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不懂經營模式,可怕;不懂緩解壓力,可憐

↓點擊閱讀

雖然說起來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但搞不好就會變成“大眾創傷,萬眾傷心”。在我諮詢的創業者中,幾乎個個都有壓力。尤其是創始人,個個都有“內傷”。

創新工場李開復,事業看起來不錯,卻得了癌症;劉強東為京東打不開局面一夜愁白頭;華為公司那麼棒,任正非卻夜夜睡不好覺,甚至還有輕微抑鬱症;當別人都認為甘來快要成功時,他卻選擇了跳樓。創業者的壓力巨大,恐怕只有自己才有切膚之痛。


創業不懂經營模式,可怕;不懂緩解壓力,可憐

作為創業者,不懂經營模式,那是可怕的,因為那是拿著血汗錢開玩笑。不懂得如何舒緩創業壓力,那是可憐的,因為創業並不是快樂,而是在找虐。

創業有壓力,這很正常 ,甚至還有好處。就像一定程度的緊張和焦慮,非常有利於賽跑的選手創造好成績。創業其實也是一種競技類的商業活動,一點壓力都沒有,創業者就會漫不經心,難以調動潛能。

適當的壓力是推力,過大的壓力就成了阻力。一支烏龜慢慢地爬,你在後面推它一下,爬得就會快一些。而如果你在它背上放一臺冰箱,你看看它還能爬得快嗎?


創業不懂經營模式,可怕;不懂緩解壓力,可憐

作為創業者該如何緩解壓力,讓壓力保持在合理的範圍內呢?以下是我的個人見解,和單純心理學意義上的緩解壓力方法有所不同,請大家鑑別。

從創業之始,就要堅持走良性循環的道路,創業者就可以花費少量的勁,依靠慣性讓企業自動運行。比如,給員工股份,激發員工動力,企業績效變好,這進一步刺激員工激發積極性。比如,每年投入資金進行產品研發,給研發人員認證專利,研發人員收入與專利數量和經濟效益緊密掛鉤。這就是華為為科研人員制定的良性循環機制。

要想追求事業長青,輕鬆地經營企業,減少創業者壓力,就一定要建立一個良性的自動化企業運營模式。你會發現,越是個體小作坊,越是依靠創始人個人的力量,事無鉅細,都得自己上手,那能不累嗎?越是大企業,越是依靠機制的力量。王石經常去登山、遊學,企業仍然高效運作。

只要讓人財物良性流動起來,激發出能量,充分發揮效能,創業者才會把有限的精力用在看方向、做決策、管大事上,壓力才不致於那麼大。


創業不懂經營模式,可怕;不懂緩解壓力,可憐

對於創業者來說,生意場上沒有什麼是錢解決不了的問題,其他都不是多大的事。沒有錢,或者不盈利,或者資金鍊斷裂,那就是天大的事,絕大多數壓力都是錢造成的。每當發工資的那幾天,創業者往往都會感到壓力大增。這種壓力輕則讓人情緒低落,重則讓人萌生退意,甚至抑鬱難解。

所以,對於創業者來說,如果想做情懷、理想化和較為超前的企業,那就必須先找好投資人,落實資金問題。因為這樣的企業離錢比較遠,短期內難贏利,常常會面臨財務巨大壓力。很多企業產品很好,也符合未來發展趨勢,還能解決用戶痛點,但就是因為一時賺不到錢而不得不倒閉。

要減少壓力,務必要把錢的來源解決好。如果一時找不到,那一定要踩準風口,商業模式離錢近,把握領先小半步的商機,迅速形成良性週轉,緩解資金難題,這樣才能腳步輕快,渾身輕鬆,走得長遠。


創業不懂經營模式,可怕;不懂緩解壓力,可憐

積極健康的心態是所有人的力量源泉。一位創業者的垮掉,一定是心態的垮掉。積極心態喪失,消極心態就會像茅草一樣瘋長。當消極心態增長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抑鬱心理。這種抑鬱心理甚至連自己都感受不到,但在碰到突發事件刺激時,就會一下子爆發出來,做出讓人痛惜的決定。

所以,對於創業者來說,永遠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就算再難,也要多向好處看一看,向成果看一看。這時候就會發現,總會有一些東西不能捨棄,總有一些成績讓人欣慰和開心。向著陽光,眼裡就只有光明。向著陰影,世界就只有黑暗。天堂還是地獄,只不過是一念之間。就算是失敗了又怎樣?又不是世界末日,沒有得到金錢,但卻得到了經驗。沒有成就夢想,但已經向夢想邁出了一步。老了回頭看看,難道不值得驕傲和自豪嗎?


