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先富起來的中國人幫助了那些後富的人嗎?

知乎上有人這樣提問:為什麼先富不願帶後富?沒想到這個話題引起了廣泛熱議,看來也是騷到了民眾的癢處,今天我也來談下我的想法。

試問先富起來的中國人幫助了那些後富的人嗎?

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逐步達到共同富裕的思想,是鄧小平在1978年首次提出的一個影響和帶動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大政策。這個大政策,貫穿於他領導和指導我國改革開放20多年偉大實踐的始終,也貫穿於他在新時期理論思考的始終,並在偉大實踐中將共同富裕思想昇華為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和本質要求。

  如今,共同富裕正在成為社會各階層人群普遍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黨的恩。這是革命年代人民群眾的樸素心聲,也是新時代脫貧百姓的熱情禮讚。

人常說“窮人攀親戚,富人交朋友”就是這麼個理。沒有置換的籌碼,想要予取予求是行不通的。

上層的人只會向上管理,結交權貴,再不濟也是同級幕僚,不相上下。他們的目的就是相互提攜,利益互換。

所以你有個“權”舅舅,或“富”伯伯,都跟你沒有半毛錢關係,他們唯一能幫你的就是把頭上的光環借給你們用用,做一下狐假虎威的裝逼資本。攀附的一方也可為自己懦弱無能的底氣穿上一件“皇帝的新裝”。

權貴是這樣,商人也是這樣。

富人之所以能成為富人,還是跟他的見識,膽量,格局是分不開的,縱使他是個暴發戶。人們往往說起暴發戶,都有點鄙視的意味,影視劇裡也經常是這種形象,混不吝,開口必罵娘,黃金鍊子繞脖的重金屬氣質。

但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煤老闆都倒塌了,再靠投機倒的花招已經不行了,所以能看準時代發展的風口,並一個猛子紮下去賭一把,就靠眼光,見識與膽量了。

試問先富起來的中國人幫助了那些後富的人嗎?

所以暴發戶也許是窮人酸溜溜的安慰劑,一種要而不得的說辭。

見識短淺,四體不勤,膽小求穩的普通人,縱使有貴人提攜,也怕你的能力有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