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理特点(第三篇)

人有善良和邪恶的心理

请永远记住:

1、每个人心理都有善良和邪恶的因子。当生活遭受压力和痛苦时邪恶因子会迅速滋长,如果长期压抑得不到宣泄,就会集中爆发,产生强烈的暴戾情绪,危害社会;当生活融洽和美好时善良因子会迅速滋长,促使人散发慈悲之心帮助别人,从而获得更祥和光明的心态。

2、一个人要学会合理发泄自己的阴暗情绪,避免达到临界点后害人害己。

案例1:项羽是秦末起义领袖,号称西楚霸王,杀人如麻,屠城无数,甚至在巨鹿大战胜利后,他冷酷下令坑杀了秦军二十几万降卒。这样一个人,也许不会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可是鸿门宴里,项羽高高在上,明明清楚刘邦是自己争霸天下最主要对手,却在刘邦假意的道歉下一时心软,放弃一举剪除心头大患的机会,纵虎归山,并且还将刘邦封为汉王,让他有一块进可攻退可守的根据地与自己对抗。

于是刘邦充分利用项羽一时仁慈恻隐之心,得喘口气后,暗中联合各路诸侯,起兵反项,最终击溃项羽,建立汉朝。

案例2:孔子是中国的圣人,以仁、义、礼、智、信的良好品行著称,他主张以仁治国,以义对人,是当时最受人尊敬的圣儒,然而他的一生也有一个抹不去的大污点,就是曾经嫉恨和他一同办学收弟子却比他更受欢迎的少正卯。

鲁定公时期,少正卯和孔子都开办私学,招收学生,少正卯由于知识渊博,口才极好,多次把孔子的学生吸引过去听讲。孔子为此逐渐怀恨在心。鲁定公14年,孔子任鲁国代理宰相。上任7日后,孔子就把少正卯以“君子之诛”名誉杀死在东观之下,并暴尸三日。

尽管他后来跟人们解释说是因为少正卯有霍乱天下的心思,因此不得不杀。但是这罪名属于孔子一面之词,是莫须有的。而且就算少正卯有罪,杀了之后本着孔子自己提出的“仁义治国”也不该暴尸三日。因此,圣明如孔子,其实也是无法摆脱人内心的邪恶因子。只是他大多数时候能克制自己的恶性,导人向善罢了。

综上,为避免邪恶心理控制,危害社会,进而毁灭自己,我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善恶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