創業不懂經營模式,可怕;不懂緩解壓力,可憐

當一個人沒有睡好時,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發脾氣,這是缺乏耐心和意志力的表現。不要認為自己天天睡得很晚,就是很拼。也許第一天確實是拼了,但卻是在用第二天一整天的精氣神為代價來換取第一天多拼兩小時。不值得!

睡好覺,所有的事情在上床前就立刻截止,絕不把問題帶上床。就算是沒睡好,第二天一定要找個時間打個盹,比如在坐車時、在等人時、在開會前的半小時等等。你會發現打個盹,哪怕只有十分鐘,立馬就會感覺不一樣,精神狀態好得多。撒切爾夫人一天也就睡四五個小時,卻精神旺盛。不是她的精力特別好,而是她有個特長,就是逮著機會就能睡一會,這是她始終保持充足精力的秘訣。

頂住壓力的不是力氣,而是精神和毅力。睡好了,精神和毅力就會更強大,更好地抵抗困難和壓力。

不要讓自己總是一個人戰鬥,那會讓你感覺孤立無援,形單影隻,孤獨寂寞。而如果有家人支持,有女友安慰,有朋友撐腰,有合夥人一起攜手,創業者就會感到更有底氣。兩個人承擔壓力,自己只需要承擔一半,當然會走得更遠。當兩個人互相鼓勵的時候,就能抱團取暖,熬過冬天的寒冷。

當年馬雲承擔的壓力不可謂不大,甚至不得不去掃樓。最後快要倒閉的時候,組織大家到長城玩了一趟,然後準備宣佈解散。但就在這個關口,“十八羅漢”團隊發揮了作用,堅決跟著他幹,不離不棄。這18個人,各負其責,各自分擔,互相鼓勵,這麼大的壓力,馬雲也挺過來了。而一旦挺過來,就發現苦沒有白吃,到處都是豔陽一片。


創業不懂經營模式,可怕;不懂緩解壓力,可憐

不要以為破釜沉舟,一定能成就大事。破釜沉舟恰恰是兵家大忌,只有在特殊情況下,破釜沉舟才能發揮出特殊作用,不能胡亂使用。作為創業者,不要太過激進。投入得太多、太快,雖然可能一時衝得快,但後繼乏力,難以持久。寧願慢一點,穩健一點,也不要冒太大風險。

李嘉誠是搞房地產的,王健林也是搞房地產的。李嘉誠的槓桿率只有20%,而王健林的槓桿率甚至達到200%以上。去年,王健林差點就沒有緩過氣來,幸虧壯士斷腕,忍痛割肉,才熬過難關。但做出那些決策的壓力可想而知是多麼艱難和痛苦。而李嘉誠則穩坐釣魚臺,絕不會有什麼壓力。船很穩,慢一點也沒關係,風浪大一點也不怕。船不穩,求快欲速不達,往往只是把自己往死裡整。

你做的有限責任公司,那就定位在“有限”上,錢花完了想辦法找投資,實在沒錢了,關門從頭再來。學會“止損”,是股市裡獲勝的黃金法則。創業不也一樣嗎?明明不行了,還盲目堅持,不懂“止損”,那實際上是一個紅眼的賭徒。千萬不要把有限責任變成了無限責任,押上自己所有的身家,甚至連老婆本都押上了,那就連最後的一條路都給掐斷了。這種情況下,本來只是些傷痛的創業失敗,變成了生死賭博,誰能承擔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