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鳑,四月郎”你有多久没见过这种鱼了

“三月鳑,四月郎”每年春分一过,就到了食补的时节,其中三月初春时节最鲜美的一道菜就是:雪菜鳑鲏鱼。过去,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最好吃的鱼就是家乡村头小河沟里那名不见经传的鳑鮍鱼。家乡俗话里更有“一碗鳑鮍儿十八碗汤”,足见其鲜。


“三月鳑,四月郎”你有多久没见过这种鱼了


“三月鳑,四月郎”你有多久没见过这种鱼了


“三月鳑,四月郎”你有多久没见过这种鱼了


如今,我想起鳑鲏鱼绝不是因为它的味道,而是它靓丽的外表和带给我那些童年的欢乐。“小小鱼儿名鳑鲏,孩时河边看着迷。抓进鱼缸玩两天,放归自然好惬意”人虽然长大了,有些念想就和不变的春天一样,岁岁颜色好。


“三月鳑,四月郎”你有多久没见过这种鱼了


“三月鳑,四月郎”你有多久没见过这种鱼了


“三月鳑,四月郎”你有多久没见过这种鱼了


鳑鲏长不过两三寸,跟乡里孩子玩的铜板那般大小,扁扁的肚皮,小小的头,红红的眼。敢于亲近人,却又与人若即若离。过去农村有人洗碗汰菜,残羹冷炙是它们的美餐。当然,也得提防自己成了美餐,横陈于餐桌之上,洒下诱饵的,自然是小孩,大人们则是借着腕力把簸箕送到田里、溪里去撮鱼,它们是不屑抓这种猫鱼的,长得太小,味道太苦。很难养过夜,第二天醒来它们早早就已经翻白了肚皮,成了鸡、鸭的美餐。


“三月鳑,四月郎”你有多久没见过这种鱼了


“三月鳑,四月郎”你有多久没见过这种鱼了


“三月鳑,四月郎”你有多久没见过这种鱼了


小时候溪流里只要有一湾清水便能看到其活动的身影,我们常常用一根小竹子,绑一根细小的线,上一根弯的大头针,外面穿上蚯蚓,往浅水里一扔,粗鲁的鳑鲏鱼,拖着蚯蚓跑,因而钓它简直是考验你的反应是否灵敏。它使劲拖你立即起钩,保证钓着。钓回来的鳑鲏鱼被养在玻璃罐头瓶子里。一群小孩对着它的尾巴,对着它的色彩,对着它的大小指手画脚。


“三月鳑,四月郎”你有多久没见过这种鱼了


“三月鳑,四月郎”你有多久没见过这种鱼了


“三月鳑,四月郎”你有多久没见过这种鱼了


几年前在老家住了几个月,百无聊赖又想去钓鳑鲏鱼。母亲说,鳑鮍已经灭迹好几年了,亏你还想得起来。这种鱼虽说繁殖得快,可也娇气,小河沟变成一个被垃圾塞满的臭泥沟,浑浊的脏水里见不到鳑鲏鱼的身影。再说鳑鮍的卵得产在蚌壳里,没了蚌,哪来的鳑鮍。


“三月鳑,四月郎”你有多久没见过这种鱼了


“三月鳑,四月郎”你有多久没见过这种鱼了


“三月鳑,四月郎”你有多久没见过这种鱼了


“三月鳑,四月郎”你有多久没见过这种鱼了


后来乡政府关闭上游多个排污口,经过几年的治理,如今水质已经非常清澈,其水源主要来自周围水田用水,鳑鲏鱼又恢复了生机。每年春天回家扫墓之时,特别喜欢站在这里看成百上千的鳑鲏群游,还有成群的青鱂,虾虎,棒花。这些曾经消失的鱼种,只要我们不赶尽杀绝能给出一点空间,大自然就会自己愈合伤口,我也从那弥漫着童声的世界里游了回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