富有,即很有钱的意思。

当然,这样薄薄的一张纸,代表不仅是历史与文化,还有家家户户对于新春的美好期盼,也是家中子孙对于新春佳节的热闹欢喜。

今天是小年,你家开始挂钱了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