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農村報:現代農業創新特色紛呈

陝西農村報:現代農業創新特色紛呈

本報記者採訪周至縣農業局領導。

陝西農村報:現代農業創新特色紛呈

洛南的朝天椒紅紅火火。

陝西農村報:現代農業創新特色紛呈

城固靈芝美如畫。

陝西農村報:現代農業創新特色紛呈

涇陽的手工工藝品引人注目。

陝西農村報:現代農業創新特色紛呈

陝西農村報:現代農業創新特色紛呈

韓城漁業。

本報記者 崔福紅 黃敏/文圖

秋風蕭蕭,寒意漸濃。11月5日上午,第二十五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科技成果博覽會在一場秋雨中開幕,我省各地特色現代農業創新展各顯神通,紛呈展現各地的特色創新。在B展館內來自各地的農產品豐富多樣,琳琅滿目,涉農產品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商洛:紅辣椒成了主角

在商洛展位前,紅辣椒吸引了過往遊客的目光,小小辣椒整齊通紅。記者在現場看到,很多人大包小包購買回家預備豐富餐桌,朝天椒一下子成了商洛展館的主角。

據洛南縣“辣上天合作社”生產車間的負責人楊洋說,政府主導種植辣椒,蘇陝扶貧協會將500萬元注入“辣上天”公司,採取“三變”模式,分別量化給5個深度貧困村,每個村100萬元,每年分紅6萬元,有效地破解了村集體經濟“空殼村”,增加了貧困戶收入。2015年,洛南縣政府和縣農業局發展扶貧產業在古城鎮種植朝天椒3000畝,第二年發展至10萬畝,到2018年達3.5萬畝,年收入1.2億元左右。

目前“辣上天”公司建設3000平方米烘乾廠房,剁椒生產線已全部投產。該公司與全縣種植戶簽訂保底回收合同3萬畝,帶動貧困戶5200餘戶1.56萬人,解決當地500餘名勞動力和480戶貧困戶就業,戶均增收4000元。在今年國慶節期間還在金坪村廣場用紅豔豔的辣椒鋪成了一面五星紅旗迎接國慶。

漢中:人工靈芝做成了盆景

在漢中展館裡,城固縣陝西華琨商貿公司展示的小盆景格外引人注目,橢圓形的花盆裡長得盆景樹,就像層層疊疊的蘑菇一樣,表面色澤鮮明發著紅光,仔細看會發現原來是寶貴的中藥材——靈芝。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靈芝通過人工種植後,嫁接到花盆中作成盆景,不但可以當觀賞品,也可以養。這些靈芝盆景在市場上銷售價格最低的300元一株,最高的2800元一株。”目前城固縣靈芝種植有50餘畝地,年收入數百萬元,成了漢中市城固縣的特色農業項目。當地農民也到靈芝種植公司一邊打工一邊學習種植技術,向新型農民轉變,未來的他們或成為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的好幫手。

韓城:河蟹鯉魚成大產業

一提起韓城市的產業,大家就會想到韓城的大紅袍花椒,但是亮相本屆農高會的並不是花椒,而是獨具特色的創新農業——河蟹和匙吻鱘。

記者在展館現場看到,展館中間有一個圓形的臺子,臺子的玻璃缸內,有許多的河蟹、蘇州鱸魚、黃河鯉魚,以及長著近尺長的匙吻鱘正暢遊其中。現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來自韓城市聚水魚公司,經過他們的創新養殖,今年鱸魚產量10萬公斤,匙吻鱘5萬公斤,河蟹10多萬公斤。他們還以合作社的形式讓當地貧困戶勞力入股,帶動了當地貧困戶30多戶,保證月收入4000元以上。他們還計劃在2019年帶動當地貧困戶致富。

安康:野油菜變成了國寶

在安康展館內,記者看到用富硒薺菜做成的富硒片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安康市漢濱區鹽務局的局長陳彥平為了發展研製富硒片,辭去局長職務。據陳彥平介紹,富硒薺菜,俗稱野油菜,學名壺瓶碎米薺,別名圓葉遏藍菜,虎耳金。因1980年首次在湖南壺瓶山發現而得名。2009年被中國植物誌電子版正式收錄。

安康市漢濱區是富硒面積最大,硒資源最豐富的地方,經過安康炎甸聚硒植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多年栽培實驗在安康種植野油菜成功。陳彥平介紹,安康薺菜研製出的富硒片,經過專家和省產權局發現是全國第一家。安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此新型農業項目,在當地大力推廣。目前他們正在抓緊研究土壤和育苗技術,致力使野油菜新型技術普及,讓安康農民依靠野油菜這種新型的現代農業走上富裕之路。

西安:藥材苗木花卉致富

西安周至的獼猴桃名揚天下,但是在本屆農高會上,又增加了許多特色產業,如苗木花卉,中藥材,秦嶺土蜂蜜等40多個品種。

在展位前忙碌的周至縣農業局的副局長王振剛告訴記者:“周至是國家級貧困縣,當地農民也是靠山吃山,發展特色農業。全縣目前種植獼猴桃42.3萬畝,苗木13.8萬畝花卉9.15萬畝,中藥材茱萸,蟲婁,土蜂蜜的8個系列40多個品種,年收入達13.2億。貧困戶百分之七十都種植獼猴桃,種植中藥材苗木花卉的佔到百分之二十,貧困戶人均增加收入2000元。”

新時代,新發展,特色農業是時代對農業發展的新要求。創新農業項目,拓展特色產業領域,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開拓新的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